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007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摘 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纹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加强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增收节支。由于中国各地的生态条件相差大,通过一系列的实地研究,得出了适合各地的改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 强化栽培 研究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97-0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全新的栽培理论, 其技术核心是小苗单本稀植。水稻经强化栽培, 生物学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发生重大变化,增产优势显著。我国水稻栽培研究

2、人员从水稻强化栽培的育秧方式移栽叶龄移栽密度分蘖力穗粒结构增产幅度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初步认识了水稻强化栽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该技术节水效果好,提高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抵抗力,能大量节省劳动力和种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介绍 1.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为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南方各省结合生产实际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对提高中国水稻产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且在研究的同时也发现大大提高了稻米品质,这为在水稻遗传育种中提出的优质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捷径,应用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相结合来为水稻的优质育种提供

3、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条形三角移栽可充分利用前期光温资源;早期田面覆盖可有效显著控制杂草;在倡导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原则下,仍然需要补充化学氮、磷、钾肥,总氮量为宜。 1.2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及其技术特征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具有一些典型的技术特征。主要是小苗浅栽。通过大量早期低节位分蘖,提高成穗质量。此外,单本稀植可以充分发挥个体大穗和高结实的优势。大量施用有机肥、强调湿润间歇灌溉和中耕除草。改良土壤理化状态,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综合抗性。近年来,人们普遍把实现水稻超高产寄托在超高产育种的突破上,该技术采取以下农艺措施能显著提高增产增收效果:选用分蘖力强, 剑叶适中, 耐肥抗倒,生长旺盛的对路品种(保

4、证全苗;条形三角移栽可充分利用前期光温资源;早期田面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该栽培技术目前适宜在冬闲田地区和有较早茬口的蔬菜、绿肥、油菜等田块推广应用,通过小叶龄、低密度、高肥水,实现超大穗、高结实、超高产。 1.3 该技术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应 该技术除增产效果显著外,还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大面积推广应用可推动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水稻节水栽培和稻谷的无公害生产,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但在稻麦两熟田块上应用困难,水源条件较差的地区还应防止“洗手干”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而且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进行了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

5、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 2.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 2.1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由于强调了较稀的栽培模式,这样有利于单个植株的个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性增强,更有利于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了个体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植株个体优势,提高了水稻的抗性,减轻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该技术与常规栽培相比,个体发育充分,成穗率高。无论是较高海拔还是低海拔,或是稀直播,产量都比常规栽培增产,而只有在常规早籼品种上无增产效果,略有减产。由此可看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中国的各个生态区种植从技术上讲是可行的,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地。适宜水稻强化栽培

6、技术的育秧方式以旱育秧和软盘育秧方式较好,这样适宜小苗移栽,移栽时能较好地保证秧根不易损伤,有利于返青成活,增强苗期抗低温能力,有利水稻获得高产。移栽秧龄以 1318 天,34 叶较适宜。由于中国适宜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地域辽阔,各地生态条件相差较大,各个品种因具有的特性的不同,因而造成各地适宜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密度相差较大,不管是常规稻还是杂交稻,也不论是优质稻还是超级稻,都均比传统的水稻栽培密度要小。 2.2 该技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形状 该技术在水稻生育后期保持较缓的下降速率,为光合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齐穗后不同生育时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齐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和黄

7、熟期分别比常规栽培高。该技术下水稻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能力较强,物质转运也比常规栽培顺畅,为籽粒的灌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水稻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最高苗期的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能起到提高成穗率的作用。齐穗期的光照条件改善后可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由此可以看出,在该技术的运用情况下,由于改善了水稻成穗期和齐穗期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传统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的成穗率相对较低,该技术由于密度变小了,个体空间相对变大,成穗率必然上升。有利于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根系活力。

8、 2.3 该技术能提高水稻生育后期根系的生理活性及磷含量 一系列研究表明,特别是在籽粒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的根系伤流量强度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因此,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延缓后期根系及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明显提高了植株的根系活力和灌浆速率、高生育后期植株的含氮量及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延缓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从而提高了结实率和产量。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较好地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极大地提高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延长了水稻后期生长所需,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发达健壮的根系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根系活力强,吸收水、肥的能力就强,

9、提高水稻结实期的根系活力,能延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为此,与传统栽培相比,由于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大大降低了种植密度,提高了植株的个体优势,增加了光合产物,延长了水稻根系的活力,有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所需。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所产稻米品质显著改善,特别是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和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在籽粒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较常规栽培植株透光率大,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缓慢,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量,抽穗后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率、运转量、转换率也显著提高。这是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和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显著地提高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的效应。 3. 结语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强调了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同时提倡了少水或湿润灌溉技术。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栽培技术,尤其是在今天提倡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形势下,该技术的推广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严宗卜,甘雨,曹绍书等.优质杂交稻两优 363 强化(SRI)栽培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11,30(6):13-16. 2 林贤青,朱德峰,张玉屏.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J.中国稻米,2012,2: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