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国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摘要:中国民俗文化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民俗文化自身就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究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简要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积极教育价值。 关键词:民俗文化;高中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5-01 引言:关于民俗文化有这么一种说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加上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逐渐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民俗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产中所形成的
2、一种物质、精神文化现象,通常包括了饮食、服饰、戏曲、舞蹈等多个方向,潜移默化的对我国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我国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就对教师强烈提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发现身边的民俗文化,促进语文课程的深度发展。另外,在语文新课改中也将中国民俗文化纳入了选修的内容以内,可见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此,探究民俗文化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 1.发展并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语文教育学者提出:“民族精神的载体即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一定层次上分为了民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精英文化指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而民俗文化是一种母性文化,代表的是一种情感及血肉。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都是不可分的,两者紧密
3、联系在一起。民俗文化的在它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民俗的认知,让学生在获得民族文化及语文基础的同时,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这对培育学生热爱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及爱国意识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从我国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离骚来说,屈原从自己的身世、抱负出发,表达了对心中的苦闷,也批评了楚王的昏庸及朝政的败坏,诗人自身却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在这一首离骚中,充分表露了楚国的民俗风情,并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合的相得益彰。另外,要是能在这篇文章的讲授过程中补充一下艾草等具有代表性的楚文化风物,并融入占卜等神话故事,再加上我国端午节的一些民俗习惯。这样完整的下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离骚这篇文
4、章的兴趣,加深对屈原所处政治环境的理解,并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还收录了女娲补天这一经典神话故事,该文所表达的强烈的地母情结及补天意识,都是先人最初认识世界的表现。中华民族的爱母情结是我们众所认同的,可以说,这些意识的形成都源于这篇神话传说。神话故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准备了强大的支撑,奠定了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 2.健全学生形成优良品德 语文是学生在日常交际中所必需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民族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人们交流及文化发展的关键工具,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性及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我国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必修四中,有一篇鲁迅的文章药被收录进来,具有浓厚的民
5、俗教育意义。该小说通过对夏瑜和华老栓的形象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对旧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批判,指出了革命不彻底的这种错误。虽然小说中的一情节描写中拿人血当药,在当代社会中是不被认可的,但这却是与传统祭祀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鲁迅在狂人日记等小说中也都提到了食用动物心肝等情节,这都与我国的民间文化习俗离不开。鲁迅的作品普遍关注民间习俗,在他的小说文笔中,各种祭祀品都是一条衔接文章内涵的铁索,一把凝结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文艺道具。同时,在作品中所塑造的反面形象,像社会上的冷眼等,都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了反面的教材作用,启发学生逐步形成优良的品德。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
6、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像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都规范着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都有着积极作用。“礼仪天下“、“知行合一“、“忠孝“等传统民俗也都给学生提供了人生价值培育的风向标。 像在读山海经中有关于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等神话故事,都给学生注入了深刻的百折不挠精神。另外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给学生培育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大禹治水又教育学生只有富有浓厚的使命感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后羿射日的神话也启示学生要敢于尝试,拥有一定的胆识。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将学生带入到湘西文化的浓厚气氛中;在骆驼祥子中也可以尽情感受老舍为我们带来的婚姻习俗。在我国普通
7、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如此之多表现中国民俗的经典,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解读,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引领学生尽情品味中国民俗文化 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鉴赏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风情万种,这就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了对民俗文化的鉴赏能力。在我国人教版教材中,收录了汪曾祺的这么一篇文章胡同文化 , 胡同文化对生活中烦琐的小事讲起,重现了老北京地区浓厚的胡同文化,充分表露了作者对当时生活的回味与怀念。品味民俗文化从自身出发,还需要学生有积极的接受态度,并培养学生用时代的观念来审视经典作品,既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又关注到其局限。像在
8、讲授鲁迅的祝福一文中,要引领学生充分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祝福是旧时江南一带过年时所举行的一种文化典礼,用福礼祭拜祖先,求得保佑。祝福活动自身就带有很重的封建色彩,封建宗法思想也表现的极为深重。所以,在引领学生品味各地区民俗文化的同时,还要正确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做好引路人。 结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国的民俗文化赋予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民俗文化将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民俗文化的积极价值,发展学生的民族精神、优良品德及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接受民俗文化熏染的同时,尽情地品味语文。 参考文献: 1 陈孟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 丰富课程文化内涵浅析民俗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4 年 06 期 2 蒋红梅;民俗文化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 年19 期 3 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 年 02 期 4 周日南;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 年 02 期 5 余海波;当前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 年 0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