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546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摘要:既有公铁两用桥中公路桥已经废弃,铁路桥已运营近 76年,在下游 50m处新建公铁两用桥梁,本方案就江北市政引桥整体及其控制节点部位进行了比选。 关键词:公铁两用桥、市政、江北引桥、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既有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位于哈尔滨市东部,连接哈市松北区与主城区。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的建设,增加过江联系通道,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对缓解市区过江交通压力,重新分配城市过江交通流量,彻底解除滨北线松花江铁路过江通道、城市道路交通瓶颈和安全隐患以及改善哈尔滨

2、市铁路、城市道路路网的布局,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发展地方经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项目“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获2013年度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 2.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区地貌特征受松花江水系控制,按成因形态分为剥蚀堆积、洪积平原和侵蚀堆积冲积河谷平原。前者分布在哈尔滨南部,地势较高,具缓坡漫岗状起伏;后者为松花江水系冲积而成,地貌低平,微地貌发育。进一步按形态单元划分为岗阜状平原、松花江阶地、松花江高漫滩和松花江低漫滩,哈尔滨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坡向松花江及阿什河谷。2.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据钻孔揭示,推荐桥位

3、及比较桥位处从上至下的地层如下: 填筑土:层厚 0.55.0m;冲填土:勘探揭示厚度 3.312.3m;杂填土:勘探揭示厚度 13m;粉质黏土:厚 26m;淤泥质粉质黏土:厚09m;粉、细、中、粗、砾砂:厚 920m,潮湿饱和,稍密中密;粉质黏土:厚 210m;粉、细、中、粗砂:厚 2030m,饱和,中密;砂质泥岩,灰绿或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夹粉砂岩、砂岩。全风化带厚度 4.98.0m,级硬土;强风化带厚度 6.211.3m,级软石;弱风化以上为级软石 2.3.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哈尔滨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 44

4、,年最高气温 38.2,一般出现在 6、7 月份,最低气温41.1,一般出现在 1月份。 本流域的风向多为西南风,出现频率为 16%,多年平均风速4.2m/s,年最大风速可达 26m/s。全年大于五级风日数一般为 80天左右,大于八级风日数为 10-20天左右。 2.4.地下水埋藏条件 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砂层中,初见水位埋深 0.05.0m,静止水位埋深 0.04.5m,水位与松花江水位基本一致,含水层厚度稳定,约2030m,透水性好,富水性强,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松花江。地下水类型为 SO42HCO3NaKCa2型水和 HCO3 NaK Ca2型水,地表水类型为HCO3SO42Ca2NaK

5、型水。据区域地质经验,桥址区地基土对砼无腐蚀性。 2.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划分详见表。地震峰值加速度 0.05g,基本地震烈度六度,按照七度抗震设防措施设防。 设计原则 1.结构设计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施工快捷的原则。 2.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适用性和经济性结合最佳,结构的设计做到技术合理、先进、有利于模数化、标准化施工,施工便利,经济指标低。 3.处理好桥面伸缩缝及桥面排水系统等,满足运营阶段

6、行车的平顺、舒适、快速、安全的要求。 4.结构造型简洁,受力明确,造价节省,体现“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计算行车速度 60km/h; 2桥梁结构荷载标准:公路级,行人荷载 3.5kN/m2。 3桥面宽度 (1)公铁合建桥段桥梁总宽度 30.0m,按照双向 6车道布置,0.5m(防撞护栏)+2.0m(人行道)+25.0m(机动车道)+2.0m(人行道)+0.5m(防撞护栏)30.0m。 (2)引桥段总宽度 26.0m,按照双向 6车道布置,0.5m(防撞护栏)+25.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6.0m。

7、4净空要求 铁路:6.55m;机动车道:4.5m;堤岸:4.5m 5特征水位(黄海高程) 设计洪水频率 P=1/100,流量 Q1%=17900m3/s,水位 H1%=120.19 m; 校核洪水频率 P=1/300,流量 Q1/300=22030m3/s,水位H1/300=120.98m; 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频率 P=1/20,水位 H=119.30m。 6地震 地震峰值加速度 0.05g,基本地震烈度六度,按照七度抗震设防措施设防。 7设防要求:按 7度抗震设防措施设防。 8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频率 1/100年。 9桥梁设计基准期:100 年。 10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重要性系数 1.

8、1。 11环境类别:类。 四方案设计 本项目市政桥梁由三部分组成,即江北市政引桥、公铁合建段及江南市政引桥三部分,江北市政引桥往南顺接公铁合建段。 1.布跨原则 桥梁跨径主要受所跨地物限制、结构形式、受力特征、施工的便利性、经济指标及总体景观等因素影响。 2地物限制 桥位跨越地物较多,主要控制桥梁跨径布置的地物情况如下: (1)规划江堤:规划堤顶高程 122.64m,堤顶宽 8m,堤底宽73.4m,堤高 6m,堤顶预留通道净空 4.5m; (2)规划江畔路:城市支路,规划红线宽 1530m,净空 4.5m; (3)规划 165路: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 40m,净空 4.5m; (4)既有铁路

9、上下行线及渡线:级,铁路限界高 6.55m; (5)新建铁路上下行线:级,铁路限界高 6.55m,铁路上下行线桥宽 10.5m; 3.方案构思 3.1 上部结构 (1).鉴于主线桥铁路代建段为 32.7m预制梁,考虑到全桥统一性及经济性,主线引桥上部梁型推荐为:直线段采用施工快捷、整体性较好、外形美观的 30m跨左右预制装配式箱梁。 (2).对跨越既有铁路、大堤等特殊孔跨采用施工快捷、梁高较低、质量有保障的钢混结合梁。 图表 1上部结构形式综合比较表 3.2 基础 根据铁路主线桥钻孔揭示,由于岩层埋藏较深,砂土层覆盖较厚(约 40m以上) ,同时结合墩高、冲刷、受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摩擦桩基础

10、,经试算匝道桥基础采用 1.25m 钻孔灌注摩擦桩,桩长约 40m(个别孔跨 50m) ;主线桥采用 1.25m 钻孔灌注桩,桩长约 50m。 3.3 桥墩 根据上部梁型比选,综合考受力特性、施工、美观等因素, 主线引桥墩高 2.7m27.5m,上部梁型主要采用预制装配式箱梁,必须设置盖梁,因此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预应力盖梁,考虑到桥墩较矮时张拉预应力困难以及桥面较宽等原因,当墩高小于 10m时,采用图表2 所示的预应力框架墩;当墩高大于 10m时采用图表3 所示的预应力框架墩。 图表 2矮墩典型预制箱梁横断面效果图 4.设计方案 (1)推荐方案 起点桩号 ZXAK0+190.186,终点桩号

11、ZXAK1+025.186,孔跨布置为:3X30+4X30+4X30+5X30+3X30+1X55+4X30+3X30m,共计 8联,桥长 835m。其中除 1x55m为钢混结合梁桥外,其余均为预制装配式箱梁。 图表 3典型预制箱梁效果图 图表 4钢箱梁效果图 (2)比选方案 起桥点桩号为 ZXAK0+190.186,终点桩号 ZXAK1+025.186,桥长835m。孔跨布置为 3X30m+4X30m+4X30m+5X32.7m+(49+80+49)m+5X32.7m,共计 6联,均为整体现浇连续箱梁。其中除(49+80+49)m为悬灌现浇变截面连续箱梁外,其余均为等截面现浇连续箱梁。 图表

12、 5典型现浇箱梁效果图 图表 6现浇变截面箱梁效果图 (3)方案比选 图表 7 整体方案比选表 推荐方案 比选方案 优点 1、标准梁段以预制吊装架设为主,施工方法简单,尤其适应寒冷地区有效施工期短及对既有铁路干扰小等特点,同时规避了高支架施工风险及北侧引桥局部在水中搭设支架等问题; 2、可实现标准化、装配化乃至工厂化生产,避免增加施工难度而导致的施工费用的增加,以缩短工期、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3、总体投资略省。 1. 整体性好,外形美观; 2. 可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作为钢筋加工场地,尤其适用城市内土地紧张、施工期间桥下无通车要求的地段。 缺点 1、需要设置预制场地,同时要解决预制

13、场地与梁位之间的运输问题,需要大型吊装设备; 2、整体性稍差。 1. 现浇施工工期集中,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2. 现场施工量大,工期较长,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尤其高支架施工风险较大,支架工程量导致投资偏大。 造价 较少 较多 经上述比较,整体方案采用推荐方案 5.局部比选方案 现状江北大堤两个堤底之间距离 65m,可考虑一孔跨越和栽墩防护方案,本局部方案比选针对推荐方案进行局部比选,主要跨越地物为规划江堤和现状铁路,比选里程为 ZXAK0+520.186ZXAK1+025.186,比选长度为 505m。两个方案主跨效果图分别见图表 4和图表 6 图表 8跨大堤处局部方案比选表 8X30m+55

14、m+7X30m 结合梁方案 5X32.7m+(49+80+49)m+5X32.7m现浇连续梁方案 优点 工期短、不是整个工程的工期控制节点、施工质量有保障、建筑高度低、视野通透性好、施工难度低。 外形整体性好、一孔跨越大堤,对大堤影响小。 缺点 在大堤上设置桥墩,需对桥墩和大堤土体之间设置防渗墙和隔离墙,同时额外增加了大堤处理费用。 是整个工程的工期控制节点、现场施工量大、施工质量不易保障,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建筑高度高,视野通透性差,边孔上跨既有铁路现浇,对既有铁路运营干扰大,影响时间长。 造价 ¥8538.88 万元(其中含 851.38万元大堤加固费) ¥8316.00万元 经上述分析,

15、在做好大堤防护,保证大堤安全的前提下,推荐采用8X30m+1X55m+7X30m方案。 小结 通过本次方案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同类设计参考: (1)市政桥梁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设施之一,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因此景观的要求是本次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以道路总体方案、技术规范及标准为依据,进行结构多方案比选。(3)分析桥梁经济跨径取值范围,确定基本跨径,尽可能做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以满足工程进度,同时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4)推出的方案应充分考虑到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现状及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5)方案的选择需考虑工程所在地有效工期短,需满足建设进度要求,并需考虑施

16、工期间对现状地面交通、既有铁路正常运营、防洪等影响最小。 (6)考虑到桥梁的景观效果,过高的桥头填土会对桥梁两侧的通透性造成阻隔,故桥头最大填土高度(起桥高度)确定为 3.03.5m 左右。 参考文献: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3.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 10002.52005)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2586) 7.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 1193) 作者简介:王文成,男,1980 年生,江苏涟水人,2004 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现供职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从事桥梁设计,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