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武夷山二中 化学组 李陈林【摘 要】科学态度是指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中学化学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文主要从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实验中科学态度培养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科学态度 实验 教学 培养引言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2、、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从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的定位可以看出,化学新课程除了传统的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的培养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重要内容。一、科学态度的含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涉及科学态度的主要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1。对中学生
3、而言,在中学化学学习中需要养成的科学态度主要指相信科学、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地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对待一切事物的基本态度。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基本策略(一)严谨规范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科学态度的前提1化学基本概念、用语的表达要严谨规范在化学的教学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严谨性。所谓严谨性,是指他们都有严密的定义 2。例如: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中是否包含脱水性呢?很多同学认为脱水性是物理性质。脱水性与吸水性是不同的,脱水性这种性质实质上是把碳水化合物中的氢和氧按2:1比例脱水,也可以叫做炭化,因此它属
4、于化学性质。2长期以来,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许多拼读不正确、书写表达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化学反应速率表达成化学反应速度,标准状况会简写成标况,物质的量浓度说成是摩尔浓度,体积分数写成体积百分含量等等。另外,表示物理量的符号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表2-1 某些物理量表述正误比较错误表达 正确表达反应速率 V HCl v(HCl )物质的量浓度 M HCl c(HCl)质量 M m绝对温度 t=300K T=300K摄氏温度 T=25oC t=25oC表2-2 某些化学名词书写的正误比较类型 正确汉字 错误汉字 正确汉字 错误汉字金刚石 金钢石 褪色 退色苯 笨 砝码 法码混合物 混和物
5、木炭 木碳坩埚 绀锅 浑浊 混浊错别字氨基 铵基 溶解 熔解2 规范化学习题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即使对最简单的习题,也应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绝不能因为题目难度小而粗心大意,马虎处理。在化学计算中,通过严谨的推理,合理的步骤,准确的计算,规范的书写,使学生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于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则应鼓励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科学态度。一道化学计算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在教学中不应受课本所讲的解法所限制,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求异和创新的态度。(二) 注意纠正某些地方习俗对一些化学知识的误解讲到白磷的易燃性时,联系夏天农村里经常出现
6、在某某的坟头的鬼火或鬼灯的事情,向学生说明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做磷化氢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磷化氢冒出,只不过白天日光很强,看不见鬼火而已。为什么夏天的夜晚在墓地里经常看到鬼火,而鬼火还会走动呢?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着火点而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见的鬼火还会走动。又如上有关“硫”的内容时,联系端午节雄黄驱鬼一说进行解释。老师上课要紧密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指导学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
7、科。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 严谨认真,要求学生做到: 真实地反映和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课本的叙述不一致时, 不能违背事实来复述课本中有关实验的描述。首先应该尊重事实, 然后找出不一致的原因, 必要时重新进行实验。在定量实验中观测数据与预期的不一致时不得拼凑数据。3 化学实验中切实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操作, 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取用药品, 按照规定控制反应条件。细致观察、及时记录, 不放过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养成良好的
8、实验习惯。 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要注意反应物的状态( 或浓度) 温度等条件。 不凭主观臆造、书写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式。2. 培养学生不断探究的科学态度化学新课程改革应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教学功能,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广阔平台 4。(1)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例如,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 、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
9、水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然后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选择木炭和硫磺的同学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很少;而选择红磷的同学则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的结论。为什么? 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于木炭和硫磺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气体,干扰了有效测定。而红磷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得到较为有效的测定。明确原因之后,如果再为学生提供一次实验的机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会达到最高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2)激
10、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5。例如: 让学生探究原电池实验原理和条件时, 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实验用品如铜片、锌片、铁片、石墨、乙醇、蒸馏水、稀H 2SO4溶液、导线、电流计、水果( 如苹果、柑橘、柠檬) 或蔬菜( 白萝卜、西红柿) 、小灯泡、发光二极管、干电池等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提出探究方案, 动手验证, 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a.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电极( 或一种非金属电极);b.电解质溶液;c.形成闭合回路;d.
11、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通过开放实验室, 鼓励探索, 在实验教师管理和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在实验的成功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提高了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实验中首先要要求学生先明理(即每个实验操作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原理),后讲述(有正确的操作程序);再求真(即观察、描述、操作、结论要准确、规范、实事求是),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尊重实验事实、不说假话、不做假事的品质 6。很多实验对操作的步骤和实验条件的控制都
12、非常严格, 否则会导致实验误差很大而以失败告终, 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因此,平时的实验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验步骤的科学化操作的训练,要求学生要做到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把实验过程中不能解释的问题及时做好标记,供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严肃认真、一丝苟的实验态度对保证实验成功和提高实验观察质量非常重要。如在实验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具体规定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这个目标落实到实处,固体配制分成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在称量时,要求耐心地调天平,加药品要细致,培养学生一丝不苟4的科学态度。在定容时,有的时候加入试剂会超
13、出刻度线,学生可能会违反操作规定,用滴管吸出超出的部分溶液,这时,老师一定要学生重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 ) 介 绍 化 学 家 的 故 事 来 鼓 励 学 生 培 养 良 好 的 科 学 态 度在中学化学的化学史教学中,通过介绍科学家及其功绩,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的教育。 例如中国化工实业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 毅然回到祖国,创建了永利碱厂。天津沦陷, 日本人威逼要与永利合作,侯德榜断然拒绝,并率众入川,建立川厂。后经无数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体现了科学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
14、实践、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 是 的 科 学 态 度 。再 如 , 美 国 核 化 学 家 西 博 格 教 授 经 过 长 期 艰 巨 、 危 险 的 探 索 发 现 了 9种 超 铀 元 素 , 并提 出 了 镧 系 元 素 概 念 与 电 子 结 构 , 这 不 仅 为 近 代 元 素 周 期 律 趋 于 完 整 , 而 且 为 后 来 逐 一 合成 人 工 铀 元 素 指 明 了 方 向 。 因 此 , 他 获 得 1951年 诺 贝 尔 化 学 奖 。 讲 元 素 周 期 律 时 , 可 向学 生 介 绍 英 国 化 学 家 戴 维 用 自 己 的 身 体 试
15、验 N2O气 体 的 毒 性 , 发 现 其 麻 醉 性 , 使 医 学 外 科手 术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革 。 他 的 一 生 发 现 或 确 认 了 9种 元 素 , 几 乎 都 是 通 过 自 学 和 探 索 获 得 分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 通 过 这 些 化 学 史 的 回 顾 ,激 励 学 生 追 求 科 学 的 顽 强 毅 力 和 献 身 科 学的 奉 献 精 神 。( 五 ) 教 师 以 身 作 则 , 培 养 学 生 形 成 正 确 的 科 学 态 度课 改 是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重 要 的 一 步 。 在 课 改 中 , 教 师 起
16、着 关 键 的 作 用 , 教 师 不 仅 仅 要提 高 专 业 素 质 而 且 教 育 理 念 、 教 育 方 法 和 教 育 手 段 也 应 该 随 之 改 变 。 如 果 把 实 验 活 动 比 作 一个 舞 台 , 在 实 验 活 动 中 , 教 师 和 学 生 是 在 同 演 一 台 戏 。 学 生 是 演 员 , 实 验 仪 器 是 道 具 , 教 师是 导 演 。 导 演 在 其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往 往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7。要 培 养 学 生 正 确 的 科 学 态 度 , 教 师 自 己 要 具 有 实 事 求 是 的 科 学 态 度 。 教 师 的 科 学 态
17、 度 不是 停 留 在 口 头 上 还 要 落 实 在 实 践 中 。 这 对 学 生 科 学 态 度 的 培 养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8。 做 实 验 不仅 要 重 视 实 验 的 结 论 , 也 要 重 视 实 验 的 过 程 , 无 论 是 仪 器 的 使 用 还 是 实 验 的 基 本 要 求 , 都 要一 丝 不 苟 地 严 格 按 规 范 要 求 进 行 , 让 学 生 从 实 验 中 感 受 老 师 对 实 验 的 严 肃 、 认 真 的 科 学 态 度 ,从 而 有 利 于 规 范 学 生 的 操 作 , 对 学 生 施 以 影 响 。例 如 : 有 的 老 师 在 点 燃
18、 酒 精 灯 时 就 顺 手 从 口 袋 里 拿 出 打 火 机 , 不 用 火 柴 点 燃 。 还 有 的 老师 在 加 热 试 管 时 , 试 管 内 还 有 不 溶 物 , 老 师 就 直 接 拿 着 夹 着 试 管 的 试 管 夹 振 荡 , 给 学 生 造 成错 误 的 认 识 。 还 有 的 老 师 在 移 液 过 程 中 有 少 量 溶 液 到 容 量 瓶 外 , 是 若 无 其 事 的 继 续 实 验 还 是重 做 实 验 呢 ? 这 些 种 种 细 节 都 会 给 学 生 造 成 很 大 的 影 响 。 学 生 就 像 一 张 白 纸 , 老 师 就 是 那 只笔 , 老 师
19、 做 什 么 , 学 生 也 学 什 么 。 如 果 老 师 重 做 实 验 , 老 师 的 这 种 品 德 示 范 , 严 谨 治 学 和 实事 求 是 的 态 度 会 潜 移 默 化 地 影 响 学 生 , 这 种 教 育 的 效 果 甚 至 可 能 影 响 学 生 的 一 生 , 是 其 他 教育 无 法 替 代 的 。三、结束语教 书 育 人 是 每 个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神 圣 职 责 ,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 教 师 在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同时 , 始 终 把 道 德 品 质 教 育 融 入 教 学 之 中 , 这 对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人
20、格 修 养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9。科 学 态 度 的 培 养 就 是 其 中 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教 师 应 以 身 作 则 , 培 养 学 生 形 成 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 是 的 科 学 态 度 。5参考文献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 常占荣.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教育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04,07(20):863 方扬平.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8,4(5):50-524 李学莲. 初中化学新课程探究实验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4(1):135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C).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5(1):56 张永蔕.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2):90-927 袁春萍. 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及其探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5,11-128 郑云净.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态度的培养J.中学理科教学,1999,2(2):449 李泰山.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87-882014 年 10 月 发表于 2014 年南平市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集,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