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589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公共交通内部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原则,然后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内部环境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外部环境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实社会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利用普通公交系统,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环境建设时应注重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无障碍设施不仅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残疾人和体弱的老年人需要乘座公共交通工具

2、去工作、学习、娱乐、就医和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公共交通环境只有为盲人、聋人和听力困难者设立特别的标识,才能易于他们辨别和使用。同时,为交通弱势群体设计的公共交通环境,不但不会影响普通人的使用,反而同样甚至更易于普通人的使用,这才是“以(所有)人文本”的城市公共交通环境。 1 城市公共交通内部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1.1 平等使用原则 交通工具无障碍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平等地使用” ,意思是对要求设计的交通工具,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而言,是可以公平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设计为人人”的思想。设计师应该充分理解自己交通工具不同使用对象的各自状况,努力构筑能够简单易行的识别系统和使用方法。如果科技的进步

3、仅仅促使某些人可以享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另外又有一小部分残障老弱者因环境障碍,受限于有限的生活领域内,那么即使是供应一小片拥有无障碍设施的区域让他们集居,也无疑会产生人际间的距离。不友善、难通用的交通工具,使残障、老弱者不得不被迫成为弱势,认为他们是需要社会特殊照料才能好好生活的人,也会因此形成他们受歧视、自责、自卑的灰暗心理。如果认真反省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其实是由设计不当引起的。设计者一开始就忽视他们,有意无意间忘记了这些人也有权力享受交通工具。 1.2 易于使用原则 交通工具对所有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必须是可操作的、能安全使用和方便使用的。交通工具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弱势群体使用交通工具的

4、“无障碍” 。基于对这类人群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 ,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使交通内部环境成为所有人群“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1.3 技术针对性原则 无障碍交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要能够成功地实现城市的机动性,对相关交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极其重要。国外关于无障碍交通技术可以分为交通车辆改进技术、交通控制管理技术、交通信息服务技术等等。韩国和日本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成功升级换代了各种残疾人专用车辆。法国和巴西的公共交通工具与其他交

5、通设施紧密结合,实现了交通运行管理与信息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工具无障碍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应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如人流量大、车行道宽、各种交通工具混行等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有取舍地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2 城市公共交通内部环境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无障碍设计定位的主要因素通常包括:使用者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 素、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 使用者因素 使用者因素是设计定位的方向,是公交车无障碍设计过程首先考虑的因素。我国的无障碍公交车使用者是以残障人士为主体的交通弱势群体,为了让他们能够容易地搭乘公交车,设计师必须以交通弱势者的思维模式来设

6、计公交车的每一处细节,为此,设计师在开始进行设计前应该充分了解交通弱势群体的特征,包括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时代观念和心理需求等,并且应充分了解他们对公交车不同功能区的特殊需求。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无障碍公交车才能真正融入到交通弱势群体的使用环境中。设计师还主动邀请不同类型交通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儿童、孕妇、老人等使用者共同参与设计过程,并由他们在不同设计阶段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得设计的中心一直围绕目标用户,设计出来的无障碍公交车也能更加贴近交通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 交通工具内部环境的无障碍设计还要求设计师细心体味各类人群的心理需求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

7、肤和肢体等,都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都有一定的认知能。无障碍交通工具需要符合人们安全、舒适的认知心理。 2.2 审美因素 审美性要求是任何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决定无障碍公交车能否受到目标客户群体欢迎的关键因素。这里的审美不仅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而是以交通弱势群体为主的普遍审美情调,于是探讨和分析交通弱势群体的审美反应就显得相当必要。普通公交车的外观审美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进行,而无障碍公交车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要求,不同类型交通弱势群体会从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个感觉器官来判断公交车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实际使用环境。这就需要设计师深入生活,细致地了解残疾人、老人和儿童等特

8、定交通弱势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才能设计出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的公交车,并在使用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愉悦的情绪。这其中,无障碍公交车内部环境的色彩对使用者视觉和心理的刺激作用远远大于形状,前者能直接、自发、积极地表现情感,这就形成色彩所特有的情感性和表现性。无障碍公交车车厢内的专座和特需区域可使用国际上通用的绿色系以表示安全,特需区域内的扶手则应选择与绿色对比强烈的明黄、浅灰等,诸如此类。 2.3 可持续因素 可持续设计应该考虑合理使用材料,以最贴近自然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以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生态环境友好、符合城市规划和社会价值取向同样是公交环境无障

9、碍设计的重要目标。公交车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程度,恰当的材料选择和技术应用可以减轻公交车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回收性利用和重复设计(改进设计)也可降低公交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组合设计(就是各种类型公交车组成部件可以换用以达到重复使用的效果) 、可拆卸性设计、可折叠性设计等,都可以减少公交车的占地面积,使城市空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绿色公交车首先要求其使用的能源(如天然气、液氢、电和太阳能等)符合低污染和低排放的原则,还要求灵活运用可持续设计意识,即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包括尽量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新材料和新

10、结构以降低物质消耗、便于零部件的回收利用、减少城市空间占用、提高交通通行率等。国外一些汽车公司设计出的新型公交车,提出了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回收概念,即从汽车的设计开始、就注重汽车的可回收性。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能和废液等全部回收,到汽车报废时还能拆解回收,其可回收利用部分按一部汽车的重量计已达 80%,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交车设计中的影响。无障碍公交车设计在考虑可持续影响因素方面,与普通公交车具有一致性。 2.4 经济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无障碍公交车设计的基础因素。任何设计都要考虑社会的经济总体状况水平和目标群体经济状况,我国无障碍公交车设计必须基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

11、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当超前设计。任何脱离现状经济支撑和目标客户需求的无障碍公交车设计都是不可行的。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的进步、加工技术的提高、设计手段的进步这些因素,对于无障碍公交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外部环境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盲道建设不系统 建于人行道上的盲道是我国盲道系统的主体,但这些盲道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构筑物或建筑物所侵占,如报亭、非机动车停车带、井盖、行道树等等,由此而导致的盲道中断使得盲人都不敢在盲道上行走,盲道成为摆设。 3.2 多数人行道未设缘石坡道 传统上,我国的人行道建设在缘石布置上与非经动车道(或机

12、动车道)存在一定的高差,这种高差主要起到了分隔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行人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个高差也对部分残疾人、老人和儿童交通出行造成了不便,有时甚至造成事故。 3.3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没有坡道或坡道的坡度过大 绝大多数城市的人行天桥和地道仅设置步行阶梯,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上下楼梯存在很大的困难,即便个别人行天桥有坡道,但坡道的坡度大大超出了依靠手推残疾车出行的残障人士所能独立上桥的能力。 3.4 交通信号没有声音提示,未考虑视觉残疾人的过街要求 我国城市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时,都以红黄绿作为通行与否的标志,对于一些存在视力障碍的残障人士,这无疑毫无

13、意义。而国外一些无障碍交通坐地比较好的城市,则早已采用声音提示作为交通信号灯的辅助管理措施了。 3.5 缺乏无障碍公交车和出租车 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公共交通工具尚难以满足城市普通居民出行的情况下,更难以为交通弱势群体提供无障碍交通工具,只有北京、上海等个别特大城市有少量无障碍公交车和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 4 结语 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计是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最切实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使残疾人和老年人走出家门能够畅通无阻地参与社会,无障碍公共交通在给残疾人和老年人带来安全、方便的同时,也给全体民众一种全新的感受,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参考文献 1谢谦,王娟.城市轨道交通的无障碍建设J.建筑技术开发,2003. 2潘海啸.城市机动性和无障碍环境建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谢浩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思考J.城市,2008(8):21-22 4毛海虓. 美国面向老龄社会的城市交通对策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 2006, 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