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609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镇化下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摘 要: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之一。当前,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农村经济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以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对该区第一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二者现状分析,探讨城镇化下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农经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5502 近年来,福州市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努力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

2、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福州市下辖 5 个城区和 8个县(市) ,全市城镇化率为 64.75%,五城区城镇化水平为 97.04%。本文以福州市五城区之一的仓山区为背景,就如何提高当地农民持续增收展开探讨。 福州市仓山区位于城区南部,辖闽江入海口处整个南台岛,面积 142平方公里,下辖 5 个乡镇、102 个行政村。2012 年全区户籍人口 48.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8.22 万人,占人口总数 37.61%。现有农村抽样调查住户 50 户,分布在全区 5 个乡镇的 5 个行政村。 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福州市仓山区统计

3、局相关的年鉴及调查资料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来源。调查数据客观反映了仓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及受调查农户的收支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第一产业总量逐年下滑,发展后劲极为乏力 2012 年,福州市仓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4.97 亿元,比增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89 亿元,比减 09%。三次产业比重为0.8956.3642.75,从三次产业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007%,影响 GDP001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日益退化。见图 1: 图 1 仓山区主要年份第一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趋势图 1.2 第一产

4、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渔牧业为辅 “十一五”期间,仓山区第一产业以牧业为重;至 2012 年,牧业逐渐消弱,农业在第一产业中占主导。见图 2: 图 2 仓山区主要年份农业总产值 2012 年,农业占第一产业总产值54.69%,农业生产以蔬菜为主,占农业产值 79.59%;其次是盆景园艺,占 1602%;水果占 2.65%。牧业占第一产业 12.69%,牧业生产构成中奶产品和家禽饲养并重。渔业占第一产业 1687%,以淡水产品养殖为主。 1.3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陷入低谷后呈企稳势头 从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速上看,从“十一五”中期的 1444%下滑到后期2010 年-13.48%。 “十二五”初期有所回升

5、,到 2012 年实现 4.94%的增长。见图 3: 图 3 仓山区主要年份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速率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上看,2010 年跌入谷底,-142%是近六年来最大的环比跌幅,之后跌幅有所收窄,但仍在零下徘徊。见图 4: 图 4 仓山区主要年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率综合以上两图,仓山区第一产业发展速度呈“V”型走势,尽管仍成负增长,但可以预估走出瓶颈的趋势。 2 福州市仓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发展现状 2.1 从总量上看,呈一高一低发展态势 2007 年至 2012 年,仓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环比增长分别为 14.77%、7.62%、11.56%、122%、12.59%。从

6、总量上看,2012 年,仓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福州市 24 个百分点,但低于市区近5 个百分点。具体分别见表 1、图 5。 图 5 主要年份农村调查住户人均纯收入 表 1 主要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年份 福州市 市城区 仓山区 2007 年 6286 8327 8187 2008 年 7142 9617 9396 2009 年 7669 10336 10112 2010 年 8543 11568 11281 2011 年 10107 13257 12657 2012 年 11492 14987 14250 2.2 从发展速度上看,滞后于福州平均发展水平 2007 年至 2012 年,

7、仓山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7%,分别低于福州市 1.1 个百分点和市城区 0.8 个百分点,发展步伐相对滞后。见图 6: 图 6 2007 年-201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发展水平 2.3 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2012 年仓山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7887 元,较 2007 年增长 93.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4250 元,较 2007 年增长 74.0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绝对量和增长速度上与城镇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的剪刀差。见图 7。 图 7 仓山区主要年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2.4 从收入结构上看:工资性收入占主导,一产收入趋零 现行的国

8、家农村住户调查报表制度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的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金额后所剩余的部分。这部分纯收入既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可以用于生活消费支出和储蓄。农户人均纯收入可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仓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见图 8: 工资性收入:近六年,该收入比重值在 58.71%至 6576%区间,一直是仓山区农民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12 年,该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为 58.71%,主要为农户在企业中的劳动所得。从近年发展趋势看,该收入所占比重略有下降。 图 8 仓山区主要年份农民人均纯收

9、入构成图家庭经营纯收入:该收入是仓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第二大组成部分,由第一产业纯收入和非农产业纯收入构成。 “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发展放缓,2012 年,该区农村调查户中无第一产业收入。从事家庭经营按三次产业划分:2007 年,比重是 0.160.110.73;2012 年,该比重是00.250.75。非农产业成为农户经营性收入的来源,六年间的平均增速为 7.02%,但低于农民纯收入的整体发展水平。 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这两项收入构成比重从“十一五”期间的 1112 个百分点提升到“十二五”中期近 20 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了租金收入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转移性纯收入则来源于

10、调查户的离退休金和赡养费。 3 影响仓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从现有的文献研究视角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农户资本要素禀赋、农户经营结构和外部环境。有关资本要素禀赋与农户收入关系的文献主要集中探讨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户经营结构视角的文献主要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非农活动(例如兼业、务工)强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从外部环境视角研究农户收入的文献关注农户收入与所在地区环境的关系。综合上述因素,影响仓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3.1 耕地等农业资源减少,农产量增加的空间有限 在城市化进程推动下,征地拆迁与开发建设步伐加快,自然资源和生产条

11、件受到制约,单纯依靠纯农业生产来提高农民收入的可能性很小。以仓山区农业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为例,可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据统计,此两项指标分别从 1997 年的 3.32 万亩、0.99 万吨降至 2010 年零耕地零产量。一些农业龙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进行飞地种植。 3.2 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上涨难以拉动仓山区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近几年,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推出以及价格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10%以上,特别禽肉类价格上涨 20%以上,但是仓山区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贡献较小。 3.3 政策因素的影响,传统农业结构受到威胁 以福州市现行环保政策

12、来看,为了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仓山区已被列为养殖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按规定被拆除淘汰,这必然影响第一产业的结构和农户的效益。另外,部分村征地拆迁后,缺少村财收入,失地农民数量迅速增加,缺少再就业的信息、技术、金融等服务支持,大部分失地农民技能素质与需求不相适应,存在着较严峻的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再就业形势严峻。 3.4 短期内农业生产效益提高难度大 目前,仓山区普遍存在着承包者和实际劳动作者分离的状态。农民一般将种植业耕作,畜牧业圈养,渔业捕捞等强度大的劳作转包给外来工打理,外来打工者“小富即安”和“小农意识”制约了社会化大生产,也不利于产生规划效益,因此农业效益无法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

13、 4 仓山区发展非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多元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福州市正推进东扩南进,仓山区农业土地资源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民单纯依靠农业生产来增加收入比较困难,因此发展非农经济就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突破口。 (1)推行劳力转移社会化,提高安置就业组织程度。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足劳动力、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区有序转移。大力实施“强二进三”发展战略,健全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就业咨询,特别针对大量失地农民提供供需对接。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

14、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项目建设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扩大和开放个体私营等非公经营领域。以发展特色优势龙头企业为例,突出发展茉莉花茶,推进茶叶产业园集中区和茶叶批发市场建设,形成“基地+产业园区+市场”的农业发展模式,延伸茶产业链,打造提升仓山区茶文化品牌,推动茶旅游及相关产业开发和发展。 (3)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打造城市外围新环境。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利用仓山区特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因地制宜走“以工兴镇” “以旅游兴镇” “以市场兴镇”等小城镇发展道路,形成明显的产业特色。仓山区现拥有

15、 3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此引导村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产业配套,必将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4)加大非农产业扶持力度,拓宽非农产业发展道路。鼓励和扶持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更多服务。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为全民创业提供信息、市场、技术、用工等指导服务。制定有利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道路、农村电网、电信,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为非农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5)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抓住仓山区“城中村”特点,以旧屋区改造为平台,在规划制定上积极与市里衔接,将村庄规划纳入福州

16、市总体规划。坚持生产、民生、生态环境三者并重,重点突出资产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做到近期、中期、远期相衔接,促进更多项目落地开花。可以引导有条件的村进行留用地开发建设单位,利用旧厂房建设文化创意园、进行立面改造引进品牌酒店等方式,加快产业转型,提升产业档次,以此摸索一条具有特色的城中村改造之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1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福州统计年鉴 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陈锡文.权威解读中央农村发展新政策J.半月谈,2010, (2).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朱信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先序J.农村、农业、农民(A 版) ,2007, (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