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542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五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止血机制异常引起、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教学目的1、了解出血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熟悉正常凝血机制及治疗。3、掌握出血性疾病分类、诊断。 重点 正常的止血与凝血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难点 正常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诊断。,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管机制 血管受损时最早的生理性反应是局部血管发生收缩。,二、血小板机制 血管受损时,在胶原、凝血酶等作用下,血小板通过纤维蛋白原互相连结而聚集;聚集后的血小板发生变形、活化、分泌或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 血小板止血过程: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栓素(TXA2)等具有强烈收缩血管、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介

2、质;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直接参与凝血;活化血小板激活F及F。,凝血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外源及内源性凝血。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凝血活酶生成。 1外源性途径 2内源性途径 上述两种途径激活FX后,凝血过程即进入共同途径。在Ca2存在的条件下,FXa、FV与PF-3形成复合物,此即凝血活酶 (二)第二阶段 凝血酶生成。 (三)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生成。,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人体存在完善的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机制。 一、抗凝系统组成: (一)抗凝血酶- (二)蛋白C系统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四)肝素。 二、纤溶系统组成与激活:纤溶酶原;t-PA

3、人体主要的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相关抑制物。,出血性疾病分类 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一、血管壁异常 (一)先天性或遗传性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二)获得性 如败血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维生素C及P缺乏症、糖尿病、库欣病、结缔组织病、动脉硬化、机械性紫癜和体位性紫癜等。,二、血小板异常 (一)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消耗过度,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以及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增多:如原发性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于脾切除术后。,(二)血小板质量异常 遗

4、传性: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 获得性: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引起。,三、凝血异常 (一)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缺乏症 (二)获得性 肝病性凝血障碍,维生素K缺乏症,尿毒症性凝血异常。,四、抗凝及纤溶异常 如肝素使用过量,蛇咬伤,溶栓药物过量等,五、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一)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管性血友病(vWD)。 (二)获得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性疾病诊断 一、病史 出血发生的年龄、部位、持续时间、出血量、有否出生时脐带出血及迟发性出血、有否同一部位反复出血等。出血诱因,如是否为自发性,与手术、创伤及药物的关系等。基础疾病,如

5、肝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感染等;家族史,如父系、母系及近亲家族成员有否类似疾病或出血病史;以及饮食、营养状况等。,二、体格检查 应注意出血范围、部位、渗血及分布是否对称等;是否伴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蜘蛛痣,腹水,水肿,关节畸形,皮肤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等;同时应注意心率、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状况等。,三、实验室检查 (一)筛选试验 包括出血时间(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C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白陶土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二)确诊试验 1血管异常 毛细血

6、管镜,血vWF,内皮素1(ET1)及TM测定等。 2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形态,平均体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PF3有效性测定,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等。,3凝血异常 凝血第一阶段:因子、X、V及TF等抗原及活性测定,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 凝血第二阶段: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 凝血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血(尿)纤维蛋白肽A (FPA)测定,4抗凝异常 5纤溶异常 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 血、尿FDP测定; D二聚体 纤溶酶原测定; tPA测定。,(三)特殊试验 如蛋白质结构分析、氨基酸测序、基因分析及免疫病理学检查等。,四、诊断步骤 确定是否属出血性疾病范畴; 大致区

7、分是血管、血小板异常,抑或为凝血障碍或其他疾病; 是哪一环节数量异常或质量缺陷; 为先天性、遗传性或获得性; 如为先天或遗传性疾病。应进行基因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出血性疾病的防治 一、病因防治 主要适用于获得性出性出血性疾病。 (一)防治基础疾病 如控制感染,积极治疗肝、胆疾病,抑制变态反应等。 (二)避免接触、使用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及药物,二、止血治疗 (一)补充血小板和(或)相关凝血因子 (二)止血药物 收缩血管 合成凝血因子所需药物 抗纤溶药物 促进凝血 局部止血药物。 (三)局部处理 包括局部加压包扎、固定及手术结扎局部血管等。,三、其他治疗 (一)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二)血浆置换 可去除抗体或毒素。 (三)手术治疗 包括脾切除、血肿清除、关节成形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