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357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商品条码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文章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地区商品条码质量,规范商品条码市场秩序,做好商品条码服务工作,对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超市进行了商品条码质量市场调查,采集和分析了四川地区商品条码质量状况并提出了质量改进、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 商品条码质量;现状;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地区商品条码质量,规范商品条码市场秩序,做好商品条码服务工作,2012 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四川分中心联合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代条码稽查队对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超市进行了商品条码质量市场调查,采集和分析了四川地区商品条码质量状况并提出了质量改进、提升的措施。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

2、象主要为食品、玩具、文具、厨具、日化用品、服装鞋帽、生活用品、电子设备、家居用品等 9 类约 1500 余件商品。 1.2 调查方法及评判依据 调查方法为系统抽样法,从随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先对样本信息进行收集和归类整理后,再对样品及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初步核查,最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条码质量采用的评判依据是 GB 12904-2008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 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及 GB/T 14257-2009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放置指南等国家标准。 2 四川地区商品条码质量现状 通过对调查样品的 1

3、500 件样品分析,有条码质量问题的商品数为284 件,不合格率为 1.7%。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商品条码的唯一性、拒读、误读、印刷位置错误、放大系数过小、空白区尺寸不够及使用非商品条码假冒商品条码等。 这些“问题条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码,一码多品。比如不同规格、不同材料、不同款式(如长袖、短袖)的服装和不同口味(即内含的添加剂有一定区别)的饮料、食品等,均采用同一商品条码,使用一样的商品代码,违反了商品条码唯一性原则。 2、商品条码中有污点、断点,着墨不均匀,条色与底色颜色搭配不当,采用金、银等亮色作条码的底色。有的底色过浅,透光率过高,导致符号反差太低,条码识读困难。 3、部分产品

4、因包装体积较小,所以条码放大系数设置偏低等,导致商品条码的识读困难,误读甚至拒读。 4、条码印刷工艺不过关,出厂检验不到位,条码的条(空)尺寸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条、空边缘的不整齐等,造成商品条码的误读。 5、条码空白区尺寸没有充足预留,致使商品条码难以识读。 6、条码印刷放置的位置不合适,导致容易在包装、搬运、上架过程中变形和磨损,使扫描效率大大降低。 3 不合格原因分析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为以下几点: 3.1 使用企业对商品条码政策法规和国家标准不重视,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设计制作商品条码,重视商品标识标注和包装美观而忽略了条码质量要求。表现在: (1)条、空颜色搭配 按照标准

5、规定,商品条码在选择条、空颜色搭配时,必须保证条、空颜色的反差足够大。常用的“条”的颜色可以为:深蓝、深绿、深棕色、黑色;“空”的颜色可以为黄色、红色、橙色、白色。某些企业为了产品的整体包装效果,使用了标准禁止使用的金色、红色,造成条码无法识读。 (2)放大系数的选择 国家标准建议的放大系数在 0.802.00。不同的放大系数所允许的尺寸误差不同,放大系数越小,允差也越小,反之则越大。而放大系数越小,对印刷精度要求越高,尺寸精度越难保证;放大系数越大,尺寸精度越容易保证。部分商品因为包装较小或者为突出包装上的其他元素,随意压缩了条码印刷的面积,造成条码过小,导致识读困难。 (3)空白区宽度的预

6、留 商品条码空白区的作用是提示识读器开始采集及结束采集数据,并提示识读器两个空白区信号之间的信号是有用的。空白区的宽度应不小于标准规定的最小宽度尺寸。标准规定当商品条码放大系数为 1.00 时,左侧空白区最小宽度为 11 个模块宽(3.63mm) ;右侧空白区最小宽度为7 个模块(2.31mm) 。鉴于印刷可能带来的走样或扩散误差,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以保证最终产品能够达到最低要求。 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商品条码知识不了解,对标准要求不清楚,不重视,没认识到空白区的作用,在包装设计时将空白区进行了缩减,或者将商品条码与包装上的文字、图形排版过近,造成了这项国家标准中强制要求项的不合格。 (

7、4)印刷材质选择不恰当 条码仪器识读条码主要靠条码的符号反差。所以条码设计时除了了注意条码符号条、空颜色搭配,还要重视承印材料的选择。一些企业为了包装的精美和独特,包装材料的选用采用了高反光材料(如镭射纸)和薄膜纸,而印制时又未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导致这些材料过高和过低的光学反射效果带来条码识读的问题。 同样,也因为不了解商品条码工作原理和设计规范,企业在设计包装时,也往往忽略条码的放置位置,有的甚至认为影响了整体包装效果而故意将条码放在底侧,导致条码容易磨损,识别困难。 3.2 印刷企业在条码印刷上不重视,没有认真学习条码相关国家标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导致最终印刷出厂的条码印刷品不合格。

8、(1)接件人员没有认真把好接件关,对条码设计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设计稿件没有校对和核查,导致印刷源头就不合格。 (2)印刷企业对条码的精度要求不重视,没有按照 GB/T 188052002商品条码印刷适性试验的规范开展条码印制的适应性试验,为节约时间和成本,盲目的开机印刷,忽略了设备性能、油墨特点、材质特性、操作水平带来的误差和影响。 (3)印刷企业在商品条码印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足,没有建立或者完善商品条码印制质量保障体系,在印刷样品试制、期间抽查、出厂检查等方面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使商品条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的脱墨、污损、走版等问题得不到控制,致使问题条码顺利走下生产线。 (4)印刷企业为

9、节约成本,在印制包装时往往只保证达到设计标准的最低要求,在油墨、工序等方面偷工减料,造成原本设计合格的条码印制出来达不到要求。比如为节约成本和时间,在透光率较低的材质没有适当的加厚条码印制区域的底色;为节约成本,调整了油墨浓度,造成条码的反射率到不到要求,同时带来油墨扩散,条码变形的问题。 3.3 条码使用企业、印制企业和商业企业(超市)缺乏条码质量意识,三者在设计、印制、流通环节都没有建立条码质量检测制度,没有配备专业的条码检测仪器或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机构进行质量检验。按照质量控制的闭环原则,使用企业在交样到印刷厂印制时,印刷应该进行接件审验,合格再进行印制,并在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出厂时进行

10、出厂检验。使用企业在收货时,也应进行收货检验。同时,在使用企业向超市提供商品时,超市也应该进行进货检验。但在现实中,三者基本上都没有认真执行环节质量查验工作,致使不合格条码最终流入市场。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与超市等大卖场沟通,通过商业企业在终端上良好的管理来逆向控制好条码质量 在完成的商品条码质量调查并进行分析后,四川分中心和代条码稽查队的工作人员将调查结果亲自送到被检查单位,为其相关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商品条码的相关标准以及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内容。同时对其普及商品条码知识,提出超市查验商品条码应把握的事项,明确超市在商品条码推广和应用中的责任及义务,要求超市坚决将不合格的商品条码拒之门

11、外。 4.2 加大与供应商的沟通,从源头解决条码质量问题 同时,积极与出现商品条码质量问题的商家取得了联系,并将所出现的问题一一告知,提供电话咨询及培训服务,并建议他们到当地的编码分支机构详细咨询商品条码知识,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条码质量问题,尽快建立条码质量管理制度。 4.3 加强商品条码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商品条码质量意识 定期开设商品条码培训班,对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印刷企业、商业超市进行商品条码知识、法规、标准的培训,规范商品条码应用者、印制者的行为,从而提高商品条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加快商品流通效率,提高超市服务水平。对重点企业,商品条码应用较多的企业开展上门指导服务,设置专人进行帮扶。

12、 同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站、 “3.15”及“质量月”活动对商品条码进行宣传普及,讲解基础知识,宣贯政策、标准,建立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共同关注的商品条码质量大环境。 4.4 加大市场调查和监督抽查工作,从监管环节提高商品条码质量 持续开展商品条码质量市场调查和商品条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及时掌握商品条码真实的质量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对屡教不改的不合格企业进行处罚,严厉打击恶意假冒、伪造条码的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提升我省条码质量整体水平。 4.5 积极推行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制度,从印制环节控制商品条码质量问题 切实开展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工作,鼓励和提倡有资格、有能力的企业认定取证,规范印刷企业条码印刷行为,在印刷行业逐劣保优,从印刷环节保障条码印制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