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相关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制度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 通过对相关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情况定期进行考核,从而达到有效提高相关人群运用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方法 以社区、医学院校为单位,随意抽选居民、学生各 200 例,居民和学生群体都分为对照组 100 例和实验组 100 例。2014 年 1 月 10 日分别对两组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后实验组逐一进行考核打分,而对照组没有。此后实验组还进行了两次相同内容的培训考核打分,对照组没有。结果 实验组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只有制度化考核,才能促使相关人群真正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并正确运用,
2、从而发挥应有的急救作用。 关键词:相关人群;急救知识;技能;考核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指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一般来说,院前急救主要有医师、护士以及司机等主要成员,由此组成的急救小组是急救的核心,而心肺复苏急救更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衡量着急救的水平1。同时,院前急救也是急救链中的重要环节,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病时,能否第一时间予以科学救治,是这场生死之战的决胜关键。我国由于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一些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理论和技术操作素质尚属于低水平,普通老百姓也因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年龄层次的不同掌握急救知识的水平也参差
3、不齐,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次调查研究就是在对相关人群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救互救的效果和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意抽选暨阳社区居民 200 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0 例,对照组居民中男性 42 例,女性 58 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20 例,专科学历 30 例,高中学历 20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 30 例,平均年龄 38.8 岁。实验组 100 例居民中男性 38 例,女性 6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18 例,专科学历 40 例,高中学历 25 例,初中及以下
4、学历 17 例,平均年龄 34 岁。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抽选本市医学院校在校 2013 级本科学生 200 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0 例,两个组都有临床医学专业 40 例,麻醉学专业 20 例,护理学专业 30 例,药学专业 10 例。对照组男同学 66 例,女同学 34 例,实验组男同学 60例,女同学 40 例。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 1.2 方法 2014 年 1 月 10 日分别对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的两组人员(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天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午8001100,下午 200400,共 12 学时。培训内容: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入
5、手,循序渐进:与急救医疗机构联系的方法(如何拨打 120 电话) ;初级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创伤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意外伤害如气管异物、溺水、触电、烧烫伤等的急救常识。实验组北苑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逐一进行了考核打分登记,对照组中没有。实验组的人员在 2014 年 5 月和 9 月还进行了一次相同内容的培训考核打分,对照组人员没有参加培训。在 2014 年 12 月对两组人群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大测验,大摸底。 1.3 结论 实验组人员急救知识测验平均得分 81.5 分,而对照组人员平均得分 60.8 分,结果显示:只有
6、对相关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定期进行多次培训考核打分,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并学以致用。 2 分析相关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足的原因 2.1 群众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够 有很多群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事,与己无关。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学习急救知识难度大,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救活被救者,而且还有可能承担实施操作带来的后果,因此不愿学,学了也不愿去“救” 。 2.2 医护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我国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专业、高水准急救医护人员较少,且都是兼职培训的志愿,大部分都在单位一线参加“倒班” ,没有建立专门的医护师资人员和队伍。 2.3 培训方法和
7、内容有待加强 目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较少涉及如其它中毒、中暑、灾害事故、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等知识,培训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片面。 2.4 国家对院前急救事业重视不够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急救人员配备少,抢救设备数量不够,监护型救护车少,经费投入不足,使之应急工作能力跟不上需求,造成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 讨论 3.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 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群众、相关人群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
8、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3.2 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制度化,完善机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关人群院前急救培训和复训制度,并将培训成绩与特殊人群的岗位入职、升职挂钩。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完善的制度对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意义重大2。3.3 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器材 依托院校、红十会、急救中心等建立培训基地,添置相关急救教学器材,为落实培训制度提供保障。 3.4 建立统一可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3-4。尝试将复训落实在一些相关人群如:警察、司机、消防人员、老师、救生员、导游等人群。 3.5 改进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 完善
9、和修订急救知识培训教材,内容要全面,以便科学、规范地做好培训工作。适当简化培训方法,因人施教,使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增加受训人员学习兴趣,降低培训难度,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6 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施救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急救法规,通过法律保护公民拥有急救的权利与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义务参与救护工作。法律还应对急救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给予相应规定。同时将急救法规内容纳入急救知识培训中,增强施救者的法律意识,避免因惧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施救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宗毅,刘风.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321-322. 2向英陆洲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3吴丽萍,陈晓勤.公众现场急救普及推广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急救急诊,2011,14(7):2333-2334 4袁晓丽,江智霏.1999-2008 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7-568.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