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1652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按照 不同的标准 划分有所不同 按照 传播方式 分为 有线广播 、 无线广播 、 卫星广播电视 、 网上广播 ; 按照 覆盖范围 : 全国广播 和 国际广播 ; 按照 技术标准 : 模拟广播 和 数字广播 一、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语言、文字 、 印刷术 、 无线电传播的发明 、 应用计算机 二、 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即使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广播 电视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上。 第二节 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一、无线电的发明 1.1864 年 -麦克

2、斯韦 ( 电磁学之父 )发现不用导线就可传播的电波。 2.最早 利用 无线电波传送 和 接收声音 的是 美国费森登 与被称为“ 无线电之父 ”的发明家 李 .德福雷斯特。 广播的诞生 1920 年 10 月 27 日 美国商务部 向 匹兹堡 KDKA 电台 颁发 营业执照 。这是 具有合法经营权 的第一家电台 。 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贝尔德 ( 1888 1946), 英国工 程师 。 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 。 1925 年他制造出 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 。 1926 年 1 月 28 日,泰晤士报报导了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这是 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 。贝尔德也

3、由于第一个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称为“ 电视之父 ” 。 此后,贝尔德还对彩色电视、日光电视、立体电视、大屏幕电视进行了研究。 公众电视发射台与彩色电视 英国 是 世界上 第一个正式播出黑白电视 的国家 1954 年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 NBC) 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 第二章 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民国早期的广播 1923 年, 美国 人 奥斯邦 创办的 中国无线电公司 与 英文 大陆报馆 合作,开办 “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于 1923年 1 月 23日晚 首次播音 。 中国人自己筹办广播电台 始于 1923 年。 奉系军阀

4、在原来军用无线电台的基础上成立了东三省无线电总台。 民国 时期的 矿石收音机 1927 年 3月 19 日, 上海新新公司 为了推销公司的 矿石收音机 产品,开办了 一座广播电台,新新公司无线电台 被认为是我国国民自己兴办的 第一座民间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 国民党政府的广播事业建立的背景 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破裂 ,独裁代替了民主,内战代替了团结。 同时,也在全国建立了 中央通讯社 ( 1924)和 中央日报宣传机构 ( 1927) 的新闻统治。陈果夫认为,广播是“宣传广义的无

5、上利器”,还 应创办 广播电台 。 国民党政府有通讯社 报纸和电台 到 20年代末 30 年代初 ,中国出现了一批 民营广播电台 ,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 上海 。它们大致可以分成 三种类型 : 教育性广播电台 ; 商业性广播电台 ; 宗教性广播电台 。 第二节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发展阶段 : 起步时期( 1949 年之前) 初步发展时期( 1949-1965 年) 挫折、停滞时期( 1966-1976 年) 复苏、振兴时期( 1977-1980 年) 发展、繁荣时期( 1980 年代中后期至今) 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 12 月 30日 晚上,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开始播音,

6、中国人 民广播事业 从此 诞生 。 对外广播的开端 是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日语广播 开始播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 1986年 12 月,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 。“ 大众型 信息型 服务型 娱乐型 ”的 办台方针 ,以及推出“ 主持人中心制 ”。 第三节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一、初创期: 1958 1965 年 1958年 5 月 1 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成立 。 第三章 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香港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1928年 6 月 30 日 ,香港 GOW电台 (香港电台的前身 )成立,开始正式播音。 这一天也被成为香港电台的 成立纪念日 。

7、 第二节 香港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目前,香港电视格局的构成: 两家 免费播出 的电视公司 电视广播 有限公司( TVB), 亚洲电视 有限公司( ATV); 四家 收费 的电视机构: 香港有线电视 有限公司、 电讯盈科媒体 有限公司、 无线收费电视 有限公司、 城市电讯(香港) 有限公司。 香港第一家电视公司 : 1957 年, 丽的映声有线电视 (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的前身, 1982 年更名)播出。 二、三足鼎立:香港电视的短暂插曲 1975年 9 月 7 日, 香港佳艺电视有限公司 启播,简称“ 佳视 ”。这样,加上 无线台 和丽的电视台 ,香港出现了三家无线电视台 三台鼎立 的竞争格局。(

8、丽的映声 TVB 和佳视 ) 第三节 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1933 年,澳门电台成立 2000 年,有线电视开播 第三节 台湾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二、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1.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 2.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和军政广播,主控台湾广播业与宣传导向; 3.对祖国大陆的“ 反共”宣传语“国际”广播; 4.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 5.专业电台的成立 :台中农民电台、警察电台、教育电台、渔业广播电台等 第五节 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一、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 (七十年代 ) 1962 年 10 月, 台视(台湾电视公司) , TTV, 商业电视台 。 1

9、968 年 9 月, 中视(中国电视公司) , CTV, 国民党党营 。 1971 年, 华视(中华电视公司) , CTS, 由行政经费创办,以商业方式经营 。 至此,台湾地区的电视竞争演变为 三台鼎立 第四章 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 当代世界广播电视体制:三种模式 体制 ,是特定社会制度下社会组织对资源进行配置、管理的制度安排和结构方式。 三种模式 : 国营广播电视 、 公营广播电视 及 商业广播电视 。 广播电视三种不同的理论类型: 1.国有 /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2.公营型 3.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美国之音”属于美国的国有机构。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特点

10、比较: P99 页表格 特别关注:公共机构经营型的经费来源 第二节 美国模式 一、商业型为绝对主体的美国广播电视 二、 去规制化 : 反媒介集中与垄断的措施逐步放宽 去规制化 :政府放宽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为确保公共利益而曾经做出的种种限制。 第三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西欧、日本模式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 总特征:英国为世界广播事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式的类型 公营广播制度和体系。 公共广播电视机制的特点 : 西欧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原先较为单一的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政策的 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详见课本 108 页第二段) 1.自由化 2.商业化 3.去规制化 第四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

11、中国模式 一、 国有属性 不变,引入 商业运营机制 中国模式特点 1.广播电视业广告、节目出售等商业经营收入在广播电视业中开始占据重要位置; 2.节目制作部分以市场导向来执行,但仍主要承担着执政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的作用; 3.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出现激烈的竞争,但“优胜劣汰”或者“优胜劣并”的情况尚不可能出现。 二、我国广播电视系统“ 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 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 的 三位一体 的广播电视体制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 1.加强新闻节目,强化喉舌功能,树立舆论导向; 2.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3.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4.遵循广播电视发

12、展规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特点: 1.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2.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3.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播迅速的特点; 4.大众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 三功能说 : 监视社会环境 、 协调社会关系 、 传承文化遗产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950年, 施拉姆 等学者开始从 “使用和满足”理论 的角度对电视在儿童生活中的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出电视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

13、要作用。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广播电视中的非语言符 号 : 广播: 人为、自然音响、编排语言 ; 电视: 图像、图片、人为 /自然音响、音乐、编排语言 镜头 : 摄像机从开机拍摄到关机结束拍摄,所获得的一段完整连续的活动影像,或者在编辑机上选择的从入点到出点这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完整连续的活动影像。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 1.电视画幅的规定性或者固定性; 2.电视画面的运动特质; 3.电视画面的蒙太奇结构方式 二、电视声音语言:种类与特点 类别: 旁白、对白、独白 旁白 是为电视画面配的解说。 对白 是电视画面

14、中的人物直接发声的语言。 独白 表达的是电视画面 中人物的心理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形态 在新闻类广播电视节目中, 语言的基本形态 有三种: 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新闻实况语言 。他们共同由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所规定。 新闻播音语言 ,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中承担向受众 口头传达语言信息工作的从业者 在 播讲稿件 时使用的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 ,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 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从业人员 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内容时使用的语言。 新闻实况语言 ,与新闻播音语言和新闻报道语言相对而言的语言种类,指 显示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 二、广播电视中的音乐 音 乐的三种形态:

15、 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 节目音乐 : 标示音乐、间奏乐、节目补白、节目配乐 。 间奏乐作用 : 在节目或栏目、小板块之间作为 分隔、提示、过渡。 尤其在广播的语言类节目当中,为了避免听众长期收听声音语言出现疲劳感,常在内容间用音乐片段作为间隔或过渡。 实况音乐 :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 创造蒙太奇效果 。 三、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注意景别区分 声画合一 :声音和画面表达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声画对位 :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互相配合, 表现共同的含义或者戏剧情节。 第七章 广播电视节目 类型、市场与编排 二、我国

16、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节目 -栏目 -频道 /频率专业化 板块式节目的特点: 1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固定。 2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 3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 二、 广播电视的类型化构成策略 1、匹配原则( Compatibility) 制定节目编排策略时应该努力使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与人们生活周期中各个阶段相匹配,从而有效地争取观众。 2、 规避性对抗( Counter Programming) 规避性对抗节目提供一种完全不同于竞争台节目的内容,从而把竞争台的部分观众吸引过来。 5、 “帐篷式”编排 ( tent-poling) 指用一个强档、热门节目拉抬其前后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形成中间

17、高、两端低的形态。 6、 导入策略 ( Lead-In) 导入策略是指把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节目安排在同类目标观众的弱势节目前。 7、 吊床策略 ( Hammocking) 指用两端的两个强势节目把中间一个弱势节目的收视率吊起来。由于观众喜欢吊床两端的强势节目,所以顺带也就把中间这个节目也看了。 8、 沿袭效应( Inheritance Effect) 沿袭效应与观众流的概念紧密相连。某一类观众喜欢某一类节目,他们在看完这个节目后,如果后面的一个新节目仍然把他们作为目标观众,那么他们会继续呆在这个频道上。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 类别与变化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 1.社会化 2.新闻评论地

18、位专门化 3.记者直接主持栏目 4.充分利用现代化特技电子手段来丰富栏目的视觉、听觉形象设计,不再只是注重报道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传播优势 1.有利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上保持竞争 优势和地位; 2.新闻的栏目化能有效第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功能; 3.有利于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 4.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 民生新闻 的 报道理念 和 价值取向 : 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 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 /频道 深度报道诞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社会需要和受众需要 三、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

19、呈现出宣传管理、市场需求、新闻媒介自身专业诉求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现状 : 新闻报道内容不具弹性,包容性强,弹性大,变化快,但贴近主流意识形态,新闻报道的边界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困境 : 1.时效性困境一直没有解决 。一方面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形式,必须恪守时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报道效率,缩短采编周期;一方面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不同于动态消息的是应该全面采访、深入剖析、大范围取材、多角度论证,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保证报道质量。“深”和“新”两者难以兼得,往往因为追求材料的广度和议论的深度而牺牲了新闻的时效性。 2.主观倾向性的尺度难以把握 。报道者观点倾向性必须以新闻事件的客观性

20、为底线。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往往难以处理妥当,为了增加报道的深度,出现了“事实不够 ,议论来凑”现象,特约评论员也由此大批量出现。但倾向性判断和表述带来的相关责任,不是一句“评论员立场不代表本台观点”能够解释过去的。 3.技术性失误时有发生 。在实际的采编过程中,报道者经常出现一些技术失误,典型的失误有:一是不能深刻把握政策,只是照搬照抄文件、规定以及有关部门发布的资料,难以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有效传达给受众;二是不善运用报道手段,是指报道者虽然能够理解所要传播的信息,却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报道,特别是不善于 运用背景资料;三是不能全面深入解释相关信息,在报道者看来非常明了简单

21、的信息,对于受众而且却根本不了解,无法理解深度报道的深刻之处。 4.非常规拍摄陷入法律困境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的批评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经常采用隐性采访 ,口语称偷拍或偷录 ,是指对某些个人或集团的行为 ,在未与之沟通、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采用隐蔽的方式进行的拍摄。由于广播电视所特有的再现性 ,很容易发生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法律问题。即便是道德评价和人文关怀的报道,非常规拍摄也很难获得公众肯定和接受,很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全新闻频道 /频率的理念和实践策略 一、全新闻频道 /频率的新闻理念 1980年世界上 第一个 24 小时 播出的电视 全新闻频 道 CNN 开播 二、

22、全新闻频率 /频道的特点 时间迁移 极地方化新闻 新闻类别化:满足受众“分众化”的需求 三、全新闻频率 /频道架构和节目策略 记者按地域分工的新闻“采购”模式 充分利用伙伴媒介机构的新闻资源 庞大的专家嘉宾库 媒介融合的资源共享 四、央视新闻频道 基本传播模式: 整点新闻 +现场直播 +字幕新闻 +专题报道 第十章 电视谈话节目 1992年, 上海东方卫视 播出的 东方直播室 是中国大陆 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 。 1996 年 3月 6 日 实话实说 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电视谈话节目才 真正为国内受众所关注 。 电视谈话节 目的社会功能 : 1.谈话节 目促 进 了新的媒介文化形 态 和社会公众新

23、的文化机制的分享方式; 2.谈话节 目拓展了社会公共 职务 的 讨论 空 间 , 为 公众提供了一个通 过 参与 节 目来达到社会目的的表达平台; 3.在中国社会 转 型的 过 程中,社会化的 趋势 使得各个不同利益集 团 之 间产 生矛盾和冲突,谈话节 目恰恰 为 公众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减 压阀 ; 4.谈话节 目 让 受众在收听 节 目的 过 程中 得到了情感上的 认 同 。 电视谈话节 目的主要特征: 1.大量 传统 的私人 话题 的内容通 过 广播 电视传 播 扩 展到公共 谈话领 域; 2.在 谈话节 目中,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受众的深入参与; 3.谈话 的 过 程具有一定的自 发 性和

24、高度的不确定性; 4.谈话节 目中,主持人具有多重角色身份。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 四、 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受众参与 也可看成三个阶段 1.被动的观赏性参与 2.主动的自娱性参与 3.互动的竞争性参与 一、 广播电视游戏节目特点 真实竞技,过程变幻莫测,结局不可预 知 为广大受众展示才华提供机会 节目中的所谓社会公平准则,给普通百姓带来很高的心理期待 核心理念:竞争和模仿 第四节 真人秀 真人秀( Reality show)又叫真实电视。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的竞争的记录和加工 。 广播剧 产生于 英国 ,世界上 第一个广播剧 是 BB

25、C 制作 危险 我国的 广播剧 始于 1930年代, 第一部广播剧剧本 是 恐怖的回忆 ,该剧在 1933 年 4 月在 上海 一家私营的广播电台播出。 解放区电台 播出的两部 最早的广播剧 分别是 我们宁死不当亡国奴(东北新华 广播电台)、黎明前的黑暗(延吉新华广播电台) 新中国成立 之后的第一部 广播剧是中央电台播出的一万块夹板。 第一部正式播出的电视剧英国 BBC 在 1930年播出的 花言巧语的人。 我国 的第一部 电视剧 是 1958 年 北京电视台 在试播期间播出的 单本剧一口菜饼子。 新中国 第一部 电视连续剧 是 1980 年王扶林导演的 敌营十八年 。 第一部室内电视剧渴望(

26、刘慧芳 王沪生) 第一部引进的港台剧霍元甲 首开电视剧商业运作模式 的是尤小刚投拍的 100 集电视连续剧 京都记事 。 1998 年的还珠格格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 第二节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和发展 一、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沿革 第一次体育比赛实况转播 1951 年 2 月,苏联男子篮球队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球队 ,与上海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由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进行了实况转播,解说员是陈述和张之。 第一次转播世界性体育比赛 1961 年, 第 26 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 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整个赛事进行报道外,对 9 场比赛进行了实况转播。 第一次

27、在境外进行实况广播第一个体育栏目 1978 年, 第八届亚洲运动会 在泰国曼 谷举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组成的联合报道组,向国内传送了排球等几个项目的实况转播,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在境外进行实况广播。 二、 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新特点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媒介产业化和市场化对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尤其是频道的专业化发展,使得体育节目成为广播电视一个专门化程度很高的类别。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我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新特点 1.广播电视体育栏目数量和体育节目播出时间大大增加 2.专业化广播电视体育频率 /频道出现 3.大型体育赛事的实况转播大大增 加

28、,并推动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达到国际标准 4.体育节目所涉及的体育运动门类大大增加 5.主持人从解说型向评论型转变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和体育产业的互利共赢 一、体育产业与广播电视产业的互动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育运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了庞大的体育产业和消费市场。广播电视媒介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媒介与体育产业的互动主要在两个方面 : 1、体育赛事转播权 新闻报道权 比赛集锦节目版权 赛事的 直播、录播的转播权 2、媒介公司投资体育产业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体育部门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投资组织适合媒体表现的体

29、育比赛。 部分有实力的广电媒体开始投资体育机构或实体。 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体育产品、体育设施介绍的栏目。 第 13-14 章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最高法规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是一部 行政法规 。 按照西方学者的分类,政府对媒介的 管制 主要有三个途径: 事前限制、事后惩罚、强制发布 第十五章 受众与受众调查 视听率 :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 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1927 年美国的一家食品生产商聘请 克罗斯雷商务研究公司 以 电话访问的方式 进行听众调查,了解广告的收听效果,这是 最早的广播收听率调查 。 欣赏指数 ( AI)是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喜好与评价的一项指标。它考量的是受众的 心理活动,即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 。 英国欣赏指数 的评价内容涉及 兴趣和享受 两部分。 第 16、 17 章 1979 年 加拿大 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卫星直接接收电视节目 的国家。 有线电视 最早出现于 1948年的 美国 2001 年 3月 15 日通过的“ 十五计划纲要 ”, 第一次 明确提出“ 三网融合 ” 促进 电信 、 电视、计算机 三网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