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其原因一般是由于( C.劳动分工)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判断题 :4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20 1838 年,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C.韦伯 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错 ) 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对) 3.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对) 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 对 ) 5.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对 ) 6.作为
2、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7.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 ) 单选题 1.“社会”一词源于( 中国 ) 2.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帕森斯 )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继续社会化 ) 4.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 X 理论”和“ Y 理论”( 麦格 雷戈 ) 5.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 ) 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人际关系密切 ) 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 韦伯 )
3、 8.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竞争 ) 时尚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比较高尚的行为。 X 集体行为的类型分为:初级集体行为、次级集体行为。 X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组织起来的集体行动。 X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一个人的 个性形成和发展,既要受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的限制,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 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社会分化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X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
4、体分为:城乡分化、城乡对立、城乡差别、城乡融合等四个阶段。 判断题 B 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即研究整个社会。( ) C 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 ) 初级群体 中的群体成员难以替代。( ) 初级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意识强。( ) 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不同类的群体。( ) 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 ) 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基本的社区类型,城乡差异无法消除。( )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单位奖惩制度是属于社会制度的一种。( ) 次级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彼此熟悉、了解,人际关系密切,具有较浓厚感情色彩的群体( ) D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与父 母对立。( ) 道德与法律相
5、比,具有更加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行为的调整范围更大。 () F 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 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 G 高度制度化的现象自古有之。( )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关系在过去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以外,出现了具有独立阶级属性的社会阶层。( ) J 阶级的本质是剥 削。( ) 经济的发展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发展。( ) 家庭与户的概念具有一致性,二者没有区别。( ) 基本社会化的完成,就意味着个人社会化的结束。( ) 交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 积极而健康的大众
6、传媒,有益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对)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 1891 年。(错 ) 3.人的 需要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错)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 5.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对) 6.“文化类型 ”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错) 7.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错 ) 8.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的社会的特征是劳动。(对) 9.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
7、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错) 10.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错 ) 1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对) 12. “社会 ”一词源于中国。(对) 13.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 “第三次浪潮 ”。( 对 ) 14.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对 ) 15.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16.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 ) 17. 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对) 18. 交往是人们相互传递
8、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错) 19. 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复式角色。(错) 20. 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错) 21. 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人以上的角色,就叫做角色丛。(错) 22 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对) 23.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对 ) 24.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 错 ) 25.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 错 ) 26.第二次 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与父母对立。(错) 27.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对 ) 28.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
9、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对 ) 29.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对) 30.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对 ) 31.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对 ) 32. 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错 ) 33.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对 ) 33.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 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对 ) 34.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 对 ) 35.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错 ) 36.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
10、生产不相适应。 (对 ) 37.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 ) 38.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对 ) 39.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对 ) 40.“文化类型 ”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错 ) 41.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对 ) 42.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对) 43. 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对) 44. 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对 ) 第一章: 1、社会这个词是一个外来
11、语。 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4、群学肆言是严复翻译斯宾塞的书 。 5、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 6、被列宁誉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 19 世纪上半叶,进入了光辉的高潮 。 第二章: 1、马克思将人类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阶段 。 2、人的社会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规范需要,不只有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 4、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 5、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 第三章: 2、社会
12、交往就是个人交往 。 3、社会交往就是只有直接交往。 4、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 它的破坏性。 5、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 6、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就叫做复式角色。 7、实际角色就是一个人实际扮演的现实角色。 8、角色扮演是指某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的规范活动。 9、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 10、角色冲突就是两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发生的相互冲突。 11、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12、集体行为就是在统一指挥下的集体活动。 13、集体行为有初级集体行为和高级集体行为之分。 14、集体行为是指人们组织起来的集
13、体行动。 15、集体行为常常是现场突发的群众行为。 16、时尚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比较高尚的行为,没有负面效应。 第四章: 1、第一信号系统是指作为信号刺激的语言。 2、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 3、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4、活到老、学到老说得的是人的继续社会化。 5、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前面学习的内容不够用或者是出了问题需要继续学习的过程。 6、再社会化是人们再一次接受 学习的过程。 7、再社会化是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8、一个下岗职工到成人学校参加学习就是再社会化。 第五章: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
14、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4、初级社会关系就是一种血缘关系。 5、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6、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第六章: 1、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模式只有民主决策模式。 2、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模式只是集 中模式。 3、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 4、家长制仅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 5、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泰罗提出 。 6、“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
15、想;“社会人”是霍桑实验的重要假设 。 7、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 8、霍桑实验得出了一项的重要结论:人是群体人而不是社会人。 9、 X 理论认为一般人天生并不厌恶工作 。 10、 Y 理论认为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 。 第 七章: 1、德国的社会学家腾尼斯更加明确指出社区的地域性 。 2、人文区位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 3、城市化就是将人口向城市聚集 。 4、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5、农村社区组织简单、规范性差 。 6、农村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高 。 第八章: 1、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
16、。 2、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生产资料分配的需要,而不是分工的需要 。 3、社会分化即社会分工 。 4、社会分化的因素只是基于生物的条件 。 5、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 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 。 6、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 。 7、社会分化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 第九章: 1、本原社会制度主要是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两种 。 2、家庭制度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 。 第十章: 1、社会控制从历史上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治统治,一种是经济制约 。 2、社会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 第十一章: 1、社会问题
17、的原因只是社会关系失调 。 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 生产不相适应 。 3、人口问题的实质就是人口过多 。 4、失业问题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之别 。 5、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 6、在我国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有失业没有待业 。 7、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贫穷问题,并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 8、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 9、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 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不相适应 。 11、世界贫穷
18、问题只是贫穷国家问题,发达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十二章: 1、社会保障是一种非收入保障 。 2、福利国家概念是由美国的罗斯福提出的 。 3、社会保障改革主要是英国贝弗里奇对福利的消减的观点 。 4、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采取就业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制度 。 5、社会保障具有积极的功能,但也有反功能。 第十三章: 1、“五德终始”说是由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 。 2、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 。 3、社会均衡论是由斯宾塞提出的 。 4、社会流动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 准有不同的形式 。 5、社会流动仅是看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 6、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
19、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 7、社会流动从狭义上讲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 第十四章: 1、趋同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 1961 年提出来的 。 2、普雷毕什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无关 。 3、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是由核心和边陲两部分构成的 。 4、弗兰克引申“中心 -边陲”概念,认为中心可以作为“宗主”, 边陲也可以 称为“卫星”。 5、全球发展理论是 1968 年成立的机构罗马俱乐部引出的。 6、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第十五章: 全面调查也叫普查。 第十六章: 1、斯宾塞是生物学派
20、的创始人。 2、符号互动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理论。 多选题 1.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 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三种形式 2.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 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 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 、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 ) 4.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 5.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 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 、 方法论) 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 社会性 、合法性 、人道主义 ) 7.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正式的 、非正式的 ) 8.社会制
21、度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变异性 、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网上作业二答案 : 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对)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 1891 年。(错 ) 3.人的需要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错)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 5.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对) 6.“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错) 7.需要 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错 ) 8.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的社会的特征是劳动。(对) 9.马克思的需要理
22、论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错) 单选题 1.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劳动 ) 2.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古典管理理论 ) 3.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 4.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 ) 5.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主干家庭 ) 6.文 化是指(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 7.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芝加哥学派 )提出的。 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 9.我国消灭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 10.“工
23、作安定”属于那种需要 .(安全的) 多选题 1.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 2.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温饱、享受) 3.(社会控制论、社会均衡论 )思想于 40-50 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盛行 4.人类社会化的生物 基础包括(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 5.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 顺应关系 、掠夺关系 ) 6.集体行为的类型有( 骚动、 传闻、社会运动 ) 7.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实用性设备、 象征性设备 ) 8.未来社会学学派分为( 经院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赫德
24、森学派 ) 9.我们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规范需要) 10.社会控制的目的实是使人们遵从( 社会行为规范、法律和道德规范 ) 11. 需要 是社会学的逻辑起点,它具有(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社会学概论作业三 判断题 :4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20 1. 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对) 2. 交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错) 3. 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复式角色。(错) 4. 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错) 5. 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人以上的角色
25、,就叫做角色丛。(错) 6. 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对) 单选题 1. 一 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水平流动 ) 2.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3.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角色冲突 ) 4.“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 ) 5.“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说法( “文化类型”说 ) 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享乐主义 ) 7.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践哲学教程) 8.“镜中自我”
26、是谁提出来的( 库利 ) 9.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从 ) 多选题 1.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 ) 2.社会交往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个人成长、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根据互动的性质区分交往的类型有(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4.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血缘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 5.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 、行政因素干预管理、 重人性、轻规则 ) 6.根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 7
27、.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性别、年龄、 种族、 智力) 8.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畜牧业、畜牧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9.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节奏慢 、自给性强、生活水平高 、 同质性高 ) 10.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 一家一户单干、 大聚居小分居 ) 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 判断题 :9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45 1.阶级的 本质是剥削。( 对 ) 2.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 错 ) 3.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 错 ) 4.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与父母对立。(错)
28、5.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对 ) 6.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对 ) 7.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对) 8.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对 ) 9.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对 ) 10. 制度建设与组 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错 ) 11.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对 ) 单选题 :6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30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 )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
29、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4.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康有为 ) 5.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 6.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 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 多选题 :5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25 多选题 :5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25 1.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 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逆城市化 ) 3.社会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因素则基于
30、(生物的、会文化的、国家的、社会分工的)条件 4.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监护 ) 5.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传授生活技 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提供角色人选) 6. 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 、军事组织 ) 7.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能量交换关系 ) 8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 社会学概论第五次作业 判断题 :10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50 1.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对 ) 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
31、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 对 ) 3.冲突的根源是 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错 ) 4.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对 ) 5.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错 ) 6.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对 ) 7.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对 ) 8.“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错 ) 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对 ) 10.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对) 11. 父母
32、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对) 12. 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对 ) 单项选择题 1.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主干家庭 ) 2.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社会失范论 ) 3.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交换关系 ) 4.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5. 提出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谁( 帕森斯 ) 6. 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 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积极的控制 ) 7.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多选题 :5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25 多选
33、题 :5 道 ,每道 5 分 ,总分 25 1.需要的特点包括( 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 3.在社会学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家庭、邻里) 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5.从家庭结构的角度着眼,通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6. 集体行为的类型包括(骚动、传闻 、社会动荡不安、 社会运动) 7.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谁写下的座右铭( 孙中山 ) 8.(生存 、享受、发展 )是人类历史
34、发展的三个阶段。 9. 家庭的主要功能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电大社会概论全部题型及答案 判断题 : S 1. 社会这个词是一个外来语。 X 2. 社会保障是一种非收入保障。 X 4. 社会保障改革主要是英国贝弗里奇对福利的消减的观点。 5. 社会控制从历 史上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治统治,一种是经济制约。 6. 社会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 7. 社会问题的原因只是社会关系失调。 X 8.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 9.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生产资料分配的需要,而不是分工的需要。 X 10. 社会分化即社会分工。 X
35、11. 社会分化的因素只是基于生物的条件。 X 13. 社会分化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X 14. 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X 15. 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模式只有民主决策模式。 X 16. 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模式只是集中模式。 X 17.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18. 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19. 社会交往就是个人交往。 X 20. 社会交往就是只有直接交往。 X 21. 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X 22. 社会保障具有积极的功能,
36、但也有反功能。 24. 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 25. 社会均衡论 是由斯宾塞提出的。 26. 社会流动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形式。 27. 社会流动仅是看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X 28. 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29. 社会流动从狭义上讲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对) 3.“ 社会 ” 一词源于中国。(对) 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 “ 第三次浪潮 ” 。( 对 ) 5.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对 ) 2.社会舆论的控制
37、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 错 ) 6.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对 ) 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错 ) Z 6.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 1891 年。(错 )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 5.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对 ) 1.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错 ) 1.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对) M 7.马
38、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 ) 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对) 5.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对) 9.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错) R 30.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1.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32. 人文区位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33.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4. 人口问题的实质就是人口过多。 X 3.人的需要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错) 8.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的社会的特征是劳动。(对) 3.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复式角色。(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