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学解释【摘要】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新一轮的增长困境。全球范围内的新常态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涵义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意义更为独特。厘清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学意义有助于认清当前的新问题、新变化,围绕新常态经济中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这将贯穿未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 宏观 解释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2015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 6.9%,是 1990 年以来的新低点,而从2010 年开始放缓的中国经济成为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中国政府把这种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称为新常态。文章从经
2、济学视角出发,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定义、特征、内涵与内容等要素进行解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常态经济,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涵义是不同的,具体到我国国情,必然又有其独特性。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把握经济新常态的规律和特点,是开展下一步战略规划和系统工作的先决条件。 全球背景下的经济新常态 相对于 21 世纪初,当前的全球经济是暗淡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发达国家持续的经济困境,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并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2008 年金融危机又一次暴露了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缺陷,新凯恩斯主义及政府的干预举
3、措被重新认识,传统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诉求更加突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阶梯层级也趋向更高水平。世界经济正处在更加复杂的结构调整期,以往的经济格局已经无法维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新动力与新挑战并存,扩大开放与地方贸易保护并存。回望 2015年,全球增长中枢下降、多元化退潮和全球化放缓为核心特征的全球经济新常态进一步凸显。 世界经济新常态趋势所表现出的核心特征正是经济低速复苏和世界格局变迁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即增长与结构的震荡调整。一方面,2008 年经济危机影响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世界经济增长受到拖累,虽然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但也同样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和自身发展阶段
4、特征优势的限制, “内忧外患”的加剧既降低了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又会对贸易关系国或债权债务国构成负外部性影响,最后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增长缓慢。 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经济质量的相互影响随着开放程度提高而趋向更加全面甚至系统性,但由于发达国家在尖端技术、高端产品以及服务产业的绝对优势及技术出口限制,使得追赶型国家在靠近自身的技术瓶颈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提高,经济增速自然趋缓,而发达国家仍然可以依靠技术优势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欧美国家启动“再工业化”战略正是要保持和提升技术优势。在这种特征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缺乏协调一致的联合战略,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而现有技术又不愿让发展中国家使
5、用,各自为政的增长模式和逐渐攀高的贸易壁垒拖累了经济的整体复苏速度。 另一方面,在诸多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2015 年,中国 GDP总量为 67.67 万亿元;而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 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为 40.89 万亿元;再往前的 2005 年,中国 GDP 总量仅为18.59 万亿元,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早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经济增长动力引擎。随着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崛起,世界治理结构正在向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倾斜,但也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新体系制约。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的八国领导人非正式对话论
6、坛 G8 峰会早于1999 年扩大为包含 10 个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和 10 个发达经济体的 G20 国际经济合作论坛,现已成为国际间重要的经济对话交流平台。而中国于2014 年组建成立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进一步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力。为了构建比世界贸易组织(WTO)更加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利益的新国际贸易体系,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国正在加紧建立并完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多边服务协议(PSA) ,并扩大与同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区(FTA)建设,进一步拉拢所谓“真正之友” (RGF) ,以建立排除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在外的新型国际贸易关系格局
7、。 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在世界经济低迷中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表现出了日益明显的多样化矛盾和增长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全球经济正处于调整之中:新兴市场增长普遍放缓,中国经济正处于再平衡进程中,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受阻。 在 IMF 有统计数据的 188 个经济体中,2015 年,有 115 个经济体经济增长预估值低于其 1980 年至 2014 年的历史平均水平,有 107 个经济体增长预估值低于 2
8、014 年;全部 188 个经济体的增长预估值低于历史水平的平均幅度高达 1.07%。同时,根据 IMF 统计,2015 年全球经济增长3.1%,2016 年和 2017 年的预测增速分别为 3.4%和 3.6%,均比此前预计增速下调了 0.2%。 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年均 10%左右的 GDP高速增长奇迹已经逐渐转向 7%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区间,并自 2010 年开始一直处于缓慢下行轨道中。主要工业生产指标持续回落,第三产业增长堪忧,且伴随日益突出的各类金融、财税、城乡、户籍、社保、人口、廉政、外贸、收入分配等方面社会经济矛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必须进行更深层次和切
9、合实际的认识和判断,并依此调整国家政策和安排未来政府工作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学解释 新常态是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是指新的稳定状态或者说正常形态。中国经济从 1978 年改革开放到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之间的 30 年,每年10%左右的 GDP 高速增长率,多样化、规模化的工业化进程,持续的、长期的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壮大的国际资本流入,体制机制与经济结构的非对称发展,都属于旧常
10、态的具体表现,是各种要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经历 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经过短暂的震荡,中国经济表现出了缓慢下行趋势,作用于经济形态的各种要素、因素发生了潜在或根本性变化,观察各项经济数据(外商直接投资 FD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国民总收入 GNI 等)和主要经济现象(产业价值链转移、欧美日“再工业化” 、新兴产业发展等)可以发现,中国经济表现出许多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从经济增长角度解释。新常态经济是阶段性可持续的中高速、集约型经济。曾经的高速偏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众多内生和外生因素变化而变得不可持续,环境承载力达到上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技术竞争遇到瓶颈,国家贸易比
11、较优势发生变化,低端制造业规模性转移和国外中高端制造业回归,经济政策逐渐趋于僵化,投资拉动经济效果边际递减,过剩产能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国际经济环境复苏缓慢。这些因素约束已经将中国 GDP 增速从 10%以上拉低至 7%以下,并趋于稳定。中国经济正处在向后工业化阶梯迈进的过渡、转型阶段,经济增长阻力倒逼经济增长方式更切实地转向环保、节约、绿色可持续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效率问题重要性已经开始高过增长效益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PF)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新常态经济正是这样一种阶段性增长趋缓的经济,更确切地说是向完全的绿色经济迈进的动态集约化经济。 从经济结构角度解释。新常态经济是结构平衡导向
12、的市场化、调整型经济。旧常态经济的过快发展没能依靠市场化同步完成结构的转型,经济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长,地区平衡、城乡、国企私企和产业结构平衡等问题都被置于比较次要的位置,而现在已发展成为突出矛盾,到了不得不改的阶段。新常态经济的结构调整内在诉求是根本性的,既有市场结构、政府机构的调整,还有政府与市场、民主与自由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涉及宏观方面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同产业同行业内部整合、低效高污染产业转移调整、部分国外工业回归造成的外部性调整等等。新常态经济是向市场要效率的经济,调整的目标正是要发挥出市场效率的应有效果。 从经济动力角度解释。新常态经济是科研创新指向的信息
13、化、革新型经济。新常态经济是在以往经济动力不足情况下发展出现的,新动力是维持新常态经济稳定增长的第二根本性内容。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产业发展放缓,传统动力减弱,但支持经济基本面的新兴经济、创新创业型经济、信息技术经济、服务业经济开始表现出稳定增长的动能,也是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动能。创新也将覆盖传统产业,但速度显然要慢于起步于蓝海(垄断环境或空白市场)中许多创新经济业态。在新常态经济中,技术革新成为维持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关键关口,各种企业创立的科研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就是最好手段,技术创新的委托外包服务需求也开始升温。与实业革新相伴的,是对老旧制度的革新,包括金融制度、生育制度、户籍制度
14、、利率制度、审批制度、短期经济政策等。 从经济福利角度解释。新常态经济是分配公平趋向的福利化、和谐型经济。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首要课题就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注重社会公平是经济存量财富巨大化的条件下,寻找能够让全体国民享受到国家发展成果的途径方向,是国富促进民富的必然前提。国家的发展强盛最终还要归于每一个国民的富裕进步,百姓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劳动能力和国民素质提高,都需要以收入的普遍提高为基础,以必要的社会保险为保障,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及高效率的教育体制为配套,以完善的国家收入分配体制为支撑。新常态经济的福利化过程也是解决中国已经存在多年的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根
15、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基尼系数自 2000 年之后一直处于世界平均警戒线水平以上(0.4190.491) ,而美国学者统计中国在 2005年至 2012 年间的基尼系数在 0.530.61 之间。新常态经济要实现百姓福祉,必然从更多层面增加政府开支用于民生保障,并继续通过财税收入转移支付方式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从经济配套角度解释。新常态经济是综合配套引向的对称化、综合型经济。中国旧常态经济的有限市场化和政府的繁政集权拖累了当前经济发展,政府对市场的管控是稳定宏观经济的必然要求,但改革开放已经 30 多年,旧常态下的经济体量增长惊人,但行政改革却效果甚微。新常态经济是对称化经济,是
16、实现政府机构、机制及政策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相对称的经济,政府的简政放权和进一步市场化是在同步协调扩展的,经济的综合效率,即政府效率与市场效率的结合,是新常态经济稳定提效的内在需要。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走出全球性危机一般需要 7 年,而新兴市场则需要 13 年。这意味着全球经济的衰退伴随此消彼长的多元化退潮或许会持续至少 6 年。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面临的“新常态”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某种新的稳态。目前的状态是新常态的一个起始点,是赶超型经济增长的条件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它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一种综合动态优化过程:某些特征正在生成、发展、壮大,
17、另一些特征则在弱化、改变或者消失。简言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有着确定愿景,随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新常态指向的是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生态效应改善、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组合,指向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结语 自 2014 年 5 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将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为官方正式观点提出以来,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热词。2014 年 11 月 9 日,习近平在 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他指出,中国能否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中央高层对新常态的全面解读,对
18、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济新常态与“战略转型” 、 “经济阶段性特征” 、 “平常心态” 、 “调结构与转方式”等关键词联系紧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明确认识。在国内经济形势趋向新的稳定均衡和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从现实发展现象和内在机制中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是提出应对措施和确定未来“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前提。对中国经济的下滑、风险的凸显以及红利的转换究竟受外部因素影响,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和过去不同的阶段,各界争论和分歧较大。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
19、到中国宏观战略高度,在解决理论纷争的同时,是对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政策大方向作出的战略性选择。 国际新常态已经表现出低增长中缓慢复苏、欧美日货币政策分化、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治理格局变迁、欧盟和日本经济持续停滞、产业价值链国家间转移、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仍然较高、俄罗斯经济困境持续等多种特征,导致中国出口的外需增长放缓和技术型进口的受限范围扩大。在较为低迷的世界经济环境实现稳定增长,中国必须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新常态经济就是从增长方式、动力、结构、平衡和配套角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新经济形态,是在动态调整中从不平衡到平衡、从结构扭曲到结构合理、从政策与经济特征不协调不配套更加协同一
20、致的阶段过渡,并必然存在改变固有体制机制的阻力问题和影响部分利益集团的固有利益问题,深层次的改革更需切合实际、冲破阻力和跨越陷阱。 (作者为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 , 经济研究 ,2015 年第 5 期,第 419 页。 刘元春:“20142015 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新内涵” , 人民论坛 ,2015 年第 1 期,第 5759 页。 青木昌彦:“从比较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经济新常态 ”,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15 年 4 月 15 日第 16 版。 Reinhart, Carmen M, &Kenneth S Rogoff: Recovery from Financial Crises: Evidence from 100 Episod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14, 104 (5): p50-55. 徐?b,权衡:“经济新常态:大国经济赶超型增长的新经验与新理论” , 学术月刊 ,2015 年第 9 期,第 514 页。 责编 /韩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