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2672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北大新闻 历年真题及 部分 答案 2001 年 一、 填空 题 1、“社会雷达” 是传播学者 施拉姆 对传播功能的一种概括。 1957 年,学者 赖特 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学者 拉扎斯菲尔德 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1948 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学者 拉斯韦尔 提出了传播 的三大功能学说。 1964 年,学者 鲍尔 提出著名的“ 固执的受众 ”的观点。 2、国际传播与 全球传播的功能 主要有 经济全球化发展 、 政治全球化加速 、 文化交流融合全球化 。 3、著名 新闻工作者李普曼称信息环境为 虚拟 环境 英文为 Pseudo-environment 。 4、大众传播时代

2、的开始,一般认为应以 大众报刊 的出现为标志,大约在 19 世纪 30 年代。 5、 麦克卢汉的 媒介理论有三个要点, 即 媒介即人的延伸 、 媒介即讯息 和 “热媒介” 与 “冷媒介” 。 二、 名 词解释 1、传播学中的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符号可以分为信号与象征符,信号具物理性质,象征符则具人类语义性质。 语言是一种包含语音系统和意义系统,以口语为根本渠道,文字为辅助手段,用于人类交际的符号系统,是典型的象征符体 系。其作为从劳动中演化出来的信息传播手段,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非语言传播一般而言指除语言传播外一切交流形式 。严格地说,是具有社会性共知的含义,被有目的地或解释为有目的地发出

3、,被有意识地接受者反馈的,除使用言辞本身以外的人类属性或行动。其包括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又称副语言 , 体态符号以及物化 、 活动化 、 程式化的物体语言符号 等 。 2、编码和 解码 编码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化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解码则是传播对象对接受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编码与解码是传播的基本环节。在传 播的巴克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 模式以及施拉姆德大众传播模式等模式中都有所体现。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编码与解码行为可以体现社会意识形态斗争,并且受传者在还原具体讯息内容,重建定义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加入新的解读。霍尔即将自己著作命名为编码与解码。

4、3、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概念由德国传播学者诺依曼 在沉默的螺旋:舆论 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阐发。主要观点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公开性和广泛性,易被当作 “ 多数 ” 或 “ 优 势 ” 的意见加以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 ,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散,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 舆论的诞生。 4、 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

5、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该研究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赫卓格、贝雷尔森、麦奎尔等分别对广播、报纸、电视进行的调查研究。2 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但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脱离媒介内容与 生产 提供 过程 ,因而无法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关系。 5、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使用“交往” 以描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该思想得到我国学者陈力丹 的阐发 ,形成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认为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和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又有其独立和能动性的一面。 该理论要求将精神交往置于人类社会交往大系统中考察,有别于

6、西方尤其是行为主义传播学,能够揭示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结构,揭示人与人传播关系的本质。 三、 简答 题 1、 大众传播理论中的 社会责任 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 论各自的 要点 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其要点包括 1、任何人均有出版自由而不必得到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纸有权批评官吏,且此批评合法。 3、新闻出版不应该受第三者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4、在涉及意见、观点、信仰问题上,真理与“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社会责任理论 以美国哈钦斯委员会 报告一

7、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为代表,是强调大众媒介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 一定的义务的理论。要点有:大众传播具很强的公共性,因而传播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必须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制度范围内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或传播 宗教或 种族歧视 的内容。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自由媒介规范理论在与极权主义斗争中形成,而社会责任理论则是生产高度社会化背景下对前者的修正。 不同之出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鼓吹“观点的市场”,而随着媒介垄断程度增高,资源集中 于少数人手中 ,因此 新理

8、论开始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而非一味主张其自由发布权。 2、前者强调传播者权利,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作为公众的权利。 3、前者只是泛泛谈论 意见,思想自由 ,而未考虑信息生产传播中作为企业的媒体机构为逐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者 深刻认识到这种可 能性 并赞同从法律,制度与自律等方面加以约束。 2、 什么是 传播 过程的 直线模式 ?它的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并按一定的顺序将之排列 ,形成了“五 W 模式”,包括主体、内容、渠道、受 众、效果。这是最早的传播模式之一,属于单向直线模式。 20 世纪

9、 40 年代,美国的信息传播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一个描述传播过程的模式,被称为香农 韦弗模式, 也 是关于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该模式导入噪音概念,并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但此模式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社会传播,因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香农 韦弗没有考虑反馈细节,无法说明社会传播的互动特征。 3、 “ 国际传播新秩序 ” 论争的背景、焦点与实质 是什么? 背景: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不平衡状况。二战后 ,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取得民族解放,但是由于长期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依然维持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

10、化等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要改变受控制局面,必须改变现行不平等的信息传播体制。 焦点:即如何看待信息的“自由流通”问题。少数发达国家主张世界信息流通的绝对自由,不受各国政府的人为干预,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在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不平等,少数发达国家对传播技术和媒介保持3 高度垄断的现状下,所谓“自由流通”不过是少数传播大国的特权,因此主张自由首先应表现为对各国 各民族传播机会与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实质:即在世界信息生产流通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利益主体 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的矛盾斗争。 四、 论述 题 1、 试论“ 全球信息化 ”给 人类社会 带来的 的冲击 。

11、 2、 试论“ 研究传播学 ” 与 “ 中国 的 社会发展 ” 的关系 。 2002 年 一、 填空题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于 1957 年上天,活字印刷 术于 11 世纪 40 年代由 中 国人发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1946 在美国诞生。 2.1958 年出版的 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是著名社会学者 勒纳 所著。施拉姆在 1964年出版的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一书中,全面提出关于第三世界利用大众传播事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战略和建议。 3.公共关系是 社会组织与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机构团体以及公众的 关系。 4.“有限效果论

12、”的观点,主要体现在 经验 学派的研究成果中。 5.URL 由 使用协议 、 服务器域名 、 文件所在服务器目录或路径 、 文件名 四个部分组成 6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归为三个方面 政治功能 、 经济功能 、 一般社会功能 。 二、 名词解释 1、 李普曼 美国重要政治专栏作家 ,曾任多名美国总统顾问,撰写 自由与 新闻,公众舆论等书,提出 : “拟态环境” , 这个概念 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双重性”和 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 李普曼认为 大众传播是“拟态环境”的主

13、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有强大影响力。 其著作对舆论、宣传等方面的传播研究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 。 2、 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 化 研究成果的集成,大致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经典现代化理论被认为是阐述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文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官僚制的现代社会革命性变化的有力理论,代表作为丹尼尔 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 ;后现代理论认为 70 年代以来 先进工业国家已进入 后工业化时代 ,其核心社会目标非经济增长 而是增加人类幸福和提高生活质量 ,其由 艺术、美学发端,成为广泛的思潮。 代表作是丹尼尔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

14、来临 。中国学者何传启等人提出“第二次 现代化理论 ” ,认为继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后,第二次现代化将使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发展中国家则同时面对两大现代化任务。 持批判态度的现代化学者则发展了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等。现代化理论在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影响深远。 3、 卢因 4 曾在柏林大学任教,二站中前往美国,执教于奥瓦尔大学。 完形 心理 学 (格式塔心理学) 派代表 ,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动力 学研究 和“场论” 的开创者 ,在二战中对宣传研究基础上,于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把关人”概念 ,而被施拉姆认为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之一 。 4、 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 传播

15、学的批判学派是以社会学的法兰克福学派为源泉,以欧洲学者为 主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以传播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派。 1941 年拉扎斯菲尔德在论传播中的管理研究和批判研究中首次提出传播学经验与批判学派的对立。批判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连同其传播体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大众媒介本质上是少数垄断资本对大多数人实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 ,在方法论上批判学派重定性分析与思辩,在对象上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其分支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以英国累斯特大学为中心,代表有默多克、格尔丁等;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为中心,代表有霍尔,莫利等;文化帝国主义,以马特拉、席勒等为代 表。 5、 WWW 网

16、站 WWW 即 word wide web 又称万维网,是一个基于超文本方式 ( Hypertext) 的信息服务检索工具,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 CERN 研制成,将位于全世界 Internet 网上的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制在一起,其成功之处在于编制了一套标准的易掌握的超文本开发语言 HTML 信息资源统一定位格式 URL和超文本传送通信协议 FTTP。 WWW 网站是通向某类万维 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系统。最典型的就是门户网站,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服务类型有 电子公告牌 、 邮箱 、 社区 、 游戏 、 免费网络空间 、 电 子商务平台等。 三、 简答题 1、 举例说明“

17、选择性接触” 。 “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大众传播的受众并非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相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卡兹等人出版的个人影响一书中 提出制约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四种,其中即包括“选择性接触机制”,其由“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部分组成。 举例如下: 1940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伊里调查”表明,人们既有的政治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即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由社 会经济地位,地理位置等决定)大部分只接触共和党的宣传,支持民主党者亦同。 现代社会,人们同样在个性和自己在社会网络中所处

18、的位置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媒介或内容,这是频道专业化等现象的成因,也是大众传媒营销中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依据。 2、 传播学的学术渊源有那些?举出两个学科为例 , 它 们是如何影响了传播学的发展的? 传播学的发展得益于二战后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等。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的卢因、霍夫兰均为心理学家 。卢因是完形心理学大师,其将“场论”应用于 社会心理学创立的群体动力学探求个人与团体的关系,认为要改变态度不仅要考虑个人因素,而且要考虑 其所属的团体规范等因素。二战期间卢因领导的关于战时食品宣传的研究即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 ,研究提出了

19、“把关人”概念并发现讨论组的存在对传播效果的增强;霍夫兰 进行的对传播学影响巨大的 战时 美国军队中 说服研究和回到耶鲁 态度改变的 后续研究 均在社会心理学指导思想下进行,其使用的实验方法,为后来的传播学者多次应用。 社会学对传播学影响更是深远。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于 1940 年在哥伦比亚任教并创立“社会应用局”,作为一个实证主 义社会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伊里调查及其报告人民的选5 择。同时,杜威、帕克、库利、米德等人的实用主义立场对传播学经验学派;阿多诺、 洛文塔尔、哈贝马斯 等以社会学家和传播学者双重身份对传播学批判学派 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简述知识沟假说。

20、知识沟假说 于 1970 年美国传播学家帝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其内容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社会经济地位底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帝奇诺认为,除了接触媒介与与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外,造成知沟扩 大的原因还有传播技能差异,已有知识储量差异,社交范围,信息选择记忆因素,传媒的性质等。 1974年, 卡茨曼着眼于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信息沟理论,是对知识沟理论的发展。 四、 论述题 1、 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2、 论我国传播媒介产业化趋势。 2003 年 一、 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 1923 年在法兰克

21、福成立了名义上隶属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学研究所,至 1930 年霍克海默任所长时名声渐起 ,围绕这一机构形成的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其主要以文化为核心思索对象,以批判为基本态度 。 代表人物有霍克海 默、阿多诺,二人曾合写否定的辩证法,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本雅明、提出“社会过滤器” 概念 的弗洛姆、文艺批评家洛文塔尔、经济学家格罗斯曼 ,著 单向度的人 的马尔库塞 等 。著公共性的结构转换和传播行为理论的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在传播学领域, 传播学的 批判学派正源于法兰克福学派。 2、媒介教育 随着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提高全社会成员尤

22、其是年轻一代的“媒介使用能力”( media literacy)成为社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此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即媒介教育。它不仅使受教者习得如何有效使用媒介以获取所需信息,还将使之具备抵抗媒介负作用,如拉扎斯菲尔德所言“麻醉作用”的能力。此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对缩小 社会“知沟”亦是必要前提。 3、哈钦斯委员会 又称“新闻自由委员会”。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美国,媒介业尤其是报业 认为言论自由即出版自由 ,其权利受宪法修正案保护 ,其合法性并不比 行政或司法机关弱 。 这种思想在一定 程度上导致部分记者滥用权利,出现大量失实报道。 当时的法院判例 、政府行为等多种迹

23、象表明,行政、司法机关将采取措施约束新闻自由 。为使新闻自由不遭受外 来管制, 时 任 芝加哥 大学 校长的哈钦斯组织了当时美国社会学各界最有影响力 的学者来讨论新闻界的行业自律问题,随 后出版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是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代表作 。 4、休眠效果 霍夫兰等人在做态度改变研究时,在“可信度效果”的实验中发现 “休眠效果” 现象。即 低可性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 其 内容说服力 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 ,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而 出现随着时间推移,高可性度信源 的说服效果会减弱 ,而低可信度信

24、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趋势。 6 5、德 弗 勒 模式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 韦弗模式上 发展而来的,它克服后者单线缺点 ,明确补充 反馈要素、环节、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与此同时该模式还拓展 噪音概念 , 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 对传达和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要素都会发生影响 。包括大众传播 在内的各种社会传播过程 ,都可以由此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但 其局限在于将“噪音”作为唯一的一个外部因素。 6、认知结构 格式 塔的顿悟论 、 60 年代发展起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等 均认为学习不只是刺激与反映的简单联结,其中还有一个认知因 素作为中介因素起

25、作用。学习的实质即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将认知结构定义为反映事物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由于感知和概括事物的一般方式,基于过去经验形成,并在学习中不断变动。 其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与基础。布鲁纳又将之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动作性表征、印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 。人主要通过这三种 表征将知识融于认知结构中,这三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二、简答题 1、组织(如企业)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些? 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 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 正如丹尼尔、托夫勒等人所预言, 以信息革命为主导的新

26、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世界各地。就大众传播领域而言,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使传播出现了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的新局面。大众传播原来是专业组织以技术手段同时向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公众传递信息 ,而现在此种“点对面”的传播正成为“点对点”的双向传播。 网络平台、 数字电视等技术手段使得向特定受众传播专门化内容的服务得以实现, 商业媒介组织为提高竞争力进行的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使专业频道、专业报刊等服务出现, 大众传播出现了“窄 众化”的趋势。 对于这种“窄播” ( Narrow-casting) 代替原有“广播” ( Broad-casting) 的变化 ,不少学者一方面提醒人们 不要低估技术革

27、命对大众传播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大众传播作为社会“黏合剂”将会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人类传播将越来越多样化和富有个性,但“窄众化”并非对“大众”传播理念的颠覆。因为我们看到,传播主体仍然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管制、技术和成本造成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垄断依然存在;虽然出现了专业频道、点播等专门服务,但就整体而言,传播内容仍然是公开的,受众也仍然是社会上大 量、匿名、分散的大众。 因此这一趋势提醒我们注意大众传播的新形式,却并非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 3、简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4、简述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28、。 传播政治经济学即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 传播现象,按照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其研究对象 是人类生产方式及围绕之形成的生产关系 ,以及生产资料所有权,财富分配等 。从这一角度研究传播 ,即考察人类传播活动中对传播所需资料的占有、控制、分配传播过程制造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例如从这一角度出发 ,加拿大学者达拉斯 司迈斯认为,“受众” 是媒介制造出来卖给广告商的商品。 就现实 问题 而言 ,传播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有以下几个视角:产业层面 ,私人性质和营利性质的媒介企业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兼并导致的 垄断对社会的影响。例如媒介接近权( the right of acc

29、ess to media )的问题 。政府层面,其宏观视角使之由媒介内部结构及信息产品内容扩大到与信息生产有关的一切领域。例如政府作为产业管制者、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问题,以及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利益协调者7 等角 色的职能问题。目前西方世界解除管制( deregulation)的潮流就是传播政治经济学义不容辞的思考对象。 国际关系和全球层面,跨国大媒介集体的垄断带来的问题,例如马特拉、席勒等人关注的文化帝国主义问题,以及建立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传播批判学派的重要力量,以其特有的宏观、批判和现实主义立场正从其中心累斯特大学等地扩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的传

30、播学重要分支学科。 5、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 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中的“帕金模式”。在编码与解码中,霍尔认为受众的符号 解读过程并非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信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在霍尔看来,大众媒介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

31、和反抗的关系 ,体现了“意义空间的阶级斗争”。 三、 论述题 1、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推广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巨大成功。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2、结合国内外实际,评传媒集团化趋势。 3、从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及政府此后的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4、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2004 年 一、 名词解释 1、 Men, Messages, and Media: 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 即施拉姆所著传播学奠基作品男人、女人 、 信息与媒介 ,我国新华社

32、1983 年翻译出版更名为传播学概论。当时参与该书编写的几乎全是传播学的重要人物。正是在此书中施拉姆提出了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中独立出来,视为传播学研究的组成部分,而本身亦成为学科创立者。 2、“冷媒介”与“热媒介” 系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分类法。热媒介指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曰清晰度高,因而受传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如照片等;冷媒介指传递的信息不完整或模糊,或曰清晰度低,因而受传者的参与度也必须相对提高的媒介。 3、杰森布莱尔 纽 约时报记者, 1998 年进入报社实习至 2001 正式成为该报记者期间,撰写数百篇报道,由于“反应迅速”“富现场感”

33、而得到报社高层的青睐,而实际上这些文章中的许多都是杜撰或抄袭的。 后纽约时报 于 头版显著位置刊文自曝家丑揭露 杰氏劣行 , 成为当年美国新闻界影响最大的丑闻之一。 报纸道歉,总编辞职;体现纽约时报的新闻理想和专业主义;影响了它对普利策的竞争。 4、培养理论 8 又称“涵化分析”或“ 教化分析 ” ,起源于美国 60 年代 组织的由格伯纳 主持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分析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关系及人们对于社会认识的影响。格伯纳 等人认为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 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与理解现实世界发挥巨大 影响 ,由于大众传媒倾向性造成人们心目中“主观现实”与现实存在的客观现实偏离巨大,但

34、此影响乃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因此“培养理论” 一方面肯定“共识”是社会统一体存在的前提以及大众传媒在“共识”形成中的作用 ,又指出传媒倾向所带来的后果:“象征性 现实 ” 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其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共识”形成中的作用。 5、大众社会理论 该理论认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进入大众社会 。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 发展的结果, 过去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秩序已经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统一的行为参照体系,成为孤立分散,原子化的大众存在,即所谓“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与有组织的掌握权力与资源的“精英”相对应。 大众社会理论的代表主要有 19

35、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主义立场的托克威尔、勒朋,以及反法西斯立场的曼海姆等和二战后美国的李斯曼、孔豪瑟等人。 大众社会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被动的受众观。 二、简答题 1、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舆论导向”吗?这两者间有什么异同点? 媒体的 “ 议程设置 ” 功能研究 始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 和肖 1968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媒体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 ,麦库姆斯和肖指出,传播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由此可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所谓的“舆论导向”确实联系紧

36、密,但二者又有不同,后者的含义要更宽泛些。其联系区别 如下: 联系 :大众传媒在一定时期内集中讨论的问题往往会构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同时无论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媒介,实际上都会以评论和选择报道的方式强调自己的立场,影响大众, 造成舆论。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主义媒介,更是旗帜鲜明地将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 区别:然而“舆论导向”又决非仅是“议程设置”。 后者只是前者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把社会注意力引导到特定方向。“议程设置” 只是形成认知层面的效果,而 “舆论导向” 则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乃至行动的全面引导 。 2、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讲的一则预言

37、。庄子在这则预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吾闻之吾师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 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预言阐述 什么 论 点。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的第一部第七章“挑战与崩溃 创造力的报复”中引用了庄子的这段话以进一步说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变革不仅改变生活习惯,而且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在他看来,我们使用新媒介和技术 /机械使自己放大和延伸以增强能力,同时这一行为也使我们的感觉趋于专门化 。例如在分析精神病学、现代物理学 等 时,他批评将注意力集中于认识单一疾病,针对孤立疾

38、病的具体疗法 ,而不注意征候群的方式以及古典物理学(牛顿)和 古典经济学(亚当 斯密)形成的分类知识系统,而提倡庄子式的,对技术革新(集中表现为媒介的换代)保持距离,使我们得以形成“对形态的总体知觉”而不至于陷入对媒介这一自身延伸的“麻木性自恋”。麦认为艺术也许可以提供这种控制 心理和社会观点感知比率以避免其受技术改变而分化、扭曲的“免疫机制”。 9 3、简述“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结合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简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后果。 2、谈谈你对我国当前传播学(含新闻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与 评价。 3、“有什

39、么样的大众就要求什么样的媒介文化”“有什么样的媒介文化,就造就出什么样的大众”。这是对大众文化与大众素质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请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谈谈你的意见。 2005 年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服务广播 即为了公共利益而提供的广播或电视服务, 其典型有英国的 BBC,日本的 NHK 等。 在西方国家此类广播的出现源于认为频道等资源是公共资源因而不能被完全用于商业或私人目的的观点。广播台或电视台 一般在该国议会 通过的专门法案要求下成立,作为公共财产,不以赢利为目的,由宪章约束自身规范,由政府或议会任命 理事会管理,不代表任何党派、团体立场,旨在为大众提供有益、健康信息。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

40、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各国出现“解除管制”倾向,公共服务广播影响减弱,并出现低效等一系列问题。 2、嵌入式报道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推出“嵌入式报道”,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记者编入军队作战单位,使其与部队同吃同住,亲历战争,就地发稿。对政府而言,这种方式 既表现其开放态度又可以实现对记者的有效监控 ,将不利于自己的报道压缩在军方制定的框架内,可以防止信息真空为敌方利用 ,还 可以鼓动舆论,揭露敌方暴行,高涨士气,实际上是一种比审查制 度更有效的宣传制度。但就记者而言,这种方式将使之丧失独立性,其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也随之遭受一系列质疑。 3、 Blog 中文名为“博客”,是 Pyra labs 公

41、司生产的免费网络应用软件 Blogger 生成的在线日记。一个 Blog 即在某个博客网站上的网页。作为网络日志,由简单且经常更换的 Post 组成 ,这些张贴的文章按年份和日 期倒序 排列 , Blog 形式多样 ,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 接 与评论 ,个人日记 发表,到一群人(往往共属于某一专业领域 ) 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由于沟通方便,传递实时,已成为家庭 、公司 、部门等之间 沟通 越来越盛行的工具。 4、横向兼并 指商业上同一经营环节上相关企业,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兼并。例如生产同类商品的公司或者同一市场领域销售相互竞争的商品的公司间并购。优势公司并购劣势公司 可以

42、组成横向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公司实力,形成规模效应 ,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减少或消除竞争,充分利用销售渠道,使公司更有竞争力。对传媒企业而言,集团化以增加实力十分重要,但如果仅是盲目兼并而无法充分整合资源,可能出现包括内容上“同质反复”在内的诸多问题。 5、数字电视 指的是信号数字化 系统背景下的电视。即摄制、制作、传输、接受节目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尤电视台制作的图象及声音信号经编码、调幅、调制、合成,形成相同码型不同码流的数字信号,以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有限光缆电缆等方式传输,由数字电视(或安装机顶盒的普通电视)完成数据流的解调、解码,再生出原10 图的清晰度及伴音

43、的高保真。比起传统的“模拟技术”,数字电视 清晰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且兼容模拟电视机,而且其双向网络可提供自主点播等全新业务,使传统电视机成为具开放性的“流媒体”。 二、简答题 1、 在 传播学 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理论来自 社会科学 其 他领域 的 研究 成果, 试 举 出 两例,并 做简要说明 。 从社会心理学中引出的理论:卢因和霍夫兰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时发展了“场论”,并由此进行态度改变研究,提出“把关人”概念,由怀特用于报社编辑的案例分析并完善了这个理论。霍夫兰在二战期间和回到耶鲁后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讨论了各种因素在态度改变中的作用,著名的“休眠效果”就是

44、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的。 从社会学研究中受益的理论:拉扎斯菲尔德作为 哥伦比亚“社会应用局”的创建者,领导了社会学研究“伊里调查”并将其成果出版为人民的选择一书。在这项研究中提出 了“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机制”“两级传播”等 重要的传播学概念,并奠定了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基础。霍尔在编码与解码中提出的三种 受众对符码的解读方式,实际上也源于社会学家帕金提出的“帕金模式”。 2、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 ,西方国家 普遍对电子传媒放松 管制, 请简述其背后的理念以及引发 的后果。 3、指出下列媒体哪些 为 电子大众媒体,并 简要 解释理由。 ( 1) 中国电信(电话) ( 2) 北京电视

45、台 ( 3) 中国移动(手机) ( 4) 新浪网站 电子 大众 媒 体 指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信息 生产和流通活动的专业媒介组织,或指其使用的 电子传播工具,一般而言,大众媒体 还有传播内容公开性等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电信(电话)和中国移动(手机)属于“点对点”的传播,并且传播内容具有私人性,因此不是电子大众媒体。而新浪网站、北京电视台等的传播主体系专业的媒介组织,使用电子技术,传播公开性内容,其受众又是匿名、分散、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因此属于电子大众媒体。 4、网络中的“把关人”机制 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论述 题 1、就别斯兰人质事件,从大众传播功能的角度 分析中国(含台 港澳) 媒体 的表现。 2、 请根据传播学( 或社会学)的相关实证( positive)或经验( empirical)范式 ,说明何为 ” 定性 ” 研究。 3、 张艺谋 最近的两部电影以及他导演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的八分钟表演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试从 文化工业的 角度分析和解释张艺谋现象。 4、 试论网络传播 对传播 学 理论的影响 2006 年 一、名词解释 60 分 1、萨皮尔 -沃尔夫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