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原因探源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被弱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事实的影响,也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的影响,还有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的影响,更与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有关。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 原因 作者简介:罗萌,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2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向全党提出了坚持“三个自信”要求。我们认为, “三个自信”的
2、最主要依据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新时代,要真正做到坚持“三个自信” ,实现中国梦,首先就必须坚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的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然而,受各方面原因影响,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却一直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的存在 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其实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起伏紧密相关。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质疑和攻击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潮和观点就会纷纷出现。自上个世纪 80年代末以来,随着苏东剧变
3、,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而资本主义世界却通过自身的改良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获得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期,这种对比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尤其是关于“两个必然”的预期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这种巨大的变化无疑会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信仰。这种冲击固然有利于当时的思想解放。但这种急剧的思想解放中已经蕴含着今日的信仰危机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迷茫、怀疑、颓废。目前有人将改革开放以前所有的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彻底否定就是其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无疑也受到了这种虚无主义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各方面体制的不完善,中国的改
4、革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人文精神相对缺、贪污腐败现象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及贫富差距、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等一系列负面现象,这些负面现象直接冲击着本就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的大学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选择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不自信。 二、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企图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消解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自苏东剧变后,无论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保持着从文化价值观方面对中国进行渗透,且愈演愈烈。美国自 60 到 70 年代开始,日益重视思想上对社会主义国
5、家的渗透。正如尼克松所言:“我们同东方接触越多,就会使它受西方榜样力量的影响越大。这样做必然会加强那些正在促成演变的内部势力。这种接触引起种种不受欢迎的对比,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 目前西化和分化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主要是凭借手中的话语霸权,利用宣传工具制造谣言,欺骗舆论,抓住中国社会义发展中的某些失误或曲折,极力把社会主义国家描绘成充满专制和暴政的政体,并大肆宣扬普世价值、自由、人权、民主和宪政等。面对这种隐蔽性很强的斗争,依据自己现有的认识水平和经验,大学生们无法科学而准确地看清西化思想的本质。 三、互联网多元价值观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 目前,
6、网络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信仰选择。正如埃瑟戴森所言:“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 ”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化对马克思主信仰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一方面,西化和分化势力利用他们在互联网方面的主导地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他们或捏造事实、造谣生事,利用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抓住国内某一社会问题,肆意夸大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矛盾,攻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丑化中国共产党史、党和国家领导人;或是直接在
7、网络上宣扬其价值观,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面对这种攻击,尽管中国政府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但由于在网络技术方面先天不足,对网上信息的审查能力和控制力还比较薄弱。大学生如果长期面对这种冲击,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很容易被消解。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信息的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带来的多元价值观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实现对信息扩散的有效控制。伴随着信息的大量涌入,难以控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就目前的中国互联网,除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外,诸如个
8、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小。另外,其它政治思潮如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儒家、保守主义等也不断刺激着大学生的眼球与神经,腐蚀着他们的思想与精神。 在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制度选择、道路选择的说三道四的同时,国内思想界也呈现出一种相对混乱的局面。一些人甚至一些知名学者有意或无意地与西方国家的各种言论相呼应,也开始在网络上,甚至通过一些主流媒体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表示怀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表示怀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随意歪曲和质疑。如针对国有企业的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张维迎等人主张“国有企业的出路就是私有化” ;又如有人在一些网站上或一些平面媒体上宣
9、扬所谓的“普世价值” ,还有人直接将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简单地诠释成“宪政梦” ,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本质等同于普世价值。 ;还有人借文革的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同志,甚至全面否定改革开放前 30 年历史;也有一些人出于维护社会主义的命运的担忧,不敢解放思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不能理性对待,甚至因此直接反对改革开放,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还有一些人不能容忍社会上对毛泽东同志的正常评价,甚至否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和文革的评价,极端者甚至直接用建国后 30 年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 30 多年历史。 面对互联网上如此混乱的价值观,作为互联网
10、主力军的年轻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也由于对中国近现代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再加上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辨清是非曲直的理性判断能力,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制度设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缺乏自信,对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出现的一些曲折和错误,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程中的错误和成就缺乏理性的判断,不能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这就导致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被消解。 四、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模式和体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就其
11、信仰选择而言,无疑与其成长环境有关。大学生由于其学生身份,其成长环境更多地就是其教育环境。因此,目前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也是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的重要外因。就目前不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现实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肯定有不小的责任。 一方面,受功利主义教育观影响,当前高校教育的目标尽管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现实的办学策略中,这个目标已经被就业优先无情地消解了。对于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而言,德育为先这个要求基本没有得到贯彻。因此,在课程设置,人员配备、教学评价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学校的资源都是向专业教育倾斜。在这种理念下,整个学校的教育环境趋于功利化,大
12、学生的信仰教育自然被弱化。 另一方面,在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也存在许多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与生成。 以马克思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它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尽管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但许多改革只是局限于理论上,局限于课题的申报和完成,其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克服: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课程教学空话套话多,对于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焦点关注不多;在教学形式上,传统的填鸭式仍然没有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的主
13、体性发挥多还停留在纸上。对于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大学生来说,这种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和感知习惯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容易使他们对主流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产生逆反心理;二是少数青年德育工作者本身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就存在问题,更是直接给大学生起了一个不好的带头作用。 “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 虽然说目前整个高校德育工作者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素养较好,积极健康向上,信仰马克思主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但少数青年教师确实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一些青年教师包括
14、一些高学历教师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盲目信仰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 ,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示怀疑;有的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不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选择缺乏自信。不仅仅他们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素养存在不足,更致命的他们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自身的这种政治倾向传授给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非毛化、非党化为时尚,在课堂上肆意向学生传播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和观点,严重地误导了大学生政治倾向和信仰选择。 总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造成目前一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
15、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更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打好意识形态的主动战,保证中国高等教育的正确方向,保证当代大学生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成为中国梦的合格践行者。 注释: 韩云川.中美人权之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94 页. 埃瑟戴森著.胡泳等译.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 17-19 页. 陈亮.国有企业私有化绝不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5). 国家荣誉制度当奠基于人类普世价值.南方都市报.12/17/2007. 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南方周末.5/22/200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60 页.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