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0567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观念到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摘要】文章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划分为观念和现实两个面向。就前者而言,需要通过更新哲学范式和客观评价现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从观念转化为现实的需要。就后者具体的转化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观念与现实 构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目标。从任何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是空穴来风、自我生成的,它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思想

2、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今,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面向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诚如习近平所言:“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近。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光芒耀眼的成绩背后,许多尖锐的问题依旧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城乡差距、阶层对立、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等结构和非结构性问题正严重影响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此背景下,舆论场和思想界剧烈变化,各种声音开始或大或小的出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团结力量、鼓足干劲,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

3、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然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易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价值体系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也是一种价值遵守。这种形上学意义的精神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策略、有步骤的引领。笔者试图从意识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探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依据和具体路径。 更新哲学范式,构建思想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一种政治纲领,也是一种价值目标。但是在当今中国,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已经多元化,欧风美雨不仅为我们送来了科技,也造成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混乱。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今受到了各种观念不同程度的挑战。价值观

4、念的混乱对于身处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的引领,人们的力量就无法凝聚,各种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就会不断激化,国家的发展就会遇到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要确立正确思想观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意识形态当中的优势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势地位,绝不意味着否定和“消灭”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否则思想界就会陷入万马齐喑的境地,这种状况也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以,可以说,我们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意识形态获得优势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统合日益混乱的思想场域与价值取向;同时,

5、我们又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观念的全部,因为这样会导致其他思想被扼杀,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场域中的领导地位,又要保证思想界相对的丰富和活跃,不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成为我国思想场域的全部,这要有极其深刻的哲学和思想意识作为基础。我们需要学习唯物辨证法。唯物辩证法包罗万象、内涵深刻,包括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善于向唯物辩证法取经,藉此解决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思想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其中,唯物辩证法主

6、要是向德国古典哲学取经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马克思吸收了他辩证法思维的正确部分,将其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辩证法这一正确思想。毛泽东给予唯物辩证法很高评价,认为这是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写出了具有深刻影响的矛盾论一文,是对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妙注解。如今,时间过去了 70 余年,但是唯物辩证法依旧是解决现阶段中国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想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想要确保思想场域的相对丰富和活跃,必须向辩证法学习。 客观评价现状,构建价值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到底是一种价值目标。实现其在

7、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需要有相应的价值水准作为基础。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的价值基础是不牢固的。1992 年引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国家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不论从 GDP 增长还是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来说,不论从国家的基础建设还是从国家的科技发展来说,有了市场经济提供的活力,发展较以往大为不同。但是,市场经济也导致了价值水准的大幅度滑坡。一些商人为了经济利益制假贩假,损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一些官员为了金钱,以权谋私、勾结商人,损害国家利益;一些普通民众,为了经济利益,不守诚信、不顾道德,损害了社会风气。此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制约了社会发展,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此,必须做到

8、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历史标准对社会价值判断的优先性。社会价值判断是历史的、发展的,我们不能认为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价值标准,可以放诸四海皆准、可以适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对于今天中国的价值判断自然不能适用古代中国的标准,否则所有一切都将不符合价值标准,因为古代中国讲求“三纲五常” 、 “道德伦理” ,这些内容对于今天中国而言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们国家的主要工作已经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后者都将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工作。按照价值判断使用历史标准的原则,我们对如今中国的价值判断需要考量“经济建设”这个面向,需要用新的、发展的观

9、念来看问题。因此,使用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价值判断是一个正确选择。是以,合理合法的赚钱将是最符合价值标准的。如果一个商人并不制假贩假、勾结权贵,那么他赚多少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人们不能因为他赚了钱就认为他没有道德,否则就会陷入道德绑架的窠臼,这不利于调动社会最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我们国家的道德和价值水准虽然存在问题,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正面的。 第二,对价值标准本身进行反思。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展观。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我们看待价值标准,也要用发展的观点。事实上,一些人认为价值标准可以分为两个类型:

10、固定的和变化的。前者指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价值标准也不会有丝毫改变。这就像康德哲学中所谓的“先验性事物” 。但康德自己都承认这种“先验性事物”是极其稀少的,除了西方所谓的上帝之外,很难想到还有什么是永远存在、固定不变的。后者指的是价值标准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像前面说的,价值判断要依照社会历史的标准,而社会历史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可见,面对价值标准我们需要遵从第二种类型,即将价值标准视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在当今中国,一些人批评道德滑坡或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他人大加挞伐,他们使用的道德基本上都是“传统道德” ,很多不符合如今中国的具体情况。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必须

11、反思道德标准本身,看它是否符合当前时代的具体状况。 注重实践:实现转化的具体路径 前文探讨了作为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较于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也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转化为现实。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不是五年八年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切忌求快,像曾经的“五年超英、十年赶美” 、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那样不顾社会现实,一厢情愿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具体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观念转化为现实需要从以下几个面向出发。 第一,从客观规律而非主观愿望出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然界唯一有思想的动物,人们的观

12、念和思想自然是推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从一个维度来说,思想观念有时又会成为制约和阻碍人类发展的负面因素。思想观念是起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起负面消极的阻碍作用,关键在于人们的思想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是否符合客观的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工程,它不是人们在脑海里建构出来的游戏或是想法,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实践和努力的现实工作。因此,如果只是在脑海里想想,或是凭着想法去实践,那么最终无法收获效果,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转化为现实。 历史上凭借观念做事情,最终导致悲剧的例子太多太多。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一直主张

13、将“现代乌托邦革命”注入每个人思想的深处,当社会上每个人都树立了“现代乌托邦革命”的思想,那么一个阶级取代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就可以通过不流血的、非暴力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这位出了名的西方左派人士根本不知道实践较思想重要得多,仅仅凭借人们的想法是做不成事的。最终的结果可以想象,马尔库塞所希冀的“现代乌托邦革命”最终只停留在他的那些著作里,成为“故纸堆”的一部分。再譬如,另一个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一直主讲的“主体间性”也是一种只凭主观意志做事,而忽视了社会现实的例子。哈氏主张通过人们之间有效真诚的沟通打破黑格尔提出的“主体理性”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并不是一些学者脑海里想想就

14、真能在现实中发生的。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牢记从客观规律出发,而不是仅仅凭借主观愿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犯过很大的错误,也遭到了惨痛的教训,未来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活动中不能重蹈覆辙。 第二,促进政治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任何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作为基础和依托。对于社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而言,也需要有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支撑,这里所谓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政治文化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

15、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双双获得骄人成绩,政治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可圈可点的成果。但是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比,政治领域的改革显得较为缓慢。批判性思维对于指出社会弊病,推动社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但一味批判和过度批判却也不可取。就拿对于中国政治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批判来说,其中当然有很多的真知灼见,但也免不了一些言过其实、指桑骂槐,甚至是不怀好意。对于那些真知灼见,我们当然要虚心受教;可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话语,我们便要提高警惕,不能在批判之中迷失了自我。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传统羁绊和现实制约的大国,实现政治改革和发展面对诸多方面的挑战。但是,如果因为困难就止步不前,那么问题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愈

16、演愈烈。所以,政治领导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甚至是普通民众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推动我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只有这样,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国才能出现。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才能够实现。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环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还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面向是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追求的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社会建构的全过程是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有效方式。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主流风尚,但是很多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和精神内核却并不清楚。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涵

17、在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们感受、了解、掌握社会主义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人们了解掌握了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因此,只有前后两者互为表里、共同推进,我们所希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第四,个人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生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国家层面的事,也是社会层面的事,更是每个人的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只有国家和社会的参与,没有民众的支持和自觉加入,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由是,需要利用媒体宣传和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每个人的观念中,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8、系的原则和要求。国家、社会、个人的力量都被激发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能从观念转化为现实。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建设价值体系对于当前中国而言,作用甚大。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丰富和完善作为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要从各个层面出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转化为现实。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商学院) 【注释】 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的思考”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2 期。 郑丽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 改革与开放 ,2010 年第 6 期。 陈培永:“后现代主义与社会主义

19、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1 期。 陈成志,覃武云:“论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现实针对性”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 3 期。 陈慧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与现实路径” ,江西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韩军:“多元价值冲突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3 期。 王世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我国的文化建设”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3 期。 傅济锋:“责任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基础”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6 期。 贺新元,邵晓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路径思考” ,新视野 ,2007 年第 5 期。 责编 /许国荣(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