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冠县健全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创新发展要求,促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快推进全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冠县人
2、民幸福生活新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导向机制,拓展 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应用空间,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关键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整合有效科技成果资源激发转移转化需求。 政府引导。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强化政府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2方面的职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降低政策门槛和准入成本,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绩效考评机制,营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环境。 协同联动。发挥经济
3、开发区、乡镇(街道)和部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上下联动、部门之间统筹协同联动,形成有标准、有资源、有流程、有规范的体系,实现信息“ 融合 ”和 “联动”,探索和拓展符合我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形成要素多元协同创新、共同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力。 机制创新。充分运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理念,建立创新要素充分融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资本、人才、服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催化作用,探索 建立集“ 发现 、筛选、撮合、 转化” 为一体的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新模式。聚焦产业。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围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景投放科技
4、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集约集成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 三、主要目标 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市场化的技术交易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环境更加优化。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3运作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全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 GDP 比重达到 2.0 %;力争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1.0 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 10 家,实施科技合作项目达 50 项以上,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 1.5 亿元。 三
5、、任务分工 (一)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1、与聊城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搞好衔接。依托聊城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利用主体活跃、要素齐备、机制灵活的创新服务网络坚持专业机构开展市场化运作和开放共享的运营理念,支持各类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提供信息发布、融资并购、公开挂牌、竞价拍卖、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鼓励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平台发布相关技术需求信息。(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和商务局、县人社局) 2、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依托孵化器、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以及行业骨干企业等,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导科
6、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到生产过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中试生产线等资源,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4单位:县经信局、县民营局、县市场监管局) 3、加快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重点培育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网上创新工厂等为代表的创业孵化新业态,满足成果转移转化需要。实施“星 创天地”“ 农科驿站” 孵化工程,加快推进
7、基层农业科技创业基地建设。对升级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的相关孵化载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人社局) 4、建立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重点支持济南大学冠县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培育支持力度,政府提供基础办公用房及必要的办公设备,每年提供一定的专项运行经费,允许按不低于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 10%比例提取绩效奖金。(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和商务局、县民营局)(二)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5、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
8、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鼓励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扩散,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创新与改造升级。(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和商5务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6、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鼓励符合人事管理需要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岗位的科技人员,创办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按有关规定获得奖励和报酬。(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 7、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专利优势企业。结合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实际,发挥行业骨
9、干企业主导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化众创空间、专利“ 大户” 等,有效支持 实体经济发 展。注重推动社会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科技部门、园区和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团队,以小微企业为主体,开展“一对一”“ 点对点 ”指导服 务,引导、帮助企业规划布局专利,培育打造知识产权企业集群。(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和商务局、县财政局) 8、注重推动基层创新成果转化。坚持创业要广、创新要实的要求,完善创业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扶持和鼓励大众参与、自主创业、联合开发等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
10、用。从创新创业典型的培育入手,坚持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经费扶持多种措施,挖掘培育基层单位、社区、乡村等创新创业典型,全面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牵头单 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业局) (三)加大成果转移转化扶持力度69、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财政科技经费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倾斜,通过支持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对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前景广阔、投资回报快的项目可通过市、县财政股权引导基金给予重点支持。(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和商务局、县人社局) 10、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
11、供给渠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用于购买科技成果的投入经省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可作为技术研发投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培育发展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等方式进行融资。(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财政局) (四)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11、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依托省技术市场管理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推动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事业单位、职教中心、企业中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人社
12、局、县教育局)12、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技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动员事业单位、职教中心、企业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园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咨询、7技术诊断、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打造一支面向基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 13、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服务。围绕支撑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千人计划工作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地方对接搭建平台。( 牵头单 位:县
13、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育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按照我县双招双引工作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大力开展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研发型企业的引进,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二)落实工作责任。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定位和分工,严格按照方案重点工作及进度安排,对承担的任务逐一梳理,明确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特别是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
14、关键环节,要认真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三)强化法治保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8化法(2015 年修订 )和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2017 年修订)及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推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建立符合自身人事管理需要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 (四)加强宣传引导。统筹做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弘扬创新文化,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