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757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校园安全:学校事故与处理原则摘要:学校事故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学生人身伤亡事故。伴随办学规模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校园从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式校园,不安因素众多,因此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校园安全文化意识。文章建议在处理学校事故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吸收借鉴外国经验的原则等。 关键词:校园安全;学校事故;处理原则 安全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安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民经济建设就无法得到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迅猛发展,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和高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学生在校园里

2、遭遇安全事故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一、 学校事故的概念及特征 (一)学校事故的概念 学校事故,又称“学生伤害事故” ,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安全事故。这个概念强调了三个要点: 时间上,学校事故发生的时间是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期间内。对于学生而言,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期间是有限的,而且是明确的。一般是指从上学到放学这段时间,节假日、上课以前以及放学以后不被包括在内。而对于学校的校舍及其教育设施而言,学校的管理职责期限则是不确定的,原则上学校在任何时间均对其设施负有管理的

3、职责,使其保持安全的使用状态或及时作出安全警告。 空间上,学校事故是在学校内或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在学校校园内,也可以在学校校园外,但校园外的学校事故必须发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对象上,学校事故指发生在在校就读的学生身上的安全事故,不包括教师或他人,并且专指发生在在校就读学生的人身伤害安全事故,其标准在于学生的生命权或健康权受到损害。 学校事故虽然以学生的人身伤害作为标准,但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学生一般都需要停课治疗,有的伤害还可能危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进一步的学习生活,因而很可能会损害到学生的受教育权,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应当预防减少学校事故的发生,并在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中注意

4、弥补对学生受教育权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学校事故的特征 学校事故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伤害安全事故,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学校事故的发生环境多样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均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但相比而言,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的风险大,体育课、实验课比文化课的风险大,不同环境发生的频率有所区别。学校事故通常是由于学校的疏忽、教师的过失以及同学之间的意外伤害而引起的。它的责任具有不确定性,多数的责任是多方的,由于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以责任的认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学校事故的影响比其他事故的影响要大,不仅涉及到学校及教师,还涉及到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甚至还涉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等。因此,处理起来很复杂,如果处理

5、不当便会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 我国校园安全的现状 在经济进步的同时,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形式的日益多样化,校园从原来的封闭状态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校园。大量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使原来安全的校区变得缺乏安全感。寝室不断被盗,钱包、手机被偷;以前落在食堂的东西都不怕找不到,现在有时在食堂打饭时书包就会被偷走;手机号码被外泄,大量骚扰电话不断,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校园里的送餐人员随处可见,有骑自行车的也有开货车的,他们的车速从来不会考虑到过往的学生。各种人员混杂在校园内,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校园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每一

6、起校园事故的发生各有不同的原因,无论是在校园内事故还是校园外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在事故发生的当时,当事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防御准备,更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安全事故突发时只能束手无策,无法应对突发的安全事故。 学校周围的环境状况对于校园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学校周边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上网的地方由原来的网吧变成现在的网咖;电子游戏厅的数量不断激增;酒吧、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也在不断地诱导着学生进行高消费;使用地沟油的餐厅小吃部比比皆是;无证摊点为谋取商业利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管不顾,利用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向学生出售一些淫秽书籍和影像制品,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

7、的身心健康。 三、 学校事故的处理原则 学校事故的发生大多具有突发性或不可预见性,学校一方面要及时救护受伤害的学生,同时还要有现场记录及相关证据的保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根据学生伤害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在学校事故发生时,学校第一时间应做的是救助受伤学生,而且应当通知该学生的监护人。 (一) 预防为主原则 首先,增强在校学生的防范意识,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通过课程的传授增强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教会学生掌握防火、防盗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周围危险环境的警觉性。组织有关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讲座、宣传活动、科研活动、竞赛活动等。例如,组织安全知识有奖竞赛,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

8、最大化地掌握安全常识。 其次,加强巩固校园内的安全设施,如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卫生防疫设备、安全标志、救灾防火专兼职队伍、安全演练设备、现代科技防范设备等。减少外来车辆的数量,避免在校学生在校园内发生安全事故。制订相关管理办法,防止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进入校园给在校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再次,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意识,避免在校外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外出前做好安全演练活动,将理论学习、思想教育与实际的工作效果相结合。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准备好应急工具,避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束手无策。 最后,减少教师的不当行为,避免由于教师的过激言语或行为而对学生造成心理或身体伤害。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健康和

9、生命,培养敢于承担安全责任的道德情怀。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做相关培训工作,规范教师的行为。 (二) 综合治理原则 学校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原因或一种现象造成的,它是由多种因素累积下来的结果,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体。这其中不仅涉及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还涉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例如,学校周边是否允许开设旅店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校对于不来按时上课的学生应通知学生家长是学校与学生监护人之间的关系;这所学校的学生要转学到另一所学校则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校园安全治理应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地看待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一叶障目。 首先,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校园安全防范制度,通过校园安

10、全法的制定来确立校园安全的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其次,引入校园警察模式,通过校园警察与其他部门合作来服务师生,为师生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再次,加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将师生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培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最后,建立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构成的教育服务体系。借此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服务,通过社会管理加以控制学校事故发生的概率。充分发挥社会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学校与学生及其家庭之间的桥梁,全面防范学校事故的发生。 (三)借鉴外国经验原则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是最早开始注意对校园安全进行研究的国家,美国校园警察制度是校园安全风险治理的一个重要特色。美国的校

11、园警察制度的确立是在 1990 年的美国议会上通过的,这次议会以联邦的形式赋予校园警察制度法律地位。英国在校园安全方面同样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校园与安全的责任问题,1974 年,英国通过了职业健康和安全法案 ,该法案明确规定了教育雇主应尽的义务主要有哪些。相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我国在校园安全立法方面还不是十分健全,因此这些国家的立法经验将是我国维护校园安全、制定校园安全法规的宝贵资源。但是在借鉴外国校园安全治理的经验的同时,不能忽略我国的国情。应从我国校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校园安全工作的解决不能单靠社会或学校或学生中的任意一方,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各方的协调统一。不仅需要校方的安全教育,也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学生本人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因此,在处理学校事故时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及借鉴外国经验原则。 参考文献: 1魏清沂.论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西部法学评论,2008, (3). 2江宪法.上海社区青少年工作与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