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莞: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样本1 月 7 日,记者从广东省东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获悉,东莞市2013 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该市 2014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估计,2013 年东莞全市 GDP 达到 5500 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为 9.7%,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十二五”以来年度最高增速。 东莞,一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增长的背后,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视质量为生命线。2003 年,该市提出质量兴市战略;2006 年,东莞获评“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 ;2010 年,东莞在广东省率先启动质量强市工作;2012 年,该市获得首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资
2、格。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对质量工作、尤其是质量强市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菜篮子”作为切入点 东莞市是农产品消费大市,其中蔬菜年消费总量约 150 万吨,生猪年消费 300 多万头,家禽 8000 多万羽。但是,相对消费量而言,因城市化、工业化等方面的原因,农产品自给率明显不足,大部分依靠外地供应,蔬菜自给率不足 30%,生猪及家禽自给率更是不足 10%。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东莞的农产品和生猪,大量依靠外地,质量堪忧。 从 2009 年起,东莞市先后共与省内外 13 个县(市、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认定供莞蔬菜生产基地 21.12 万亩,年供应蔬菜量达 93.31 万吨。针对东莞市农产品生
3、产消费需求实际,在抓好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东莞市加大异地供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保障供莞农产品安全。 按照相关要求,东莞成立了由农业、经信、动物卫生等部门组成的产销联建工作机构,抓好供莞生猪基地的考核认定及产销对接工作。截至目前,东莞已与 39 个市县建立生猪产销合作关系,审核认定供莞生猪基地 564 家,年供应能力 793.4 万头,确保全市生猪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此外,该市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指导督促各镇街、各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蔬菜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由各镇街农业部门督促蔬菜产地所在村、土地发包方与种植户之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
4、目前,东莞市各镇街已落实蔬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各村(社区)共与种植户签订蔬菜质量安全生产协议书1.6 万份、 规范使用兽药饲料承诺书近 2000 份,进一步从源头上保障供莞蔬菜的质量安全。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东莞市的蔬菜产品和生猪产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就有利于东莞市整体农业的发展,为创建“质量强市”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 抓四大质量问题重点 质量,不仅仅是一个工业指标,更是一个幸福指标。东莞,从前几年的质量兴市到质量强市,再到质量强市全国示范城市,使质量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质量强市创造性地延伸和涵盖到四大质量领域,
5、成为实现幸福梦想的民生工程。为此,东莞围绕产品、服务、工程及环境四大主体质量为重点以确保质量强市的有效实施。 落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东莞继续狠抓食品监管,积极配合做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任务;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试点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监控设备的监管工作,不断优化监管模式,保持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扩大定期监督抽查覆盖面,强化后处理力度,科学分析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并遏制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 数据显示,2013 年,市级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 94.78%;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超 95%;2011 年以来,进口商品法检检出率和出口商品法检合格率位列全国前十
6、;万台设备事故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落实推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东莞加快推进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会展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交通服务管理,提升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质量,优化市场环境提升生活服务质量。在 2013 年东莞市人民质量满意度测评活动中,服务质量得分令人满意。 落实抓好工程质量监管。东莞加强材料监督抽检,严把工程材料进场质量关,开展施工现场混凝土试件植入电子标签,加强保障房质量,开展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在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据了解,该市以打造“精品工程、平安工程、阳光工程”三大工程为目标,大中型工程和其他工程建设项
7、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100%。 落实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东莞严格落实环保监管,加快全市 7个环保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加强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治理,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同时,该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2013 年,东莞市采取 8 大措施推动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成功通过环保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据东莞市质监局局长罗晓勤介绍,目前东莞已在会展业、虎门港物流、东城民政管理等行业开展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两家企业荣获
8、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全市省名牌数量达 198 个,排在全省前列。此外,东莞市、镇两级蔬菜和猪肉合格率全部超过 99%,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的整体水平也不断提升。 具体实施阶段,东莞市着力打造层级促进机制。以强镇、强业、强企“三强”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分层级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发挥“强镇”载体引领作用。结合东莞特殊的行政架构和“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要求各镇街完成的规定动作,开展“自选动作” 。 二是发挥“强业”载体服务作用。在家具、玩具、服装等行业启动“强业”活动,建立企业管理交流、质量技术改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 三是发挥“强企”载体示范作用。在 142
9、家标杆企业中积极开展质量提升活动,150 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不断增强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意识。 东莞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该市各个领域的质量水平,让产品更优质、服务更贴心、工程更安全、环境更美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为连接现实与梦想打造一座重要的桥梁。 创新+质量双轮驱动 推“东莞制造” 从总体上看,东莞的质量水平较高,也拥有不少行业的隐形冠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莞制造的品牌形象还不太突出,社会的知晓度还不够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质量强市也是东莞转变形象、展示实力和塑造品牌的良好契机。 同时,东莞是国际制造业名城,每天都有大量产品远销海内
10、外,建设质量强市有助于增加“东莞制造”的含金量和可信度,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和贸易壁垒。 由此,东莞正在走一条以质量强市为切入点,带动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质量振兴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对东莞而言,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精神和梦想。这些认识和行动的产生,将成为东莞开展质量工作的最大财富。2014 年,该市政府一号文就提出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并把质量强市建设纳入了 2014 年的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再次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质量工作将是东莞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抓手。 2013 年 11
11、月底,东莞以高分通过了省强省办组织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预验收,专家组成员建议其立即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正式验收申请。2014 年元月,东莞市副市长张科率队赴北京向国家质检总局专题汇报该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张科汇报了东莞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总体情况。1 月 16 日至 17 日,由国务院参事张纲任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对东莞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行了现场验收。 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验收,专家组对东莞创建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国家验收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张纲认为东莞市的创建工作具有五大特色:一是初步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要素助推转型升级发展的格局,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定位明确、目
12、标清晰、考核科学,成效显著。二是构建了推进整体创建工作的有效体制。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部门协同推进;通过建立四大质量的横向创建体系和强镇、强业、强企的三强纵向创建格局,创建工作立体化、高效化。三是不断创新创建工作的推进机制,通过强化政策保障、财政保障和责任保障,完善政府主导的推进机制;通过引导协会主动参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改革创新探索市场化道路,创新市场驱动的推进机制。四是推动质量文化成为城市共同价值观。凝聚创新和质量两大元素融入质量精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带动全社会关注参与。五是创建工作初步成效已经显现。四大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向好,质量惠民成果不断丰富。 另外,国家质检总局副
13、局长陈钢和总局党组成员、国标委主任田世宏也对东莞的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东莞狠抓质量强市工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充分体现了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特别是“创新驱动 质量引领”的城市质量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强调创新和质量“双轮驱动”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的计划,下一步在质量强市活动中将重点围绕以下三点不断创新: 一是结合东莞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发掘出质量和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改革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提炼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经验和做法。 二是继续研究如何把国家的质量宏观政策更好地转化为社会自发参与、企业自觉落实,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三是要实现质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创新,探索质量建设改革工作,争取多出成效、多出亮点、多出经验,真正体现标杆示范作用。 可以预见,东莞将在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中逐步形成独有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在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实现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方面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成为一个精彩而生动的创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