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债务重组准则的作用及问题1998 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 要求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可以进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但是,一些企业利用会计准中的漏洞进行利润操纵等不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因此,财政部于 2001 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规定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以此来防范利润操纵行为,但效果不明显。于是,财政部于 2006 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重新采用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方法。会计准则作为一项经济制度,它的产生、变更与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本文探讨了债务重组的新会计准则的作用及问题。
2、债务重组的定义 许多学者认为,债务重组是由于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或到期后,因财务困难而引发债务重组的现象,在财务不困难的情况下债务重组现象很少发生,可以不予考虑。因此,1977 年,FASB 年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 号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当用以清偿债务的现金或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时, 可以确认为债务重组。此后,FASB 又在 1993 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4 号债权人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中修订了一些债务重组的问题。我国 1998 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下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
3、出让步的事项” ,这是借鉴的 SFAS 15 的做法。但是,我国没有采用现值技术。因此,此准则比 FASB 发表的 SFAS15 的范围窄。我国在 2001 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定义债务重组是“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 债务重组的方式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006 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 。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新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
4、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转出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重新纳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2.债务转为资本 准则规定:“股份的公允价值与股份的面值( 股本或者实收资本) 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 ”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会准则规定:“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其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将修改条件后的债权以公允价值的方式计量计入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的余额与重组后债权
5、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而计入当期损益。 4.混合重组方式 新准则对于混合重组方式下的债务人与债权人的账务处理的顺序与旧准则的规定基本相同。但新准则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并将差额确为当期损益。旧准则是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将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只有债权人确认损失。 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曾在 2001 年放弃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简化会计实务工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不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企业虚列资产,用所接受的低于债权账面价值的非现金资产价值按照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虚增了企业的资产。同时,很可能为债权人操纵盈余提供机会,债权人将债务重组的损失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弥补而不计入债务重
6、组损失。而且,由于历史成本无法计量没有实物形态的金融产品和通货膨胀的原因,使债务重组中应付的债务的账面价值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不利于真实反映债务重组的实际情况,使债务重组会计实务操作难以把握。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准则也随之全球化。我国加入 WTO 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准则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我国需要引进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计量方式对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进行计量,保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合理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我国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做出规定: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日或债务到期日以后无法清偿债务的,可以以自己的资产清偿债务,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而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则
7、要按所占股份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债权人来说,债权人以接受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而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则以取得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入账。 重组收益确认 2006 年发布的新准则对债务重组规定,若债务人用现金资本偿还债务,应以所支付的现金与债务重组中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进入当期损益。若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则以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债务转为债务人的股份时,将转化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与股本的差额记为资本公积,将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FASB 制定债务重组准则时对重组损益的确认与计量持两种观点:(1)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取得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
8、之差额全部确认为重组损益;(2)将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转让损益,而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重组损益。FASB 采用了第二种观点。 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2006 年,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重组的计量模式。虽然与国际接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漏洞,我国目前市场不完善,许多制度法规都不健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计量对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估计,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够可靠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等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没有一个信息透明的公开活跃的市场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参考依据,公允价值仅凭人为的估计,会产生使信息不客观不真实,容易导致资产
9、的虚增。 解决对策 1.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而言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平台,国内所有地区都以此平台内的信息为依据,进行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评估,在这个信息平台内,由国家统一管理,使资深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防止企业对非现金货币资产进行过高估价,导致资产虚增。 2.对于债务人重组的收益而言 对债务人来说,当债务重组的金额较小时,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很小时,企业可以直接将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重组收益的金额对企业来说影响较大时,企业需要将重组收益分期进行分摊,将重组收益先计入一个过渡账户,再分期将重组收益摊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 。对于金额的判读标准,国家需要规定一个统一标准以防止企业利润操纵。 3.对于债权人重组的损失而言 会计准则规定债权人由于资产重组发生的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资产重组与坏账准备的性质相似,美国 SFAS 也认为资产重组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下的损失,但并不是非正常的损失。因此,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符合国际惯例,我国会计政策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并与国际会计接轨。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