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 米 巴 病amoebiasisamebiasis,钟恢海,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按其寄生的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由于卫生条件的逐年改善,阿米巴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较少见。但并为绝迹。,第一节 阿米巴痢疾(肠阿米巴病),amebic dysentery, intestinal amebiasis,由溶组织内阿米巴侵袭结肠所致临床特征: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粘液血便, 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 次复发,也可能在肝、肺、脑等处形成迁徙性脓肿。,一、 病原学,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2、哈氏内阿米巴(E. hartmanni)波列基内阿米巴(E. polecki)结肠内阿米巴(E. coli)齿龈内阿米巴(E. gingivalis),寄生于人口腔与肠道的阿米巴有:,仅溶组织内阿米巴对人体具有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滋养体:,寄生于结肠肠腔或肠壁内,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喜在厌氧环境中生长,需有细菌或组织的酶解物作营养。,小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大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病原学,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病原学,
3、在肠腔内营共居生活,无明显侵袭力,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病原学,在肠腔内营共居生活,无明显侵袭力,宿主抵抗力下降或肠壁受损时,凭借伪足的机械运动和酶的水解作用侵入肠壁组织,大滋养体,直径为2060 mm,偶可达6090 mm,内外质分界明显,活动力增强,形成伪足,有吞噬功能,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病原学,在肠腔内营共居生活,无明显侵袭力,它具有致病力,从被破坏的组织中摄取养料,并以血中红细胞为食物。
4、,滋养体抵抗力甚弱,在体外很快死亡,即使进入消化道后也很快被胃酸杀灭,不具有感染性。,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周期中有滋养体(trophozoit) 和包囊(cyst)二种形态,肠腔型滋养体,病原学,包 囊,在肠腔内下移,由于肠内环境的改变,如水份被吸收等,滋养体逐渐停止活动,虫体团缩,并分泌出一层较硬的外壁,阿米巴包囊,单核包囊,双核包囊,成熟包囊(4核),具有感染性,大便中可存活2周以上在水中可存活5周能耐受常用化学消毒剂不耐热,加热50几分钟即死亡,包囊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二、 流行病学,1. 传染源:主要为无症状带包囊者 其次为慢性病人。 急性期病人不排包囊,故在传播疾病上意义不大。,
5、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苍蝇、蟑螂可传播本病,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以田间劳动者或卫生习较差的青少年患病较多。 男多于女。,感染后无免疫力,重复感染十分常见,4.流行特征 夏秋季节多见 多呈散发,偶有水源性流行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三、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包 囊,入口 小肠下段,脱 囊,小滋养体,包 囊,排出体外,(直肠),大滋养体,(盲肠、升结肠或乙状结肠、直肠),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1. 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盲肠及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等处次之 感染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小肠下段,2. 肠壁溃疡的特点:呈烧瓶样(flask-shaped ulcer),
6、 溃疡间粘膜正常。,flask-shaped ulcer,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1. 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盲肠及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等处次之 感染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小肠下段,2. 肠壁溃疡的特点:呈烧瓶样(flask-shaped ulcer), 溃疡间粘膜正常。,溃 疡,侵犯肠壁大血管,出 血,穿破肠壁,腹腔脓肿或腹膜炎,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1. 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盲肠及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等次之 感染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小肠下段,2. 肠壁溃疡的特点:呈烧瓶样(flask-shaped ulcer), 溃疡间粘膜正常。,3. 阿米巴瘤(ameboma),:其外层为纤维
7、组织,内层 为肉芽组织,中央为坏死组织。 多位于盲肠,亦可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处。,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 周至数月不等,甚至可长达1年以上, 多数为3周。分型:1.无症状型 2. 急性阿米巴痢疾:轻型 ,普通型,重型 3. 慢性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一)无症状型(原虫携带状态),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整个感染期间粪便中持续有包囊排出。常规粪便检查多数能找到包囊。,原因:可能原虫未侵袭组织 当机体全身或肠道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有可能造成病变,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二)普通型,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临床表现,(二)普通型,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
8、特点: 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溶组织内阿米巴不产生毒素,有细菌混合感染时则有高热,临床表现,(二)普通型,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病变多在回盲部和升结肠,里急后重较轻,大便次数相对较少,压痛多位于右下腹,如病变波及乙状结肠和直肠或有细菌混合感染时,则便次增多,腹痛加剧,里急后重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二)普通型,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粪便呈糊状,暗红色或紫红色,混有粘液及血液,典型者呈果酱样,有腥臭。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血便。 镜检可发现滋养体。,临床表现,(二)普通型,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起
9、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症状一般持续数日或数周,可自行缓解,如未接受治疗则易于复发。,临床表现,(三)重型,多见于体弱和营养不良者可表现如急性菌痢样症状,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高热、极度衰竭吐泻频繁:15 次/天,水样或血水样,有恶臭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明显,常由于水电解质紊乱、继发细菌感染以及易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可在12周内死亡。,特 征,(四)慢性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 甚至数年。主要表现为:时发时止,迁延不愈,排出包囊,全 身消瘦。易并发阑尾炎及肝脓肿。,腹泻反复发作,或与便秘交替。间歇期可健康如常,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腹痛、腹泻,出现痢
10、疾症状,粪便中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 由于反复发作,结肠壁增厚,可触及肠索,并可伴有肝肿大,(四)慢性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 甚至数年。主要表现为:时发时止,迁延不愈,排出包囊,全 身消瘦。易并发阑尾炎及肝脓肿。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疲劳、饮食不当、暴饮暴食 或情绪变化等,五、并发症,(一)肠道并发症,1.肠出血:有时可作为首发症状。可危及生命。2.肠穿孔:多发生于暴发型及有深溃疡的病人。 慢性穿孔较多见,大多无剧烈 的腹痛发作,发 生时间常难以确定。 穿孔后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穿孔部位以盲肠、阑尾及升结肠多见。3.阑尾炎: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
11、,但易发生穿孔。4.结肠病变: 多见于盲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处。包括阿米巴瘤,极易误诊为肠癌。5.直肠-肛管瘘,(二)肠外并发症,脑脓肿,肺脓肿,穿入肺或支气管,穿入胸腔,穿入下腔静脉,穿入胃内,穿入结肠,结肠内阿米巴穿入腹腔,穿入腹腔,穿入直肠周围,穿入心包,穿入胸腔,穿至膈下,穿破胸壁,穿至肾周,阿米巴瘤,六、诊 断(一)临床诊断,主 要 依 据,流行病学资料:如是否来自疫区,有无不洁 饮食史等,临床表现:以右下腹痛和果酱样大便较具有 特征性。,(二)实验诊断,实验诊断,1.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2.粪便检查取材:新鲜大便的粘液及血液部分确诊依据:找到溶组织内大滋养体仅找到小滋养体或
12、包囊可能是带虫这伴有其 他原因所致的腹泻发现夏科莱登结晶:有辅助诊断意义阿米巴纯培养法:不能常规开展,实验诊断,3.血清学检查一般用于粪便检查阴性者,尤其对肠外阿米巴病 的诊断意义更大。特异性抗体:间接血凝(IHA)、免疫荧光抗体(IF)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肠阿米巴病的阳性率可达60%80%。特异性抗原:阿米巴滋养体抗原,4.分子生物学检查:DNA杂交探针、PCR,实验诊断,5.乙状结肠镜或纤维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大小不等的溃疡,溃疡间粘膜正常。溃疡面刮片镜检发现滋养体的机会较多。有助于阿米巴瘤与肠癌的鉴别。,七、鉴别诊断,需与其他一些消化道疾病鉴别。如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溃疡
13、性结肠炎、肠结核、血吸虫病、直肠癌结肠癌等。,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全身症状 轻微,低热,毒血症少见 较重,多有发热,且较高,毒血症明显腹痛腹泻 轻,每天腹泻数次或十数次 较重,每天腹泻十余次或数十次里急后重 轻或无(继发细菌感染时较明显) 显 著压痛部位 右下腹为主 左下腹为主大便眼观 有粪质,伴有粘液、血,呈暗红 粪质少或无,脓、粘液与鲜血混合,呈 色或果酱样,有腐腥臭 鲜红或红色胶冻状,无粪臭大便镜检 少数破碎的白细胞,成串的陈旧 大量成堆脓细胞,多数新鲜分散的红细胞, 的红细胞,可有滋养体、夏科-莱 常见巨噬细胞 结晶大便培养 无志贺菌生长 可有志贺菌生长肠镜检查 溃疡散在,边缘充血隆
14、起,中央 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肠壁增厚,溃疡 下陷。溃疡间粘膜正常。 表浅并发症 肝脓肿等 关节炎,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鉴别,八、预 后,肠阿米巴病如诊断及时、用药得当,常疗效迅速 而彻底。重复感染常是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肠阿米巴病目前总病死率 90% 4. 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MRI) 有助于判断脓肿大小及位置,但无法定性。 5. 肝穿刺引流:既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的 治疗措施,典型的脓液呈棕褐色,无臭,镜检白细胞不多,可确立诊断。有时可在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肝穿刺引流,四.并发症,脓肿穿破继发细菌感染,五.诊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
15、检查,六.鉴别诊断,与细菌性肝脓肿、肝癌、胆囊炎、胆石症鉴别,阿米巴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病 史 约半数有肠阿米巴病史 多数有近期腹部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史症状体征 多数起病缓慢,肝肿大及局 起病急,毒血症状显著,黄疸多见,肝 限性压痛较明显,单发右叶 脏肿大不明显,无局限性压痛,脓肿为 脓肿多见,常见胸膜反 多发性、形小,胸膜反应少见 黄疸少见脓液特征 量多,稠厚,咖啡色,不臭,量少,黄白色,或有臭味,含大量脓细 为坏死肝组织,极少脓细胞,胞,细菌培养常有化脓菌生长 可能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细 菌培养偶见阳性,阿米巴肝脓肿与细菌性肝脓肿鉴别,七、治 疗,(一) 一般治疗 同肠阿米巴病(二) 抗阿
16、米巴治疗,1. 甲硝唑 首选 0. 60.8 3/日,10天。必要时可延长疗程至34周。2. 氯喹 本药在肝内浓度较血浆中高数百倍,对肝阿米巴病有较好的疗效。3. 依米丁 疗效虽较好,但有心脏毒性,不作为首选药物。为根除肠阿米巴慢性感染,使用上述药物后,均应继以一个疗程的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等肠腔型滋养体杀灭剂。,1.肝穿刺引流 对较大的脓肿,在应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穿刺引流,以加速愈合。 每35天1次,至脓液转稀、脓腔缩小、体温降至正常为止。穿刺后脓腔内可注入甲硝唑、依米丁等,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注入抗菌素。2.手术引流 适应症: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及穿刺引流失败者;左叶肝脓肿,穿刺引流有损伤邻近脏器危险或脓肿位置过深,穿刺危险较大者;继发细菌感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穿破入腹腔或邻近脏器,引流不畅者;多发性脓肿, 致穿刺引流困难或失败者。 外科治疗的同时,仍应加强抗阿米巴药物治疗。,(三)肝脓肿引流,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