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新整理.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2615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新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改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新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改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新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改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新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改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新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指导思想:整体观念 基本思路:辨证论治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 同病异治 “或“异病同治“ 的依据。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2、4.阴阳的相互转化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

3、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 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阴中求阳能使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 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 火-金-木。 五行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 (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法 (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 培土生金法 (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养肺气 金水相生法 (补肺滋肾法)养肺阴

4、以滋肾阴 五行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 疏肝健脾 培土制水法 补脾利水 佐金平木法 泻肝清肺 泻南补北法 (泻火补水法)心主火,火属南;肾主水,水属北 4/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肝:主疏泄, 主藏血. 喜条达恶抑郁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腑合胆. 心:主血脉, 主神志. 阳脏, 喜通明.在志为喜,在

5、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腑合小肠. 脾:主运化, 脾气主升, 主统血. 喜燥恶湿.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腑合胃.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肺朝百脉,肺主治节.喜润恶燥.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在腑合大肠 . 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 纳气,濡养温煦脏腑 .有“先后天之精“,故称为“先天之本“.封藏为主 .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 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腑合膀胱. 类似功能: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肺朝百脉 肺主气

6、、肝主疏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纳气 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 1.心与肺的关系 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2.心与脾的关系 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的关系 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4.心与肾的关系 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水火既济)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心肾相交) 5.肺与脾的关系 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6.肺与肝的关系 气机的调节。 7.肺与肾的关系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金水相生。 8.肝与脾的关系 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 9.肝与肾的关系 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10.脾与肾

7、的关系 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心与小肠的关系:心火移热于小肠。 肺与大肠的关系: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气虚便秘“ 脾与胃的关系: (1)纳运相合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胃不和“。 (2)升降相因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 (3)燥湿相济 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属阳喜润而恶燥。两脏燥湿相合 肝与胆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肾与膀胱的关系: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呼吸:肾肺 消化:肝脾 水液代谢: 肺( 上焦)脾(中焦) 肾(下焦) 脑活动:心肝肾5/气的生成:肺脾肾 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8、(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1.元气-肾 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中精气,分布于三焦. 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各脏腑、经络 2.宗气-脾肺“气海、膻中”,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行呼吸气血.语言、声音、呼吸、视听、心搏 3.营气-脾胃“荣气”,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 脉中之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4.卫气-脾胃 护卫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维持体温 .脉外之气. 气逆:面红目赤 气滞:闷胀疼痛 气闭:不省人事 气脱: 汗出不止 气陷:子宫下垂 血的功能 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

9、分。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养气) 津和液:质地较清稀,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 6/督脉的基本功能为: 调节阳经的气血(阳脉之海)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任脉起基本功能为: 调节阴经气血(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任主胞胎)。 冲脉基本功能为: 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 带脉基本功能为: 约束纵行诸经; 主司妇女的带下。 7/偏阳质 与发病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偏阴质 与发病偏阴

10、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喜静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8/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不通;寒性收引,具有收缩牵引挛急等特点。 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湿: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肢水肿。 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

11、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疡。 疫: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9/病机: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导致真实假虚现象,称为:大实有嬴状 由于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导致真虚假实现象,称为:至虚有盛候 阴阳互损: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 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 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阴寒之邪雍盛于内,可见阳浮于外之症,称为:

12、真寒假热之证。 阳盛格阴:邪热过盛,格阴于外,称为:真热假寒之证。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疾病传变) 10/康复原则:形神共养:养形重在养精血保胃气。 养神重在调神护神。 调养气血阴阳: 调养气血。调养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1/中医诊断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 辨证求因 青色 主寒证、惊风证、瘀血证、痛证 黑色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痛证 黄色 主虚证、湿证 白苔:表证, 寒证 积粉苔:毒热内盛,常见于瘟疫或内痈 黄苔:热证, 里证 舌淡胖苔黄而华润:阳虚水湿不化 灰黑苔: 灰黑而润滑 :寒湿证 灰黑而干燥 :里热证 口苦-肝胆实热 口

13、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肝胃不调;或食滞于胃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反治: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 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 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症状 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 真实假虚证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藏药:五元:土、水、火、风、空 三因:隆、赤巴、培根 三化味:甘酸苦 蒙药:三根:赫依(气)、希日(火)、巴达干(土和水) 三秽:稠、稀、汗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

14、(BIL)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 肝炎、肝硬化、肝损伤、胆管炎 尿淀粉酶: 增高:急性胰腺炎发 ,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 减少: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 粪胆原:增加: 在溶血性黄疸 减少: 阻塞性黄疸 淀粉酶(AMY) 速率法:血清 80220U/L 增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 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 达到高峰, 34 日恢复正常。 降低: 肝癌、肝硬化、糖尿病 磷酸激酶(CPK) 男性 25200U/L 女性 25170U/L 增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急性脑外伤 肾功能检查的项目有 血清尿素

15、氮 血肌酐 血尿酸: 参考范围:155 428mol/L 酶法 男性 180440mol/L 女性 120320mol/L 增高:核蛋白代谢增强 减少: 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 ,高糖、高脂肪饮食 血糖(GLU) 空腹: 成人 3.96.1mmol/L(70110mg/dl) 儿童3.35.5mmol/L(60 100mg/dl) 餐后 2h:血糖7.8mmol/L(140mg/dl)增高:胰岛素功能低下 降低:胰岛素 细胞瘤,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Ghb) 竞争免疫比浊法 4.8%6.0% 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糖 降低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 血清总胆固醇(TC)-3.15.7mmol/L 甘油三酯(TG )-0.561.70m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