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第一章 绪论 1、 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 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 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 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 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
2、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 世纪
3、30 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 2 - 1、 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 时间 社会背景 学科概况 二战之前 旅游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富有阶层的生活内容初具规模,但中下阶层仍少有人问津。然而,随着包价旅游的出现,参与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出游距离也越来越长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在当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利用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积累和区域研究的成果撰写导游材料、旅行指南;少数地理学家开始关注旅游和游憩的人口特征与经济特征,以及游憩在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地区的作用;研究实践中缺乏收集、分析、解释和地图化表征旅游地理数据的相关
4、技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少数 二战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初 西方发达国家处于战后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工业化导致出现高度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以及日益严重的大面积环境污染;过去了的战争气氛、恶化中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较快恢复和发展,使 得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需求急增,以相邻国家为目的地的国际旅游也得到初步发展 相关研究开始加速发展,研究者对旅游与游憩地理学进行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论述,同时,区域旅游地理研究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实质贡献;仍然局限于国家内部的描述与分析,而对旅游巨大且持续增长的经济影响、旅游在信息和观念扩散方面的潜在重要
5、性、旅游在改变迁移模式、收支平衡、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更大的潜在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20世纪 80年代中至 9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为旅游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现实问题和材料来 源。无论是在案例覆盖区域还是理论视角上,旅游地理学都逐渐从单一、狭窄走向发散、多样化,成树状开枝散叶的态势。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应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的研究的总结 进入 21 世纪 旅游地理学者在理解旅游的空间性和游客流动行为上起到很大作用;旅游规划是地理学者在旅游研究中最具应用性的工作;开发(或发展)研究也是旅游地理学者多年的兴趣,尤
6、其是旅游与贫困关系探索;旅游地理学研究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旅游研究在地理学学科内部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中国的 1978 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 3 -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 80 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 1990 1998:现实主
7、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 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 20 世纪 90 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 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 ,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
8、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
9、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4 - 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 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
10、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3、 比较世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特点: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 发展;在发展中仍会受到变化中的旧体制的负面影响;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结合;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不足:旅游基本概念上混淆的情况比较严重,研究视野仍不够宽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和传统,描述性工作多,低水平重复工作多。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科的科学研究是以 1979
11、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4、 谈谈你对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看法。(有相关文献)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1、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 以罗马会议为基准 ( 1) 概念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 2) 游客包括 : a)旅游者 ,即到一个国家去逗留至少 24h 的游客,其旅游目的如下:娱乐、度假、健康、学习和运动等;商务、探亲访友、出访、开会; b)短途旅游者 ,即到一个国家逗留不到 24h 的游客(包括航海环游的游客、那些没有离开机场中转站的航空旅行者或其他类似情况) ( 3)游客的鉴定 不是游
12、客 : a)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b)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c)隶属于上述分类的任何个人; d)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的工人; e)逗留时间超过 1 年的人 属于游客 : a)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b)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c)逗留时间不到 1 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d)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 1 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国内对各种旅游者的定义 PPT 第三章 旅游动机 :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会议、商务、交流访问、宗教、健康疗养。 美国学者 罗伯特麦金托什 将其分为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
13、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 5 - 动机。 日本学者 田中喜一 将其分为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 和经济的动机。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如何产生? 内动力 :即人的旅游动机 中间条件 :闲暇时间、收入、交通条件 外动力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条件有三个 :互补性、替代性、可达性 旅游资源的 互补性 ,构成了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它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替代性 有两种作用:节省交通费用,过滤器作用; 游客的 可达性 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旅游的可达性也是时间的函数,这主要受交通运输工具等因素的影响
14、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 它们的关系怎样 ?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 3 个层次: 基本层次 :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 :娱乐旅游和和购物旅游 专门层次 :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等。 相互关系 :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层次都是各有侧重的,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性质、游客的爱好、消费能力等;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层次出现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旅游行为出现之后。 4、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5、?认识这些因素对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1) 主要因素 : 感知环境 :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到感知环境的限制,尽管客观环境中存在某个很有价值的旅游地,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个旅游地没能成为人们的感知环境的一部分,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到该地旅游;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地与旅游地距离上。 最大效益原则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主要体现在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和选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 :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这是由个性心理特征的不同所造成的 2)意义 能够吸引各种人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和在一年中的大多数季节都能利用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很大。这些条件的好坏
16、将对旅游的开发建设投资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5、旅游者各个尺度的空间行为特征是什么?它们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和旅游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如何? - 6 - 大尺度 (省际、全国、国际):力图到级别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中小尺度 :(中尺度: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县市内、风景区内):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意义 :在同一旅游区内不宜在旅游资源较低 的景区或不是旅游中心城市选地。受大尺度的旅游资源空间影响,旅游者达到目的地后,往往选择该旅游区中心城市或较高级别的风景区暂住,游览完高级别的旅游点后一般在附近暂住。在节点状旅游
17、区只宜在旅游中心城市选址。 6、 在同一旅游目的地内,同种类型的旅游景点增加过多会出现什么恶性结果? 会增加规划成本,使得在这个目的地内的景点效益性不强;游客在这个目的地旅游容易感到无趣,使得景点的价值性受到压制 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 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旅游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2、怎样获取需求预测资料? 第一手资料的获取 :调查法:比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等,可以用个人面谈或者小组讨论法,也可以用电话询问,邮寄调查表或者混合调
18、查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实际痕迹测量法和行为记录法 第二手资料的获取 :企业内部材料;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集;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结构年报;网络信息 3、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用什么指数度量?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的 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是很有帮助的。 时间分布集中性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 值越接近于 0,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 R 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高峰指数 :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
19、施和某旅游地的趋势 - 7 -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 Pn等于 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 Pn值会增大。 空间分布集中性 :地理集中指数 游客来源越集中, G 值越接近 100; G 值越小,则客源地 越多越分散。 4、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哪几类?各类模型有什么特点? ( 1) 趋势外推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依据一系列历史资料推测未来形势。简单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式以及时间序列模型 ( 2) 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计量经济模型、引力模型、面板数据 ( 3) 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是旅游需求预测中一种方法。 典型的是由趋势外推模
20、型和结构模型结合而成的一组更综合的系统方程。 ( 4) 定性模型 :定性模型包括一系列不同技术,其中最著名和应用最广泛的定性模型预测模型是特尔菲法。 特 尔菲法:专家意见法中的一种。它是在缺乏历史数据或者动向数据,或者偶发性因素干扰较大时,各种模型难以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征询专家意见进行未来预测的一种方法。 工作步骤: a)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b)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c)第一轮问卷回收后,整理结果; d)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 e)回收第二轮问卷并整理结果; - 8 - f)将第二轮问卷
21、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行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加上了部分 专家不同意预测结果的意见; g)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做第四轮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一致的预测;(最后一轮预测之后出来的结果包括中位数,内四分位数范围,还要确定有哪些事件没有一致性。) 5、 以某个风景区或公园为例,收集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型实例。 6、 分析旅游基本引力模型各个参数的意义。 绝大多数其他研究者应用的基本引力模型是: 该模型有两方面弱点 :模型无约束,模型有过高估计短途旅行次数和过低估计长途旅行次数的倾向 修正方法 是发展有确定的实际上限的有约束模型和修正距离变量 第五章 旅游资源 评
22、价 1、简述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 :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俗风情 - 9 - 2、试述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分类方法 : 1)以资源特性为分类标准 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为分类标准 3)以游客的体验行为作为分类标准 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意义 :( 1)可以把复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方便。 ( 2)可以加深人们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 3、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四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
23、值。 a)专家学派 :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 b)心理物理学派 : 1、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 2、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 3、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的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 定量模型 c) 心理学派 :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理论较成熟,其研究重点在对于人类风
24、景审美过程的理论解释,到目前为止,难以在大规模的要求有量化结果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中使用) d)现象学派 : 1、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其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 2、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实用价值小) 4、 举例说明何谓旅游资源的技术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是指对旅 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 包括气候的适宜性评价(温度 -湿度指数、风寒指数、舒适指数)、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和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25、。 涵义: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 1970 年,乔戈拉斯在研究旅游地的一般特征时,提出如下的一级海滩评价标准。 1.用于消极活动。 1)海滩。沙质细洁,海滩至少长 91 m,宽 15 m。沙滩在全年中至少应有 80%时间免于曝晒。 2)后腹地。有遮掩、有树木、环境幽雅,无人工废弃物和自然危害物。坡度小于 150 度,因之易于通达。具开发潜力。 2.用于积极活动。指游泳等。水底没有或很少淤泥,水质无色,无味,大肠杆菌含量小于 50100 mL,无生物垃圾,高潮时深, 88 英尺的海底无珊瑚和尖石,无危险性激流。与水
26、域邻接之海滩坡度不大于 80 度。海滩性质同上,但要更长更宽。一年应有 9 个月的时间适于游泳。 5、论述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技术性评价的含义。 - 10 - 体验性评价 :是基于评价者(一般是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评价。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 对旅游资源的美感质量评估。 技术性评价 :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这类评价的工作一般限定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如气候的适应性评价、地形的适应性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体验性评价: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对旅游资源的美感质量评估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
27、身的体验对某一或者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者专家体验 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者数量值,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技术性评价: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这类评价的工作一般限定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地(资源)综合性评价:是着眼于旅游地之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开发价值评估。其含义和特点: 评估的范围包括现有的(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和潜在的(未开发的)旅游头资源(旅游地); 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 用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做开发价值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度排序; 对于某一类型(以所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分类)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有着确定的评估标准; 评估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1、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谈谈你对此理论的看法。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 旅游地的演化经过 6 个阶段 :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