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经济概论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1解释概念: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它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世界市场 :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 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经济全球化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2、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世界经济格局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 世界经济中心 :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
3、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 “ 地理大发现 ” ,一直延续到 18 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 300 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 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 100 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 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到 20 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
4、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3试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成因和表现 。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 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5、4)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主要包括地位不对称、决策权不对称和后果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战后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规则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
6、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 展。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在 19861993 年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成员国达成了规模空前的贸易自由化协议;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引发了一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 (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战后以来,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战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7、 ( 1)贸易自由化与全 球网络化。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扩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不仅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各国海关和市场准入的门槛。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更使当代的国际贸易如虎添翼。 (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战后以来,一个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金融大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和 “ 电子货币 ” (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 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
8、增大。 ( 3)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基础上,随着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 “ 软化 ” ,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重组和转移已经开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国家和产业,在重组和转移中正在整合为一个统一互动的全球生产体系。由跨国公司重构和整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既表明了各国再生产领域互动性的加强和依存性的加深,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 的调整和连锁升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战后,逐渐形成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国际经济协
9、调组织和手段,使世界经济的运行不仅受自发的市场机制和各国各自为政的政策调节,更日益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从单极向多极的发展? 所谓 “ 极 ” ,就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空前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大变动。总的来说,从 战后初期美国的一统天下,发展到 60 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两极世界,进而发展到 70 年代后的多极世界。这半个世纪是历史上国际经济关系变化最剧烈、最深刻的时期。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地位在
10、下降,而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地位在上升。美国不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里的地位受到了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今欧盟)的挑战,而且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东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挑战。无可否认,在 21世纪初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中,尚未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还具有别国无法相比的 实力,还是超级大国。但是,战后以来,美国的这种地位已经不是继续上升和增强,而是在下降和削弱,而欧洲、日本、中国等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上升,已经形成了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 第二章习题与答案: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11、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 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 内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 原因:(
12、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 1) 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 “ 隐性跨国流动 ” 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
13、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14、。(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 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 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4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的观
15、点 ? 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们,极力推行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不公正、不合理 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后果。 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
16、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 过程中趋利避害,争取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反对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消除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为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
17、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 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是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
18、成为主流。 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 ,是生产 、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 ,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 ,它已经成为 21 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的世界生产力动能 ,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相互孤立的状态下 ,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展开 ,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 ,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
19、整。多极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走向均衡同步发展的过程, 就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增强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增强了人类和谐化。 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它们的危害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也涉及发达国家,甚至涉及整个世界。因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动。 第三章习题与答案: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 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
20、响?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全面性和世界性。( 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 技术 生产一体化。(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 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 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21、 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4)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重心的转移,工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变化,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 占的比重上升。另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5)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22、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 2战后科技革命给生产力结构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扩大了资本积累。( 3)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4)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扩大了商品市场。二是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 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 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三是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 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