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干热区番茄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导读:云南干热区夏秋两季露地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番茄疮痂病发生,加上栽培品种抗病性差、栽培措施不当等原因,导致番茄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生产中,应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健壮幼苗、选排水良好的地块作高畦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采用膜下滴灌,并结合药剂防治。 番茄疮痂病首先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南非和美国发生,随后在世界各番茄种植地区蔓延,成为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在降水量较多的热带和亚热带番茄种植区发生更为严重。目前,在云南干热区,除细菌性斑点病、溃疡病外,疮痂病亦是夏秋两季番茄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细菌性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该病害在种植区发
2、生为害逐年加重,一般可造成 15%40%的减产,严重时甚至绝产,并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已成为限制云南热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因素之一。作者就番茄疮痂病的症状、病原、发生条件、传播途径、病害流行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番茄疮痂病防控方法。 1 症状 该病以为害植株叶、茎和果实为主。植株近地面下部叶片先发病,病部初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边缘明显,后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枯斑,中部稍凹陷,周围有黄色褪绿带,病斑扩展常受叶脉限制,病叶逐渐枯黄、卷缩,后期病部干枯变脆脱落;茎部受害,常先于茎沟处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沿植株上、下扩展, 病斑呈长条形,中部稍凹陷,褐色,
3、后期病部木栓化隆起,形成近圆形粗糙枯死斑;果实受害,多于果面形成隆起的圆形白色小点,后病中部凹陷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的隆起环斑,严重时病斑相连为不规则疮痂状大块,以果实着色前和幼果膨大期发病较重。若果实与果柄连接处受害,易引起落果。 2 病原 由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Doidge) Dye.引起,属黄单胞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大小(0.71.0)m(2.02.4)m,无荚膜,无芽胞,在 Tween-80B 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黄色隆起,表面光滑。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3 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病原菌可
4、附着在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长期存活,成为下茬或翌年重要的初侵染源。在大田主要通过雨露、水滴飞溅、灌溉水、未腐熟的土杂肥及不当农事操作等传播,还可以由昆虫介体传播,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残组织上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9 个月以上。室内研究表明,病原菌的发育适温为 2730,最低 5,最高 40,在 56下 10 min 就可致病菌死亡。病原经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叶片, 侵入后在适宜条件下 36 天即可发病,叶片损伤及细胞间充水过多都能加剧病情。田间只要有 10%的植株发病,其产生的菌原量就足够使整块田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害虫为害会给植物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
5、侵入,同时遇夏、秋季阴雨连绵、暴风雨可能引起该病大发生。另外,栽培管理粗放、病田连作、低洼地、土质黏重、积水、窝风或缺肥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4 病害流行因素分析 4.1 品种抗病性差 通过研究和调查发现,目前种植的番茄品种较樱桃番茄缺乏对番茄疮痂病的抗性,如 7728、拉比、威尼斯等主栽番茄品种都易感病,这也是云南热区近年来番茄细菌性疮痂病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 4.2 特殊气候条件 温度高于 15、相对湿度 80%以上时有利于番茄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当植株叶面有水膜 24 h,则有利于病菌侵入和病情扩散。云南干热区夏秋季平均温度在 2023,且雨热同期,为病菌的侵入、病害的发生提供了高温、高湿
6、等有利的条件。由于目前多数主栽番茄品种不耐高温、强光、雨涝,且热区露地栽培病虫害也主要发生在这两个时节,加之暴风雨、害虫造成的伤口,特别是风雨过后,更利于病害发生流行,这也是云南干热区夏秋两季露地栽培番茄疮痂病发生和为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4.3 栽培管理因素 番茄疮痂病菌是一种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的寄生菌,番茄植株的生育状况与其对病菌的抗性有密切关系。肥水供应不足,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害防治不力,病虫及农事操作机械损伤较多的地块,番茄疮痂病发生较重。种植地条件及管理也影响小气候,与病害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杂草丛生、枝叶过于郁闭的种植地,由于田间湿度大、透
7、光差,亦利于疮痂病的发生。种植地的架向与发病亦有一定关系,东西架向比南北架向发病重些。 4.4 连作 在云南热区番茄种植过程中,受地域品牌效应、种植习惯、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市场需求、经济收入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各地番茄栽培多采用重茬种植,使地块土壤菌原大量积累,土壤 N、P、K 比例供应失衡,加之目前生产中大量施用无机化学肥料,土壤酶活性下降造成植株新陈代谢失调,故发病较重。 5 防治方法 5.1 预防要从育苗开始 在有工厂化育苗条件的种植区,种植户应尽量从有实力的育苗企业和合作社购买、订购种苗。无法使用工厂化育的苗子的农户在育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药液浸种,可将种子放入约 50的温水中浸泡 5
8、 min左右捞起,再浸入事先配好、含有 1%高锰酸钾的溶液中约 15 min,最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并风干以待播种;不能使用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土壤或基质育苗,若育苗基质中拌有牲畜粪肥,则需经过充分腐熟才可使用;育苗盘可使用漂白粉溶液消毒,保持洁净或使用全新的育苗盘;尽量避免与辣椒同温室育苗,场地要尽量分开;保持植株间良好的通风,不要让雨、露水长时间凝聚于叶表面,或将叶片保持有水状态的时间降到最短;尽量用雾化水来补充水分,时间以清早为宜;育苗管理过程中,若发现病害,要立即去除感病幼苗并及时喷洒农药。 5.2 选地整地,高畦栽培 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地块作番茄育苗地和栽培地;大田种植时要开挖好腰沟和
9、围沟,作成宽 1.2 m 左右的畦面,相邻种植畦间开深 30 cm、底宽 20 cm 的沟,以利于排水降湿。 5.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松土除草宜浅不宜深,以免伤及根系造成伤口,并防止地块过度缺水或湿度过大;番茄叶片上雨露未干前不宜进行施肥、除草、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以防病害传播;生长期出现中心病株、病枝叶、病果应及时清除,由于该病害一般由植株下部开始向上扩延,及时清理病枝叶不仅可增加通风透光,还可减少病原菌的再次侵染;培土、清除脚叶、打顶等操作应做到先健株后病株;施肥时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 ,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为主,尽量少用化肥,避
10、免偏施氮肥,施足磷、钾肥,增强其抗病性。 5.4 膜下灌水 在有条件的番茄种植区,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仅可合理地节约用水、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田间小气候,还可减轻病虫草的为害。一般于定植前 15 天左右开墒并按地形铺设滴管,上茬杂草较多的地块,可按使用说明喷洒百草枯等除草剂,然后覆盖黑色或银灰色膜,用土把地膜封好、压实。通过提前覆膜结合云南热区夏秋季的高温,可杀死部分病原菌和杂草。采用膜下滴灌可在番茄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需求进行控制,生产实际中也发现此措施大大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流行,值得产区大量推广使用。 5.5 药剂防治 目前在化学防治上,还没有能有效治愈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农药,主要是应用铜制
11、剂进行预防和防治。在植株未发病时可用农用链霉素等进行全株保护性喷雾;在发病始期,可使用铜制剂农药抑制病原菌蔓延,间隔 710 天进行 1 次;发病盛期可适当增大药剂使用浓度和缩短施药间隔期,每 3 天 1 次,连续施药 23 次后观察 510 天,再根据防治效果和病情确定下一个施药周期。通过生产实际,笔者推介如下农药制剂,以供参考。如:77%氢氧化铜 500 倍液、50%琥胶肥酸铜 400 倍液、47%加瑞农(春雷?王铜)600 倍液、90%新植霉素 4 000 倍液、72%农用链霉素2 000 倍液,或 5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 1 000 倍液、20%冠菌清(氢氧化铜)粉剂 1 000 倍液、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等,在病害的化学药剂防治过程中,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应注意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