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服务业发展分析与 2014 年展望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2013 年我国服务业增速略有回升,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经济增长、增加财源、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经济深入转型调整和我国经济进入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稳定实现“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将服务业增加值提升 4 个百分点的目标,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2013 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2013 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262204 亿元,增长 8.3%,增速
2、分别高于GDP 和第二产业 0.6 和 0.5 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3.9%) 。其中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47.8%。在工业增速缓慢回升的背景下,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升。 (二)现代服务业增速同比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速普遍高于服务业整体水平。2013年 13 季度金融业增速高于 2012 年同期 0.8 个百分点。但是与 2013 年一季度时我国金融业增速高于 2012 年同期 2.6 个百分点相比,呈现了增幅逐步缩小的发展态势。13 季度交通运输和邮
3、政业、批发和零售行业增速同比略有上升,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同比下降 2.6 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增速及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见表 2) 。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3 年 110 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16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9.6%,增速较 19 月回升 0.1 个百分点,与 2012 年同期持平。从物流总额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 149.7 万亿元,可比增长 9.7%;进口货物物流总额 10.0 万亿元,可比增长 8.5%。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高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可比增长 29.0%,较 19 月回升 0.5 个百分点。110 月份,社会物流
4、总费用 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2%,每百元社会物流总额的物流费用为 4.81 元,较 2012 年同期下降 0.1 元。 2013 年我国中心城市软件业稳定发展,系统集成和数据处理服务增长较快,表现突出。2013 年 111 月,全国 15 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有 8个城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亿元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59 万亿元,同比增长27.6%。中心城市的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分别达到 30.1%、30.2%和 31.7%。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 年我国电影票房已达 217 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增长同比超过 54%
5、。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著上升,呈逐月复苏态势 201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234380 亿元,同比增长 13.1%,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回升走势。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02462 亿元,同比增长 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31918 亿元,增长 14.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 25392 亿元,同比增长 9.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 0.2 个百分点;商品零售 208988 亿元,增长 13.6%,比上半年加快 0.5 个百分点。由于网上诚信机制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呈快速发展态势,交易金额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3 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
6、销售额增长 31.9%,分别比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高出21.6、23.6 和 24.4 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百货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零售商贸行业纷纷开辟网络购物服务,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 2013 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 242482 亿元,增长 21%,分别高于全社会投资总额和第二产业 1.6 和 4.2 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和文体投资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见表 3) 。 (五)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新热点行业不断出现 2012 年 12 月 1 日,国务院印发了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7、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2013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发展。2014 年 1 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作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提出在全国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渠道,重点扶持发展养老服务龙头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养老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解
8、决我国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促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3 年 10 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引导和保障健康消费可持续增长、完善健康服务法规标准和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政策措施,由于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将会有效拉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产业发展。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隐忧 (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徘徊在
9、荣枯线附近,服务业缺乏新的内在动力 2013 年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 2009 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12 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 54.6%,比上月回落 1.4 个百分点,其中在手订单和存货指数分别只有 44.9%和 46.9%。从全年走势上看,2013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与 2012 年相比趋于下降,2013 年 6 月和 8 月仅为 53.9%,徘徊在荣枯线附近,反映服务业领域信心不足。详见图 1。 12 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新订单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同比下降分别为1.5、3.3 和 5.9 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仅为 49.7%,比上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跌至临
10、界点以下。 (二)部分服务行业增速回落,需要转型发展 从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看,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邮政业、水上运输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零售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60%以上,企业业务总量明显增长;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餐饮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企业业务总量有所减少。从服务业内部行业企业的景气指数看,住宿和餐饮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都最低,即期景气指数仅为 79.8,即期信心指数为 85.8,表明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总体下滑颓势未得到扭转,信心亟待提振。 (三)服务业集聚区粗放经营,集聚作用有待进
11、一步发挥 目前,我国一些服务业集聚区同质化现象趋于严重。如国家 16 家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中有 14 家都将动漫游戏作为主导产业。一些服务业集聚区定位不准确,重“形态建设”而轻视甚至忽视“业态建设” ,与一般的写字楼差别不大,收入也只是靠收取的房租来维持运转。在一些偏远地区兴建的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入住率不高,资金和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一些地方的物流园运营模式比较简单,没有利用好聚集的物流信息,只是简单的聚集了部分物流企业,并未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即使是发达地区一些相对规范的、大型的物流园或物流信息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也各自为政,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平台只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挥作用。 (四)服务
12、外包形势严峻,亟待摆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不利局面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从 94 亿美元扩大到 221 亿美元,呈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旅游服务从五年前的顺差变成了逆差,且逐年在持续的扩大。表明中国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逆差扩大的行业分别是运输、专利使用权和金融服务,旅游服务从五年前的顺差变成了逆差。多年来持续的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业竞争力较弱,服务外包的“接包商”中,除少部分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外,大多从事劳动密集、较为低端的业务。 三、2014 年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按照目前城镇化发展态势,预计我国将在
13、2025 年左右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即城镇化水平达到 65%以上。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水、电、路、气等公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展,也会带动房地产、教育、卫生、医疗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作为 2012 年下半年颁布的惠及亿万百姓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还会进一步改变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支出的预期,使民众尤其是提高具有较高边际服务消费倾向的中低收入群体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随着经济长期持续增长而积累的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趋于健全完善,居民即期消费的愿望和能力将持续增加,有助于释放潜在的服务消费需求,对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
14、。 (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服务业整体及各行业加快增长扩大了有效需求 2013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 6000 美元,达到中高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按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人均 GDP 超过 4000 美元后,消费将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推动服务业迅速崛起。而且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开始迈向后工业社会,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商贸、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以教育、居住、通信、文化、卫生保健为主的发展型、享受型的新消费结构逐步形成,文教娱乐、金融保险、居住服务、旅游、医疗保健等为代表的享受性需求支出的上升将带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由工业化中期加速向
15、中后期过渡,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将实现从过去片面注重生产环节向“研发” 、 “服务”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必将为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巨大市场,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和需求快速增长,促使我国进入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阶段。 (三)全球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以及与信息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互动,将引发新的服务业革命 发展现代服务业,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来看,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产生和发展起来。因此,信息技术和 IT 服务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又是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互联网带宽的日益提高、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用于通信、网络等方
16、面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推动移动支付、信息、网络购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加快推进服务业垄断行业的改革,包括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等,同时已经把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公共服务改革放到了重要位置,随着改革的深入,势必催生出许多新的利民举措,达到促进服务业竞争、提高效率和拉动消费的目的。 长期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细化、人员素质提升、消费观念转变等利好因素影响,将有利于服务业消费群体持续扩大。但同时由于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虽然存在 2
17、0 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但是服务业在 GDP 增长的贡献率以及所占的份额使得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变化比较缓慢。其核心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在本质上存在自身的规律。第一,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服务业的发展不能摆脱其工业依附的特性。特别是对于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业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工业服务的外包与分工的发展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大发展需要经历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升级阶段;第二,消费性服务业在本质上是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消费层级发生质变的产物,需要以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保障体制等不断完善为基础,而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制度具体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城市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速下滑,将对
18、未来服务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以上因素的叠加效应,考虑到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调整因素,预计 2014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约为 8.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46%左右,增加值比重继续领先第二产业。 四、未来服务业工作重点及政策建议 在坚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持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服务业的内生活力,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需要清醒认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不同层次的应对预案,以改革创新破发展困局,全力扩大服务需求,推动服务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 (一)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
19、新服务业体制机制 以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及时沟通情况和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探索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途径,制定出台一批可以广泛推广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适当延长并拓展国家对知识型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营改增”扩围后,继续保持政策的延续性,预备专项资金扶持因“营改增”而增负的企业,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壮大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研发设计、环境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鼓励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拓展新领域
20、、提供新产品,激发服务业的发展动力。 (二)建立有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服务业发展 我国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起草并尽快出台加快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发展的相关政策,围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完善和健全各地服务业办或者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落实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协调解决影响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领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选好领域,确定项目,通过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促进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 (三)巩固承接服务外包的基础和优势,提升在全球服务外包中的地位
21、 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和知名品牌培育,积极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服务外包后台支持体系的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积极引导本土服务企业学习和借鉴国际服务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规范服务外包流程等方式,不断增强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逐步拓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高端领域。鼓励引导外资投向软件、研发服务、移动增值服务、工业设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引导企业灵活地采用品牌特许经营、品牌租借、贴牌与创牌等方式扩大规模提升实力。 (四)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扩大服务需求 以完善服务功能为切入点,推进信息和城市交通高速化、智能化、便捷化。积极鼓励发展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加快研究并鼓励各地出台养老服务发展的财税、土地等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手段多样化支持服务业发展。在做好城镇服务业同时,激活农村服务消费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激发农民工群体服务消费能力。加速全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并制定相应的服务业领域改革长期规划,转向以经济转型和培育新增长源为着力点的、兼顾短期的服务业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促使服务业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鼓励各地错位发展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现代物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