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全球贸易大盘点2013 年,一个重要的感受是,我们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夕。到底真正的变革什么时候到来,可能没个准日子,但一定会到来的。 电商改变了全球贸易形式,与传统贸易分庭抗礼,之后一定会更加强势。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低潮,发达国家低速, “金砖”国家失色,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不均衡,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回流和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以 3D 打印、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的不断展现有的变化还在积蓄中,但有的变化已经显露其改变世界的力量。 贸易形势的变革将带来贸易监管方式的必然变化,但是,新的监管方式还没到来之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轮低潮期,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下降。复苏虽然被不断提起,但是并不均衡
2、,在危难中,各自首先想到的是自保。发展本来的不均衡,复苏的不均衡,带来的是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那么,2013 年全球贸易到底有哪些是必须关注的呢?趋势、新政、热词,制造业、外贸大事件等等,不只是 2013 年不可错过的关键,更是 2014 年有备无患的总结。当然,我们也提示了 2014 年最需要注意的贸易风险。 2013 全球贸易趋势 趋势一:经济缓行 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该报告将 2013 年和 2014 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 5 月底的 3.1%和 4%下调到了 2.7%和 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在 2013 年 10 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
3、望报告中,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 7 月的3.2%和 3.8%下调至 2.9%和 3.6%,并称世界经济增长仍处于“低速挡” ,且保持下行风险。 复苏的不均衡性也将持续。经合组织的报告认为,美国 2013 年的经济增速为 1.7%,2014 年为 2.9%,2015 年为 3.4%;欧元区 2013 年的增速为-0.4%,2014 年反弹至 1%,2015 年增长 1.6%;日本 2013 年的增速为1.8%,2014 年跌至 1.5%,2015 年则为 1%。中国虽然也面临减速风险,但仍算是一枝独秀,其 2013 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从 7.8%下调至7.7%,2014 年增速预计从
4、8.4%下调至 8.2%,2015 年回落至约 7.5%。 在全球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受到限制,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市场争夺将趋于激烈。而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既为修正全球市场的不均衡性带来了可能,也为市场波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趋势二:“金砖”失色 新兴经济体是 21 世纪最初 10 年里引领全球发展的尖兵,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扮演了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但现在,这些经济快车开始明显减速。 国际货币基金估计,2013 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将降至 5%,2014 年小幅回升至 5.5%。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氐达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可能走向终结。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
5、经济体,中国在 2013 和2014 年的经济增速或将降至约 7.7%,而且达到这一目标可能面临一定难度,但这已是“金砖”中唯一不算失色的一块。2013 年,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持续改善,OECD 国家先行指数不断攀升,制造业不断扩张,而新兴经济体增长则持续放缓,制造业饱受艰难。与此同时,在能源革命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的基础保障下,发达国家的通胀控制基本到位,而新兴经济体却无一例外地通胀压力高企,印度物价甚至连续数月保持两位数的升速。而与通胀伴随的还有“失血” ,大量国际短期资本逃离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加剧了新兴经济体的减速势头。 在快速发展的十年里,新兴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生产总量
6、在全球所占比重从 38%上升到了 50%,但上升的数字并不能折算成等值的经济实力。分析界认为新兴经济体减速的原因包括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配套服务能力不足、出口市场萎缩、金融体系脆弱等,但这些分析其实都未触及问题的本质。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根本难题是,在表面风光的 GDP背后,隐藏着的是并未发生本质改变的技术基础和失调的经济结构,其发展路径本身就可能缺乏足够的持久力。 趋势三:通胀竞赛 在美国的“标杆”示范下,发达国家经历了一次量化宽松的热潮。客观地说,通胀和通缩本身并不必然都是坏事,低迷时期的通胀与过热时期的通缩,都是调节市场的有效手段,即便是同一时期的同一货币手段,对不同的主体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意味
7、,眼下的情形正是如此。 对于欧美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是其摆脱危机阴影的重要工具。经历危机冲刷后,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经济趋缓、就业低迷的问题,适度提高通胀水平,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欧美各经济体的通胀水平远低于其央行确定的上限指标,实施通胀确实仍有余地。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美联储主席换人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仍有可能延续,而欧洲失业率屡创新高并且没有明显缓和迹象,也很有可能促使其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则是另外一回事。这些国家在此前多年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导致其国内饱受通胀压力之苦,尽管现在也面临经济放缓趋势和就业下降压力,但其继续维持宽松政策的空间已经很小
8、,寅吃卯粮之后,只能是勒紧裤腰带硬挺。而更让这些国家揪心的是,其手中持有的欧美国债正在后者的量化宽松中不断贬值。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任其所为,因为如果欧美经济无法恢复,其国债同样也会贬值,甚至还要面临后果更为严重的违约风险。 趋势四:能源革命 2012 年以来,美国通过成功开发页岩气实现了“能源独立” ,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一场革命,此举的意义已经不限于帮助美国走出金融危机,而在于引发全球能源价格、竞争格局、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化。 美国是全球能源需求第二大国。十余年来,该国的页岩气开发不断取得突破,预计到 2030 年全国 40%以上的能源将来自页岩气。此外,美国还采用新技术开采已经关闭的油气田。
9、这些举措将改变其美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扭转其油气进口大国的被动局面。 虽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饱受诟病,但美国其实一直都是绿色经济的探路人之一,全球较早的几个碳排放交易机制都是由美国率先试行的。在以技术突破实现能源革命后,美国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表面上看,其油气进口依赖度降低,对于另一能源需求大国中国算是利好消息。但另一种可能是,美国在摆脱严重依赖进口油气的魔咒后,将有能力在新能源经济领域渫取更强的领导地位,并以环境议题作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工具。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作为当今世界能源需求第一大国的中国,将有可能因全球经济的能源基础换代而受到很大影响。 趋势五:做空 WTO 2
10、001 年 WTO 多哈回合谈判启动,历时十余年仍然矛盾重重,难有进展。十余年里,全球经贸秩序再度走向碎片化,迫切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 WTO 形同虚设的时机下,美国极力推动 TPP、TTIP 和美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试图另起炉灶,重新夺回已经部分失去的全球经贸规则主导权。 以 TPP 为代表的新贸易安排将投资、服务、技术贸易、知识产权、环保、劳工标准等议题列入议程,而这些正是 WTO 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 TPP 等机制的成员数量仍无法与 WTO 相比,但其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重却十分可观,如果其果真达成所谓“高质量的” 、 “全面的”协议,全球贸易格局中将有可能出现一个市场
11、开放度更高、产业结构更领先、贸易壁垒更少的标杆式贸易安排。相行之下,举步维艰的 WTO 将更加黯然。 TPP 和 WTO 面临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美国只是把 WTO 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拿到了另一个框架由去谈判,能够谈出什么结果,无人知晓。其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在 WTO 内正在逐渐衰减的主导性话语权,又在 TPP 内得以强化,这也正是美国热衷于 TPP 等贸易安排的最大动因。 既然谈的是同样的问题, “做空”WTO 就没那么容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 WTO 内无法谈妥的服务、农业、国企、环境、劳工等议题,在 TPP 内也不易达成一致。TPP 设定的“高标准、严要求” ,就连发达国家之间
12、都很难谈得拢,又如何让一些法制基础薄弱、环境治理缺位、知识产权保护落后的国家一并接受?因此,WTO 的软弱无力虽为现实,但要对其落井下石,也未必就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趋势六: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2012 年底,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不再一样的世界的报告,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将有四大发展趋势:贫困人口减少与中产阶级增加,亚洲崛起,城市化与移民等跨国问题增加,粮食、水和能源供应紧张。 该报告认为,到 2030 年,亚洲的经济规模将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对于这一预测,乐观的看法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会终结,西方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日子将成为过去,全球经
13、济的健康发展将越来越倚重发展中国家。 这种看法或许有点过于乐观。从现状看,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必须注意的是,关于亚洲崛起的分析大多以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及其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支撑,这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和误导性。亚洲国家数目众多,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上升,但具体到单个的亚洲国家,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未取得主导性地位。西方国家充当世界经济“发动机” ,靠的是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能力;亚洲国家充当世界经济“发动机” ,靠的却是人口众多带来的消费潜力。可以说,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更多地是世界市场重心的东移,而非世界经济领导力的东移。欧美人士作此
14、判断,是对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市场热点进行战略定位,这种姿态本身就已表明:欧美仍是主导全球经济的最大力量。 2013 全球贸易新政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 美国2013 年总统贸易政策议程 3 月份,美国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2013 年总统贸易政策议程报告,列举美国 2013 年贸易工作重点:提出继续推进 5 年出口翻番计划、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谈判等工作重点,旨在打开美国出口市场并维护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领导地位。 点评:面对区域贸易的波折多变,一些依赖传统贸易链生存的中国产业和企业也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中国等贸易大国需要重新调整在新的贸易链中的定位
15、。 欧盟贸易防御体系修订草案 2013 年 4 月 10 日,欧盟委员会出台欧盟贸易防御体系修订草案,这是欧盟自 1995 年以来首次大规模修订该体系。草案授权欧委会在未接到企业申诉的情况下,也可对进口产品主动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欧盟进行双反调查的程序更加简化,对其贸易伙伴的威慑性增强。 点评:欧盟出台该防御体系的初衷是挽救危机中的欧洲经济和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但此次修订被指主要针对中国,是公开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方式。此政策必将严重影响到中国对欧出口业务的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贸易利益受到影响。 欧盟新知识产权海关执法条例 2013 年 6 月 12 日,欧洲议会和欧
16、洲理事会通过了欧盟 608/2013 号条例,规定了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的新规则。扩大了海关执法的知识产权范围,列明了海关执法行动申请人的范围,强化了海关依职权的执法行动,引入了“小规模托运”货物的定义及销毁程序等。 点评:中国企业应及时跟踪欧盟委员会对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申请表格的内容和格式、小规模托运货物的数量标准等方面相关立法的更新和解释,熟悉海关执法流程,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 5 月份,日本央行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已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旨在抑制包括长期国债利率在内的资金成本。会后发表的公报重申,日本央行将继续推行每年增加 60 万亿至 70 万亿日元基础货
17、币供应的方针。 点评:随着日本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开始持续“发威” ,日元贬值的趋势难以逆转。近年来曾遭受较大冲击的日本汽车行业或将因出口大增得到提振。但此举也招致多国政府反对,认为日本政府对汇率政策的政治化,通过央行人为诱导日元贬值,为本国出口赢来的是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不仅难以刺激日本经济,反而会对日本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法 2012 修正案 此修正案也被称为“提高门槛法案” ,2013 年 4 月,该修正案的大部分条款开始生效。 点评:修正案生效后,权利人将被告知认定假冒货物来源的信息,如果企业拥有海关通知程序涉及的版权或商标权,那么应当利用这些变化来
18、帮助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品牌保护和反假冒策略。 澳大利亚海关法修正案 该修正案主要涉及货运站经营者及其货物操作人员、海关监管仓库和报关代理许可制度,并提高了行政处罚额度及对某些严格责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点评:新修订的海关法要求机场、码头、港口的货运站经营者、货物搬运等操作人员,以及海关监管仓库和报关代理相关人员应保留其与边境保护局的沟通交流资料,该时限由一年延长至五年。我国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若有与上述各方的往来资料也需要保留相应时间,以备发生纠纷或异议之需。 主要新兴经济体 中国零关税国家再扩大 自 2013 年 7 月 1 日起,我国对进口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等最不发达国家 95%税目产品实施零
19、关税(海关总署公告 2013 年第 34 号) 。 点评:习近平主席在 3 月 27 日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已承诺给予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97%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将在 2015 年落实到位。有关企业应充分利用此优惠政策,积极拓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空间。 巴西调整汽车税率新法令 巴西对汽车新政的规章做了调整,今年 1 月 1 日起生效,其对汽车行业的税率做了特殊规定。根据鼓励计划,履行了相关规定的汽车组装厂,可以免纳额外的 30%工业产品税。新规定还就车辆能效问题做了安排。点评:巴西汽车制造业占该国工业总产值的近 1/4,也是巴西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
20、业之一,巴西政府从去年 5 月份起降低了本国汽车制造商的工业生产税,减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巴西经济将从汽车业复苏中受益。 印度 2013 年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汇编 该政策汇编集中回答了 FDI 的概念、构成和类别,印外资促进机构的职能,外资禁止行业、限制行业和完全开放行业的外资相关政策,以及外资利润汇出境外的相关规定等,并于 4 月 5 日起生效。 点评: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外商投资政策应各加关注。 印尼农民保护与赋权法案 印度尼西亚国会 2013 年 7 月通过农民保护与赋权法案 ,2014 年起正式实施。该法案的重点是土地分配和农业保险,细化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包括进口农产品只能从政府指定的口岸入关,相关口岸必须装备检验检疫设施等。此外,该法案还规定某类农产品在本国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不得再进口外国产品,若违反将被处以最高 6 年监禁、60 万美元的罚款。法案赋予印尼相关执法当局较大的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