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几项意识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探究新课标,引述国内外文献资料,充分论述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健康、终身体育、兴趣、主体、个体差异与全体等五项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为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了体育工作的改革,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为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也对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意识;健康;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体育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出台,大大地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体育教师应尽
2、快地进入角色,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追求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个人的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项意识: 一、健康意识 随着各国对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和“体育为健康”口号的提出,各国体育课程的改革都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诠释其课程性质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
3、“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新课标反对以形式主义、投机主义和另类的态度对待“健康第一”的思想。相应要求我们每一个体育在一线教师都要根据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学校体育教改的进步,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二、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体育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且会过时的知识或竞技技术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聪明选择。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
4、自己去获取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才能,去适应未来生活的变化与职业的更换。 “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 ” “会学”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因而,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 因此,新课标将“激发学生体
5、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其基本理念之一,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在面对体育课程时,不能紧紧将其理解为零散课的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仅仅执着于每堂课基本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整个体育课程给学生的一种文化感受,忽视了学生对体育本身的态度和情感。成功的体育教师应该使他的学生热爱生命,热爱体育、热爱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兴趣意识 据一项近年的调查显示,小学生 98%喜欢体育课,而高中毕业时,只有 12%,且有 12%的学生讨厌体育课。另外一项针对农村和城镇部分小学的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热情并不浓厚,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不显著等。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
6、“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这句话充分说明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以惊人的毅力专心致志地实现目标。体育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新的理念,也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的学习兴趣。 对比中外体育教师分别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跳跃练习方法,很好地反映了中外两种不同的体育教学观念。国内的教师,首先会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设置的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评定标准及
7、等一五一十照搬性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并把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一股脑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其不断的重复练习,最终掌握动作技术。而在国外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老师在旁协助让学生通过观察别人或小动物及教学图片等领会其动作技术要领,自身进行练习,掌握教学内容。其教学结果是我们的学生虽然在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注意事项方面要好于国外的学生,然而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动作的创新方面就相形见绌了。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内容会产生兴趣的诸多因素,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
8、的有效保证。 四、个体差异与全体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呼吁人的本位,追求个性化,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也必须突出它特有的教育性,面向每一个学生。传统的全班统一的集体教学适合要求学生学习和提高同一技能,现已不适应多元化的教育趋势。每个学生的身体、智力条件不同,如果我们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拥有无限的潜能,而且具有可塑性,加德纳认为少年儿童早期智能的发展至少应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不同智能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有
9、自己的发展。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形式来体现,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健康心理、创造才能,使其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科教组织国际教育发展会编写?学生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P20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P10 3唐幼林.小学体育教学的剖析与思考?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 年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