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炮击金门的前因后果1950 年 10 月至 1953 年 7 月,中国军队专注于朝鲜战场。不过,军方一直在研究解放金门等东南沿海岛屿,并进行了反复斟酌:是先打浙东的上下大陈岛,还是先打福建的金门、马祖?当时,张震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亲历了这一段历史:“华东军区对这两个方向的作战,都曾做过方案。早在 1952 年 4 月来作战部报到时,我结合去东南沿海调研的情况,给毛主席、聂(荣臻)代总长和粟(裕)副总长写过一个报告,对这两个方向的作战问题,提出了总体意见。我感到,还是由北向南,先打上下大陈之敌为好。并提出, 以联合作战方式聚歼之,尔后则以一个加强团控制。这样,浙东沿海兵力可节约,华东海军可向
2、南伸到温州湾、洞头岛之线,则沪、榕交通基本打通 , 求得在这个战役中取得陆海空协同作战经验,同时也予海空部队以实战锻炼机会,由华东军区组成前指统一指挥,取得指挥经验,作为今后强攻金门基础。 ” 张震:先攻上下大陈岛,尔后再取金门,比较有利 1952 年 6 月间,华东军区上报了关于对金门、上下大陈作战方针的建议 ,准备先拿下大陈岛,然后全力攻打金门。由于朝鲜战场相持不下,彭总从战略全局考虑,决定“待朝鲜停战实现后举行为宜” 。7 月 27日,深有同感的毛泽东批示:“在朝战结束前不要进行对浙江上下大陈岛的作战。 ” 1953 年 10 月,抗美援朝胜局已定,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华东军区提出了新的
3、金门作战方案,准备用 5 个军的兵力解放金门。11 月间,鉴于中国正和美国交涉召开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政治会议,毛泽东指示暂缓进攻金门。彭德怀遂责成总参谋部作战部,对华东军区攻金门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出攻击金门作战计划,由张震具体负责。 “我通过对东南沿海敌占岛屿情况的通盘分析和认真考虑,仍认为先攻上下大陈岛,尔后再取金门,比较有利。 ”12 月 5 日,张震给彭德怀、聂荣臻写信,报告了这一想法,并陈述了主要理由: (一)大小金门敌集中五个师担任守备,全岛工事坚固,且系蒋匪部队较强者。金门岛虽离大陆较近,利我渡海攻击,唯我准备工作的保密困难,战役企图易于暴露。 (二)我空军必须参战,但福建机场
4、均系一线式而无纵深配备。如台匪空军来袭,我空军各机场互相支援,均为侧敌航行而无二线机场支援。本年度蒋匪已装备 F84 喷气战斗机 75 架。据息,明年度可完成150 架。如我战役意图暴露,估计美帝尚可能增加。如此,我一线空军与蒋匪空军相等。 (三)运输量庞大,如依靠公路困难极大。例如朝鲜战场汽车运输虽日夜不停,仅能供应陆军。福建公路条件比朝鲜相差很远,困难不可想像。如能先攻下大陈后,可大部利用海上运输。 (四)因上下大陈与马祖仍为蒋匪控制,我华东海军全部参战尚有困难。赶制机帆船耗费尤大,又不适宜实施两栖作战,以机帆船进攻近代化而有工事依托的敌人,困难尤多。如先攻下大陈后,我华东海军及登陆舰艇可
5、全部参战。 (五)进攻兵力,如按主席指示原则,以三个打一个,则攻金兵力需增至 5 个军。因此,牵涉部队调动颇大。尤其在朝鲜停战尚未最后决定之时,以 3 个军过早控制在交通不便的福建沿海,将来机动殊感困难。 (六)福建雨季较多,敌轰炸机可利用云层轰炸我机场、油库、仓库,我无二线机场支援,因此空防困难亦多,甚而可能推延我进攻时间。在这封信中,张震还具体分析了先打上下大陈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上下大陈地区驻有国民党军第 75 军 1 个师,还有一些逃亡的地主武装,共约万余人,战斗力不强。此外,尚有海军 10 余艘舰艇担任海面巡逻。在指挥上,胡宗南虽深得蒋介石信任,但他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不如金门的
6、胡琏。而且,大陈岛距离台湾较金门为远,敌海陆军增援困难。如先打大陈,我陆军兵力无须做大的调整,可于现地进行攻击准备;空军战机可利用上海、嘉兴、杭州及宁波机场起飞,以较大优势配合陆军作战;我华东海军则可利用舟山基地,加以全力配合。在我部队取得攻占大陈岛的经验后,再攻金门岛,华东海军就可以全部参战,对我会更加有利。当然,先打上下大陈岛,也有一些不利条件,主要是我起渡点及航程较金门为远,对我军行动会增加若干困难。 基于上述考虑,张震在信中建议:在 1954 年秋或 1955 年春,先攻占上下大陈,尔后再攻金门。攻金门的准备工作在 1955 年 1 月底以前完成,攻击时间则可延至 1955 年秋后。
7、毛泽东:我们要破坏美国跟台湾订条约的可能 张震的上述建议上送后,继续深入思考打金门的问题: 鉴于敌人在金门已修筑了比较坚固的地下工事,一般炮火很难摧毁。因此,想一天或一个晚上解决战斗,可能性不大。如果时间拖延较久,就须将台湾可能的增援计算在内。当战役企图暴露后,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支援下,台湾对金门的增援,较我从厦门增援为快。再有,后勤保障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所需作战物资约 16 万吨,运输困难;从兵力使用上看,华东海军尚不能全部参战,至少还需要南下 3 个军;而经费预算将近 4 万亿元,为数甚巨。所以我认为,不如先用此款修通江西至福建的铁路,使今后攻取金门和台湾时的运输有可靠保障。这样,也有利于国
8、家的经济建设。 12 月 16 日,张震再次给彭德怀和聂荣臻写了信,补充说明他的想法:“金门等于下围棋的一个死子,攻击主动权在我手中,只要我准备充分,任何时候都可发起攻击,在条件尚未充分具备时,以不过急发起战斗为好。 ”他还建议:如军委决心攻占金门,就必须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使华东海军能够全部参战,要有二线机场配备,还须南调 3 个军,使海陆空军的物资运输有足够保证等。若上述条件都具备的话,攻占金门也是完全可能的。这封信,彭德怀、聂荣臻收看后,又转呈毛泽东。12月 19 日,毛泽东批示:“此意见可注意。 ” 这时,有关部门已作出关于攻击金门作战费用的概算,陈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概算上报毛泽
9、东时,彭德怀也提出了意见:“预算甚大,无十分把握,宜暂缓准备,待侦察后看情况再决。 ”12 月 22 日,毛泽东审阅了这个概算,连同他的批语送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传阅。批语写道:“陈毅同志意见,目前不打金门为有利,否则很被动,且无攻克的充分把握。我同意此项意见。需费近五万亿元,无法支出,至少一九五四年不应动用如此大笔经费。 ” 毛泽东权衡利弊,审时度势,采纳了陈毅等人的意见,果断地下令暂缓攻打金门的作战准备。于是,首先解放大陈岛成为共识。1954 年 2 月至 7 月,解放军海空军部队南下,前出至浙东沿海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争夺战区海空控制权的较量。经过 4 个多月的反复较量
10、,解放军夺得大陈岛及其以北海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并使大陈岛的门户一江山岛等进入解放军炮火射程之内。 但就在解放军全力出击浙东沿海时,由于美国的上下其手,台湾海峡恶浪涛天,福建沿海暗流汹涌。 还在 1953 年 11 月,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台,表示美国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12 月,台湾当局向美国政府正式提出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草案。当时,美国一方面要控制台湾以阻挠中国统一,另一方面又担心被国民党拉下水,卷入一场它想避免的与中国大陆的直接冲突,因此一时没有表示同意。1954 年 7 月 8 日,蒋介石会见即将回国述职的美国“大使”兰金,表示愿意满足美国的要求,在采取任何重大军事行动前,必须征得
11、美国同意。这个表态,加快了订立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进程。 面对美蒋联手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台湾问题有可能被国际化的严重事态,中国政府不能不作出强烈反应。1954 年 7 月 7 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到台湾问题:“现在美国同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长时间的问题。我们要破坏美国跟台湾订条约的可能,还要想一些办法,并且要作宣传。我们要组织一些宣传,要大骂美国搞台湾,蒋介石继续卖国。另外,在外交方面要有一种适当的表示,比如在侨民问题上的接触,其目的就是迫使美国跟台湾不要订条约。 ”7 月 14 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国下院讲话,又一次提出“由联合国
12、托管台湾”的主张。这使中国在国际上表明对于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变得刻不容缓。7 月 27 日,毛泽东就解放台湾问题,致电当时正在国外访问的周恩来,指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约迟了半年时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这个任务,没有及时地根据这个任务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和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出这个任务,还不进行工作,那我们将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 ” 中央军委:对福建方向的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 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国民党当局为了干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常派遣海军部队在台湾海峡进行海盗活动,拦截、攻击大陆商船,袭扰、劫持来华外轮,涉及到的国家达
13、十多个。1952 年 12 月 1 日,台湾海军攻击一艘英国商船,将船长罗伯特?亚当斯打死;1954 年 6 月 23 日,又将苏联油轮“图阿普斯号”劫持到台湾。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引起毛泽东高度重视。1954 年 7 月 13 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召集海空军领导同志开会,专门研究对来华外轮的护航问题,张震和作战部的有关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责成总参谋部拟定关于护航和保卫领海领空主权的文件,由中央军委审定后下发,加强对国民党军的打击。这次会议后,台湾海峡的海空斗争急剧展开:仅 1954 年下半年,就击落、击伤敌机 60 多架,击沉、击伤驱逐舰 10 多艘,缴获艇船
14、 10 多艘,基本上保障了商船在新中国沿海海域的安全航行,很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 1954 年 7 月下旬,鉴于国民党军在台湾海峡的胡作非为,尤其是台湾当局挟洋自重的闹剧,促使中共中央作出尽早“解放台湾”的决定。中共中央认为,提出这一任务的作用,不仅在于击破美蒋条约,更重要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政治警惕心,激发人民的热情,推动国家建设任务的完成,并通过这个斗争来加强国防力量。7 月 22 日,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专门会议,传达党中央尽早“解放台湾”的决定,并把拟制解放台湾军事斗争计划的任务交给了张震。7 月 23 日, 人民日报发表经彭德怀审定的社论,将党中央的决心昭告全世界,表达了全中国
15、人民不可动摇的决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8 月 11 日,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再次宣布:“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决不容许美国侵占,也不容许交给联合国托管。解放台湾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许他国干涉。美国政府和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卖国集团无论订立什么条约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8 月 22 日,中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发表关于解放台湾的联合宣言,热烈拥护中央政府的决定。 受领拟制解放台湾军事斗争计划任务后,张震不敢怠慢: 我立即与尚荣(注:王尚荣,作战部副部长)等同志研究。因为有新中国建立前后在华东军区工作时的基础,也有了抗美援朝
16、战争的新鲜经验,对整个敌情和地理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中央和军委的意图十分明确,所以,作战部很快就完成了关于对台湾蒋匪军积极斗争的军事计划与实施步骤 (以下简称对台军事斗争计划 )的草稿。 拟制这个战略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决心实现祖国统一历史任务的具体体现。计划分析了台湾海峡军事斗争的形势以及可能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和步骤,明确了军事斗争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对当时台海军事斗争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对台军事斗争计划上送后,彭总主持军事会议,专题研究对台军事斗争问题。与会人员基本上同意这个计划,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彭总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亲笔
17、对文件作了修改,并给毛主席写了报告:“对台匪斗争的军事计划与实施步骤,经过各大军区及各特种兵负责同志在会议上讨论后,我又稍加修改,现印出呈上,请予批示。其中关于行动的时间,原拟于八月十日前后开始,经讨论后,为了各地更加充分准备,便于战斗开始后进行连续打击,故将开始时间改为九月一日至九月五日。最近洪水阻碍交通,造成兵力调动的某些困难,也是推迟开始日期的原因。 ” 毛主席于 8 月 8 日批示:“彭德怀、黄克诚同志:此件经中央各同志看过,认为可行,望照办。 ”之后,我按照彭总指示,代军委草拟了颁发军事计划的通知。8 月 11 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央政治局于 8 月9 日已讨论通过对台军事斗争计
18、划。 在制定对台军事斗争计划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边打边建”的方针,即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争中,加强空军和海军建设,推动军事工作、外交工作、政治宣传工作和经济工作。基于政治、军事和作战条件的综合考虑,中央军委决定:“对福建方向的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以谋求对美蒋的震撼性效果;对浙江方向的大陈岛则以三军联合、两栖登陆的方式,坚决夺取之。 ” 中国政府:必须在台湾海峡有所行动,以回应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挑战 炮击金门,原定在 1954 年 8 月 10 日前后开始;由于发生洪水,交通受阻,兵力调动困难,推迟到 9 月上旬。 必须指出,中国领导人决策炮击金门之前,曾经多次努力缓和中美关系。这年 6 月 5
19、 日至 7 月 21 日,经英国方面作为中介安排,中美两国代表进行了五次接触,美方提出滞留在中国的美国侨民回国问题,中方提出美国扣留申请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问题。由于美方无意借此机会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这几次接触成效不大。8 月 24 日,毛泽东又发出愿与美国缓和关系的信息,他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说: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希望工党朋友们劝劝美国人,把第七舰队拿走,不要管台湾的事,不要搞东南亚条约,不要武装日本,不要武装西德。 可是,美国一意孤行,无视中国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不断强化对华敌对政策的态度,迫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考虑:“单方面的缓和努力,不仅无助于紧张
20、局势的改善,反而纵容了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气焰,鼓励了美国的台海政策渐行渐远,长此下去,只会使大陆与台湾分裂的状况趋向凝固化。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必须在台湾海峡有所行动,以回应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挑战,并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 ” 9 月 3 日下午 2 时至 4 时左右,人民解放军前线炮兵部队对大、小金门发起突然炮击,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棋的惩罚性炮击,连续发射炮弹5000 余发,当即击毙了 2 名美军军官,摧毁了国民党军炮兵阵地 7 个,击沉炮艇、拖轮各 1 艘,击伤驱猎舰 3 艘,击毁水上活动码头 1 个。国民党军也以炮火还击,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爆发。9 月 9 日,杜勒斯访问台湾
21、,解放军又加大对金门炮击强度,以向美国示威。9 月 22 日,人民解放军再次以急促的火力炮击金门。两次炮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斗争的序幕。 炮击金门,既打痛了台湾当局,也使美国人慌了手脚。美国当局得知炮击金门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美国是否要帮助台湾当局保住沿海岛屿。讨论陷入激烈的争吵中。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发现,炮击金门已使美国政府处于像在决定朝鲜停战之前那样的尴尬境地。其一,美国必须冒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危险。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战略重点究竟在欧洲还是在亚洲,主要敌人是苏联还是中国?其二,美国必须冒失去盟国支持的危险。连最坚决反共的国务卿约翰?杜勒斯都认为:“如果我们定下一个方针,自己参与金门和马祖的防务,我们将发现处在没有盟国支持的情况下和赤色中国作战。 ” 炮击金门,是一种特殊的斗争方式,在中国还不能通过联合国等渠道申述自己原则立场的情况下,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干涉、一定要解放台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充分地表达出来,并把台湾问题突出地提到国际社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