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0086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及原因分析摘要:介绍钢筋混凝土桥梁工程中常见的裂缝类型,并做了详细分析,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桥梁;钢筋混凝土;裂缝;类型;成因 中图分类号:U663.9+3 文献标识码:A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不易风化,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大量的工程和实践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缝宽0.05mm。 ) ,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不断产生和发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

2、层剥落及钢筋锈蚀,使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本文只讨论后一类型的裂缝。 1、裂缝类型及成因 实际上,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原因。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分类如下。 1.1 荷载引起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及次应力裂缝 2 种。 (1)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如下。 设计计算阶段。结构未计算或漏算;结构计算模式和实际受力

3、不符;结构安全系数不够;设计未考虑施工的可能性;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构造处理不当或结构刚度不足等。 施工阶段。随意翻转、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未对结构做施工机具振动等条件下的疲劳强度验算。 使用阶段。超过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灾害。 (2)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如下。 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人或计算未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 局部应力集中。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

4、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最常见原因。 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遇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如下。 (1)年温差。一年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加以解决,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差裂缝。 (2)

5、日照。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结构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日照和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常见原因。 (3)骤然降温。突降大雨、冷空气袭击、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差裂缝。 (4)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 2.0 m)浇注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可达 70oC 以上) ,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5)蒸气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6)实验研究表明,高温下的混凝土强度随温度的

6、升高而明显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随之下降。由于受热,混凝土体内游离水大量蒸发也可产生急剧收缩而产生裂缝。 1.3 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是由汽、液、固三相组成的假固体(指浇注过程到保养) ,其中尚有未水化的水颗粒,还需吸收周围水分。液、固相间的胶凝体,因水分散失,体积会缩小,引起收缩裂缝。混凝土收缩主要有塑性收缩、缩水收缩(干缩)和自身收缩及碳化收缩 4 种。 (1)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注后约 45h,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而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其产生量级很大,可达 l左右;而其大小与混凝

7、土流态有很大关系,且仅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初期。在骨料下沉过程中着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2)缩水收缩(干缩) 。混凝土硬结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 3) ,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缩水收缩产生量级可达0.02左右。 (3)自身收缩。自身收缩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

8、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导致自身体积缩小。这种收缩与外界温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 ,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 。 (4)碳化收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其中有的在湿度 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加快碳化收缩量级不大,一般不做计算。 1.4 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物中产生附加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1)地质勘查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在没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时就设计、施工,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2)地基地质差

9、距太大。建造在山区沟谷的桥梁,河沟处的地质与山坡处的相比变化较大,河沟中甚至存在软弱地基,地基土由于不同的压缩性能引起不同沉降。 (3)结构荷载差异太大。在地质情况较均匀的情况下,各部分基础荷载差异太大时,也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 (4)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同一联桥梁中,使用不同基础类型,如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或同时采用桩基础但桩径或桩长差别较大时,或同时采用扩大基础但基底标高差异较大时,也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 (5)分期建造的基础。在原有桥梁附近新建桥梁时,新建桥梁荷载或基础处理时引起地基土重新固结,均有可能对原有桥梁基础造成较大沉降。 (6)地基冻胀。低于零度的条件下含水率较高的地基土因冰冻膨

10、胀;一旦温度回升,冻土融化,地基出现下沉。 (7)桥梁基础置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8)桥梁建成后,原有地质条件变化。大多数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浸水后,尤其是素黄土、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基上,上体强度遇水下降,压缩变形加大。在软土地基中,因人工抽水或干旱季节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基土重新团结下沉,同时对基础的上浮力减小。负摩阻力增加,基础受荷加大。 1.5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二氧化碳侵蚀碳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浸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侵入到混凝土中

11、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 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落,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钢筋有效断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 1.6 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温度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变成冰,体积膨胀 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上胶孔中的过冷水(结冰温度在-78oC 以下)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温度低于零度和混凝土吸水饱和是发生冻胀破坏的必要条件。当

12、混凝土中骨料空隙多、吸水性强,骨料中含泥土等杂质过多,水灰比偏大、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力使混凝土早期受冻等,均可导致混凝土产生冻胀裂缝。 1.7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1)水泥。使用不合格水泥出现早期不规则的裂缝。 (2)砂、石。 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砂石的级配差,有的砂砾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 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泥性硅化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则水、硅反应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

13、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在潮湿的地方较为为多见。 (3)拌和水及外加剂。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 1.8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注、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原因而异,比较典型且常见的如下。 (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14、 (2)混凝土震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形成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3)混凝土浇注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注数小时后发生裂缝,即塑性收缩裂缝。(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6)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7)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注时。接头

15、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8)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9)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注混凝土时,因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10)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11)施工前对支架基础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够,浇注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2)装配式结构,在构件运输、堆放时,支撑垫木不在一条垂直线上,或悬臂过长,或运输过程中剧烈颠增;吊装时吊点位置不当而引起结构裂缝。 (13)安装顺序不正确,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14)施工质量控制差。 2、结语 一座桥梁从建成到使用,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某一方面不慎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