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理报告十五大看点解读1.“深化改革”成为最强音 报告: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解读:深化改革,放松管制是去年政府工作重要特点,这一思路将贯穿始终。审批权下放,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释放活力,并督促落实,以改革手段调整结构稳定增长。 2.设置经济合理区间 报告: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
2、丸” ,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解读:上下限合理区间的宏观管理方式是一个创新,保持宏观政策定力十分不易。在潜在增速下台阶,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不再频繁改变政策,而是使用预调微调的办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不会容忍经济大幅下滑,也不会主动放水刺激,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3.推动出口升级 报告: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 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 解读:外贸增长目标 7.5%,连续两年下调(前两年分别为 10%和 8%) ,创近十年新低。客观原因,外部贸易在平衡,内部出口
3、竞争力下降,导致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主观原因,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4.货币政策保持定力 报告: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 M2 预期增长 13%左右。 解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是李克强总理所作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促改革是主线,稳增长是前提,调结构是结果。上下限合理区间管理的宏观管理方式是重要创新,保持政策定力不放水不多打赤字十分不易。 M2 目标连续两年 13%,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我们反复强调宏观管理思路已从“挖坑放水”向“开渠引水”转变,近期
4、的正回购不代表政策转向紧,前期的逆回购也不代表政策转向松,核心逻辑是保持政策定力,不放水、不刺激, “保持松紧适度” 。 5.简政放权,自我革命 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200 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解读:调结构主要依靠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加大审批权下放;财税体制改革要全口径预算管理;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混合所有制,现代企业制度。 6.汇改窗口再次打开 报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
5、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解读:2012 年央行将浮动区间扩大至 1%,并取消强制结售汇,意在加速汇改,但 2013 年全球 QE 带来的热钱涌入迫使央行中断改革。2014年 QE 淡出,汇改窗口已再次打开。近期央行主导人民币贬值以及周小川、易纲等高层密集表态都是预热,预计汇改加速。 7.首次明确区域经济定位 报告: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 解读:首次明确区域经济带
6、定位,要求梯度发展、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带:优先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梯度发展。三大主要经济带形成: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预计首都经济圈规划上半年将出台,成为政策落地最快的区域。 8.对外开放新思路 报告: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解读:对外开放新思路:1、从贸易开放到投资开放,强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加快推进备案制, “大幅下放审批权限” ;3、从接受规则到主导规则,
7、加快双边及多边规则谈判,比如中美、中欧 BIT,中韩自贸区。 9.解决“三个 1 亿人”问题 报告:今后的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 1 亿人”问题,促进约 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再次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具体指标:“三个 1 亿人”要求农民落户,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城镇化的重点在中西部,中西部城镇化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口市民化,要解决户籍制度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公平。 10.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
8、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 4576 亿元,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解读:强调继续“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但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改变。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民间资本发挥更大能量。建议关注相关国企改革,铁路、民营医院等领域的试点改革,未来有望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 11.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新兴产业 报告: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
9、发展。 解读:调整产业结构,新兴产业有进有为,传统产业重组升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明确扶植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淘汰三高产业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再次明确通过环保等标准倒逼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2.首提海洋是宝贵的蓝色国土 报告: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解读:首提“海洋是宝贵蓝色国土” ,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从国防安全角度看,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继续推进防空识别区,变被动为主动。从经济角度看,发展海洋经济,
10、打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环保角度看,严控海洋污染。 13.向雾霾宣战 报告: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解读:政府工作首次强调出重拳治理雾霾,向污染宣战!1、压缩煤炭、节能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加快产能淘汰、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等全方位控制雾霾;2、强调水和土壤污染治理,预计污水治理行动计划将会尽快出台。 14.国防预算提高 12.2% 报告: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 解
11、读:军事国防领域的思路出现较大变化。2014 年国防预算提高12.2%(去年增长 10.7%) ,达到约 8082 亿元人民币,GDP 占比继续提升。我们分析,军事国防思路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军事体制改革和军工产业改革有望继续推进。继续看好军工,从短期的交易性机会转向长期的战略性机会。 15.房地产重保障、抑投机 报告: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 700 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 470 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 解读:房地产工作重点在“保障低端” 、抑制投机:1、今年保障房新开工 700 万套以上(2013 年为 630 万套) ,提高大城市住房保障;2、保障房建设关键要解决资金问题,采用市场化的融资及运作方式;3、强调不同城市分类调控;4、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思路未变。 (作者管清友:社科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盘古智库学术会秘书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宏观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