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110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16.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一般检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血液一般检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血液一般检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血液一般检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血液一般检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血液一般检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检验科杨硕,红细胞一般检查,白细胞一般检查,血小板一般检查,Index,红细胞沉降速率,血常规,4,Index,了解血常规检测的原理掌握读懂血常规报告单,外周血3种有形成分,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外周血涂片染色,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参数,血细胞分析仪发展史,传统手工法,20世纪50年代 Mr Coulter血细胞计数仪(电阻抗原理) 血红蛋白仪,20世纪80年代 八项分析仪的基础上增加RDW、MPV、PCT、PDW,20世纪90年代 白细胞二分类或三分类(按体积分),白细胞五分类,繁琐费

2、时,大批量标本及时报告难!,为贫血类型及原因提供有用信息!,精密度提高,过筛作用,白细胞过高、过低需镜检,提高自动化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性,血细胞分析仪发展史,流水线,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电阻抗法,光散射法,华莱士.库尔特,1947年提出:“当一个不良导体颗粒,如血细胞,通过两个电极之间时,导致电路的电阻抗发生变化。”,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细胞体积越大,电压变化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脉冲大小细胞体积脉冲数目细胞计数,内电极,外电极,小孔管,等渗电解质溶液,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检测区域,红细胞,红细胞通过小孔,Oscilloscope,示波镜,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Oscilloscope,检测

3、区域,白细胞,白细胞通过小孔(用溶血剂处理),示波镜,电阻抗法,直方图细胞群体分布特征,电阻抗法,电阻抗法,优势:操作简单,快速,自动化缺点:只能依据体积大小将细胞分群不能分析细胞浆和核的特点和细胞内部结构分析干扰因素多,结果不稳定假阳性率6-48%,假阴性5-8%,光散射法血细胞分析原理,容量(Volume),、电导(Conductivity)、光散射(Scatter),电阻法:当细胞进入小孔管,产生脉冲峰大小依细胞体积而定,脉冲的数量决定于细胞的数量。,9 12m,9 12m,12 14m,12 14m,只用体积测量法不能准确进行白细胞分类!,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嗜中性

4、粒细胞,光散射法血细胞分析原理,电导( Conductivity ),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的结构(胞核、细胞浆的比例、细胞内化学成分),9 12m,9 12m,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高频电流,两种细胞核浆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信号,以此区分,光散射法血细胞分析原理,光散射( Scatter ),粗颗粒的光散射比细颗粒强,区分粒细胞,激光光源的单色光束扫描细胞结构(核分叶、核形态),特别具有对细胞颗粒的构形和颗粒质量的鉴别能力,VCS检测原理,容量库尔特原理,电导法高能电磁波,光散射激光,总细胞体积,核体积,核/浆比例,颗粒,颗粒,总细胞体积,细胞表面特

5、征,VCS显示图,V,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过氧化物酶通道血液经过氧化氢酶染色,胞浆内出现不同的酶化学反应,激光束照射产生的前向角和散射角不同。,过氧化氢酶活性: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细胞/分叶核通道血液与酸性表面活性剂反应,红细胞溶解,嗜碱性粒细胞可抵抗活性剂的化学作用,其他所有白细胞膜被破坏,胞浆溢出,仅剩裸核,被激光照射后散射光角度不同。,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清洗剂 甲醛(固定胞浆内酶),过氧化氢 4氯-萘酚,孵 育稀 释,分类计数,酸性溶剂,破坏其他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激光,核酸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分色镜,侧向荧光 核

6、酸和细胞器的种类和多少,侧向散射光 细胞内部信息,前向散射光 细胞的大小信息,核酸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SFL(荧光强度),SSC(细胞内部复杂程度),利用SSC来反应细胞内部复杂程度,SFL反应细胞核酸含量,在WDF散点图上将白细胞进行分类,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原理,光比色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参考方法):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Fe3+,Hb转化为高铁Hb,高铁Hb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氰化高铁Hb(HiCN),540nm处读吸光度,与Hb浓度成正比非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如SLS-Hb):Hb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作用,生存SLS-Hb棕色化合物,555nm,红细胞一般检

7、查的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血红蛋白参考区间,血细胞比容参考区间,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PCV)离心法:将抗凝全血吸入标准毛细玻璃管中离心,使血细胞压紧并与血浆分离,测量血细胞层和血浆层高度计算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血液分析仪法:通过测定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间接计算。Hct =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贫血的诊断和程度,红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WHO推荐Hb用于贫血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标准(g/L),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造血原料不足致红细胞生成减少:AA、白血病、骨髓纤维

8、化、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急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创伤或手术导致急性失血、子宫肌瘤导致月经量过多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发贫血: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抗菌药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红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呕吐、腹泻、高热、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绝对性增多: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增多:代偿性增多:缺氧性疾病导致(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 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非代偿性增高: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癌、卵巢癌等)和肾脏疾病(如多囊肾、肾移植术后肾盂积水)致促红细胞

9、生成素增加,红细胞增多的病理意义,红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红细胞、Hb蛋白的生理变化,生理性增高:缺氧状态下,RBC计数会代偿性升高,如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居民、新生儿、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等生理性降低: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致造血原料不足,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致RBC被稀释,部分老年人造血功能衰退等,红细胞一般检查的衍生参数,1.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MCV(fl) = 1015,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每个红细胞内所含Hb含量的平均值 MCH(pg) =

10、 1012,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平均每升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MCHC(g/L) = 或 =,注:1L = 1015fl 1g = 1012 pg,红细胞一般检查的衍生参数,红细胞一般检查的衍生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统计学参数,由血液分析仪根据大小不同的红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产生脉冲的差异获得,可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或标准差(st

11、andard deviation,SD)表示,红细胞一般检查的衍生参数,MCV正常RDW正常,正细胞均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MCV降低RDW增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MCV增高RDW增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MCV结合RDW对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缺铁性贫血患者在缺铁早期RDW即增高,若治疗后Hb、红细胞计数得以纠正,但RDW仍增高,则反映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故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动态监测。,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为69m,大小均一,瑞士(wright)染色呈粉红色,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存在中央淡染区,大小约为红细胞

12、直径的1/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镰状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网织红细胞:介于晚幼红和成熟红细胞之间,胞质种种残存 嗜碱性物质(RNA),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幼稚,成熟,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显微镜目测法:新亚甲蓝/煌焦油蓝染料的碱性着色基团(带正电荷)与网织红细胞RNA的磷酸基(带负电和)结合,使RNA胶体间的负电荷减少而发生凝缩,形成蓝色的点状、线状或网状结构,计数。,直观,不需昂贵设备操作费时,受主观因素影响, 精密度不足,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自动分析仪法:染色剂对网织红细胞RNA成分进行染色非荧光染料:新亚甲蓝荧光

13、染料:碱性槐黄O,血细胞,网织红细胞散点图,前散射光(细胞体积),网织红细胞,PLT,成熟红细胞,WBC,LFR: Low Fluorescence Ratio,MFR: Middle Fluorescence Ratio,HFR: High Fluorescence Ratio,荧光强度,幼稚,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参考区间】 成人 0.5%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 2%6%,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应用化疗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血病等、非增生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

14、贫血)贫血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给予铁剂或叶酸纠正贫血,若Ret增高提示治疗有效,给药后35天后Ret开始上升,至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也可达10%以上;治疗后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称Ret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参考区间】 成人(3.5 9.5)109/L(仪器法),生理性变化:新生儿WBC数明显高于成人妊娠,特别是孕晚期可增高吸烟、剧烈运动可能导致WBC增高,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参考区间】 成人(3.5 9.5)109/L(仪器法),病理性变化:增多:某些细菌感染(如革兰

15、阳性球菌)和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外伤等白血病其他:急性大出血、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等)、尿毒症等减少某些细菌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和某些病毒感染(流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成人白细胞分类的参考区间,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在应激或感染等因素刺激下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可出现未成熟的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类似,但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可逐渐消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高达30109/L,粒细胞减少症

16、(neutropenia):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时粒细胞缺乏症(granulocytosis):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时,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病毒、某些细菌和原虫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风疹、流感、结核杆菌、弓形虫感染等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移植排斥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4-6天,4-6岁,生理现象“四六交叉”,药物和射线接触致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缺陷病: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致粒细胞增多的各种疾病可表现为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降低,白细胞一般检查的

17、临床意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食物或药物过敏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血吸虫、阿米巴、钩虫感染等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过敏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或食物过敏等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等,多无临床意义,白细胞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肺结核活动期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血细胞增多导致的单核细胞相对减少,生理性变化:新生儿及婴

18、幼儿单核细胞高于成人,白细胞形态检查,空泡变性,中毒颗粒,棒状小体,巨多分叶核,杜勒小体,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型淋巴细胞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当异淋超过10%时,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异型淋巴细胞还可见于过敏性疾病、急慢性淋巴结炎等,正常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一般检查的临床意义,【参考区间】 成人(125 350)109/L(仪器法),生理性变化:妊娠中晚期增高,新生儿略低。剧烈运动、饱餐后一过性升高 病理性变化:原发性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殖性肿瘤反应性增多:急性失血、溶血,急慢性感染,脾脏

19、切除术后药物影响:口服避孕药、类固醇、肾上腺素、雌激素、干扰素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破坏增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功能亢进消耗过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氯霉素、磺胺、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氯噻嗪、苯妥英钠,血小板形态检查,正常PLT形态为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24m。外周血涂片瑞士-吉姆萨染色呈淡蓝色或淡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抗凝状态下分布均匀,无细胞核,胞质中有细小、散在分布的紫红色颗粒,ITP、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形态检查,0.3%人血小板在EDTA抗凝管中聚集,如果采血

20、做血细胞计数,放置10分钟以上,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出现假性血小板降低,患者,男性,52岁,因腹痛就诊血常规结果(EDTA-K2抗凝):PLT 42 X 109/L,血常规结果(枸橼酸钠抗凝):PLT 227 X 109/L,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红细胞自然沉降的速率,可采用魏氏法或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法测定。,P1知识拓展 2-1-4魏氏法血沉测定,(1:4),魏氏法测定血沉,【参考区间】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红细胞沉降率影响因素,P1知识拓展 2-1-4魏氏

21、法血沉测定,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复合物、TG、TC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促使其缗钱状聚集,与血浆接触面积减小,下沉阻力小,重力相对增大,白蛋白、卵磷脂相反,抑制红细胞下沉,-,-,-,-,-,-,-,-,-,-,-,-,-,红细胞数量增多,下沉时阻力大红细胞数量少,红细胞总表面积减少,下沉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临床意义,P1知识拓展 2-1-4魏氏法血沉测定,炎症性疾病:细菌性感染,结核活动期、风湿病活动期恶性肿瘤和组织损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等;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活动期,SLE;高球蛋白血症:MM、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贫血:严重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致ESR增快,生理性: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月经期和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红细胞增多症清蛋白增高,纤维蛋白原减少,抑制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生理性:新生儿红细胞数量多,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