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大力推广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耕作技术。本文中探讨了几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发展 中图分类号: DF413.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引进保护性耕作方式后,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试点,并对其进行广泛宣传,在一些地区相继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开展保护性耕作,采用秸秆循环覆盖等技术提高农田利
2、用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护性耕作方式逐步取代传统的耕作方式成为农业耕作领域的一项新模式,广泛受到农民的欢迎。但在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推广不平衡,对一些偏远的农耕地区宣传不到位;示范基地的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水平不高;试点供农民参观学习机会少等,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予以解决。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 保护性耕作方式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优点可概括为: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节省能源;改善土壤耕作性质;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持水量;改善水源质量;减少机械磨损;保持生态平衡等。所以说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独特的生态保护作用,此外还在作物的稳产、丰产方面具有一
3、定的推广价值。 它涵盖减耕免耕、秸秆还田、合理松土、合理使用化学药物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在技术层面上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减耕少耕,该技术主要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作业。该技术能够有效的保护耕种活动中的耕地,避免耕地在耕作活动中土壤环境保护与平衡,它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环节。二是农作物秸秆(还田)覆盖,该技术是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即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并撒放覆盖到地表,耕作播种环节中再将秸秆翻入土壤内部,从而使其在土壤中经过菌类分解,最终成为作物的有机肥料。三是土壤机械深松,松土是由机械作业,机械松土作业时主要是用深松机纵向移动土壤,并不翻动土层,从而起到保护土壤环境的作用,
4、而秸秆的覆盖也仍然能够在土壤表层覆盖,这项技术是整个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在传统耕作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四是除草及灾害防治,保护性耕作的除草除虫也要立足于土壤保护原则,传统耕作中的除草主要是喷洒大量的化学药物,这样的方式容易将化学药物导入土壤,从而可能会危害土壤中的有机生物,还可能影响土壤的菌类活动,打破土壤的生态平衡。 2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 将上一年的大量作物秸秆还田,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一是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保护生态;二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三是可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5、,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农民收入;四是可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2.1 机械深松 机械深松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有效提高产量,主要作用是通过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耕、深松土壤 2550 cm,打破犁底层厚度,增强降水入渗率。深松的适耕条件是土壤含水率为 15%20%。对秸秆粉碎还田覆盖的土壤进行全面深松或全方位深松,是一项不翻动土层的松土作业,可有效接纳天然降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深松可使大田粮食作物平均增产 10%以上,一般应选在秋季进行,并要及时进行表土处理,促进保墒。对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存在犁底隔层,应先进行 1 次深松,打
6、破犁底层。对已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根据机具进地次数和土壤条件确定深松周期,一般为 23 年。 2.2 秸秆与表土处理 利用机械将秸秆和残茬粉碎还田留在地表作覆盖物,达到保土、保水作用。秸秆与表土处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播种作业程序,同时又保持地面覆盖条件。若地表不平整、秸秆过多、起堆,则需要进行表土作业。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秸秆及表土处理的方法,如浅耙、秸秆粉碎、浅旋等。实际生产中,作业深度越浅越好,最多不超过 10 cm,作业项目则越少越好。 2.3 免耕施肥播种 包衣拌种时,应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及地块情况,选择优质、丰产、抗当地病虫害、生育期短的优良包衣种子,选择适宜的免耕播种机播种。
7、播种时不破坏原垄,水分蒸发少,土壤含水量较高,是播种方式的重大改革。若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采取深开沟、浅覆土的方法,保证种子种在湿土上。播种深度一般为 56 cm。种肥分施,要保持 5 cm 以上的间隔距离。为减少蒸发,应尽量减少开沟动土量。在秸秆覆盖地,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在原茬免耕播种,同时进行施肥。 2.4 病虫草害防治 目前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拌种、药剂防治等进行,如发现田间有虫害后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3-4。采用作物药剂灭草免中耕技术,可实现作物整个生育期内不铲、不趟,即在覆盖、深松、原茬播种深施肥的基础上,播后于苗前期喷施除草剂,结合相应的表土作业控制杂草。3 保护性耕作技
8、术的推广措施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一项改革,是当今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同耕作方式下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不同,要掌握好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适宜措施,做好监测防治工作,解决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1 加大资金投入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新技术的实施,需要配套新型的专业农业机械来完成,如全方位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玉米联合收获机) 、喷药机、全方位镇压器等。示范园区的建设,新型机具的引进,该项技术的多点示范和推广均需要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给予补贴、扶持,建立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园区基地,以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正常开展。 3.2
9、 合理规划技术措施 建议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成立实施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领导小组,制订规划,协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该项工作的开展,采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法,齐抓共管。 3.3 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试验、示范工作 作为一项新技术要大力推广,首先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培训、 “科技三下乡”活动等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性能、操作及维护保养等知识的宣传培训,增强农牧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包括种、肥、水、土、农、机等综合性技术,技术复杂,且周期较长,需要前期进行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主要是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验、示范、宣传,摸索出
10、适合区域农业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模式和工艺流程,通过试验、试点、多点示范、全面推广,以期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展。选取有代表性的示范区,组织现场观摩会,切实起到示范、推广效果。 3.4 实现农机服务集中化、组织化 农机的使用及保养管理等工作在集约化农业时代需要相应的集中组织化管理。因此顺应保护性耕作制度要相应的培育农机大户,提供农机服务,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农机的高效管理提高机作业质量进而更好的发展农业。 4 结语 保护性耕作方式顺应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潮流,就其技术原理和发展前景而言,保护性耕作制度将会是农业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所在,因此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进而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贾天红,张红平,任建平.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学术交流,2009(10). 2孔令伟,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J,农业机械,2010(9). 3张藕珠,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学术交流,2009(8). 4童成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推广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