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概述,蜱螨类在生物分类系统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下的蛛形动物纲,称为蜱螨亚纲。蜱螨类据认为是生物界的最大类群之一,其种类的数量可能仅次于昆虫纲,大约可接近100万种。蛛形动物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成虫有4对足(昆虫3对),身体仅分成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或胸部和腹部亦无分界(昆虫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3部分)。而蜱螨类与其他蛛形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身体分为颚体(在蜱类称为假头,因相当于脑的总神经节不在颚体,而是位于足基节之间)和躯体两部分。,蜱螨类实际应简称为螨类,因为螨(mite)这个词已将蜱包括在内。这是一大群形态极为多样、分布极为广泛、生态习性极为复杂多变的小生物,在以下几个方
2、面与人类的生活相关。1、农业、林业和牧业:如叶螨类、瘿螨类和细须螨类危害农林业,疥螨、痒螨、瘙螨、牦螨类危害牧业等。而植绥螨类、肉食螨类和蒲螨类可捕食叶螨和火蚁等农林业害虫,种类和数量极多的甲螨类可作为土壤的次级分解者而对腐殖质的形成作出很大贡献。2、仓储业:粉螨和食甜螨等可严重危害仓储业。3、美学价值:绚烂的色彩、精致怪异的表皮图案、某些器官和构造的精美的三维结构,这些都可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为人类开阔视野和拓展空间。,4、危害人类健康:(1)蜱类和某些革螨等叮咬人类皮肤,引起瘙痒、过敏和发炎;(2)有些螨类,由于它的叮咬、蜕皮和在多种场所的存在而引发变态反应类疾病;(3)对某些特殊人群的行为产
3、生心理影响,导致恐螨症。(4)是某些最肆虐病原体的最重要传播媒介,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致病原生动物。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蜱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有: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凯撒奴尔森林病、兰加特脑炎、鄂木斯克出血热、西尼罗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播的螺旋体病有:莱姆病、蜱媒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等;立克次体病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通体病、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Q热、落矶山斑点热、钮扣热等;细菌性疾病有:鼠疫、布氏杆菌病、兔热病等;蜱传播的原虫病有:巴贝西原虫病。,蜱,一、生物学特点,蜱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4、。幼虫和若虫的形态及生活方式与成虫相似,它的发育过程为渐进的,相当于昆虫类的渐变态。生活周期长短不一。一般种类一年发生一代,如草原革蜱、残缘璃眼蜱;有的种类一年发生几代,如微小牛蜱一年3代;也有的3年发生一代,如全沟硬蜱。软蜱的生活史一般经过一个月到一年。但在不适宜的条件下有时延长至35年或多至10年以上。蜱类的寄主范围广泛,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根据硬蜱生活史中更换寄主的次数,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有些种类从幼虫发育至成虫都在一个寄主体上进行,称为一寄主型,如微小牛蜱。,图1 一寄主型蜱类生活史示意图,2、有些种类幼虫和若虫在一个寄主上发育,成虫另寻寄主,称为二寄主型,如残缘璃
5、眼蜱。3、有些种类幼虫、若虫和成虫都需要更换寄主,称为三寄主型,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等。有的种类由于不同寄主或自然条件的影响,它可以同时出现二或三寄主型(见图2、3)。,图2 二寄主型蜱类生活史示意图,图3 三寄主型蜱类生活史示意图,蜱类对寄主的专性程度因种类而异。多数蜱类在一定条件下可在非专性的寄主上吸血,但也有些蜱类寄主专性很强,在非专性寄主上虽见吸食,但不能产卵,甚至死亡。蜱类一生中更换寄主,可能由于寄主产生免疫性或该蜱不同发育期的寄主专性的改变。蜱类的繁殖力很强,硬蜱每一雌蜱可产卵数千粒至一万粒以上。软蜱一般产卵一千多粒。有的硬蜱有时行单性生殖,雌蜱未经交配可以产卵繁殖。硬蜱的产卵量与
6、吸血量密切相关,吸血后雌蜱如体重小于正常范围,产卵能力减弱,甚至不能产卵。有时生境和月份对产卵量也有影响。硬蜱产卵时孔区分泌物和金氏器的分泌物混在一起,敷在卵的表面,前者是一种抑制氧化剂,后者可以防止卵失水。,硬蜱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种类多在春季活动,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等;也有些种类在夏季才出现成蜱,如残缘璃眼蜱。硬蜱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全沟硬蜱适应于低温高湿的生态条件,因此在温带的林区最适于它们生存。草原革蜱是典型的草原种类,适于生活在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亚东璃眼蜱是适于高温低湿的种类,它的生活温度的最高阈值达4850,因此它是荒漠地区的主要代表种。软蜱的生态条件与硬蜱
7、不同,它们都在寄主动物的居处生活,由于各种动物的洞穴内的小气候比较稳定,对于它们的生活和繁殖都很适宜。,硬蜱的活动一般在白天,但活动节律因种类而不同。全沟硬蜱的活动节律有两个高峰:午后122时和下午68时。这一活动曲线也反映出该地昼夜小气候的特点,早晨过于高湿低温,不适宜于该蜱活动,正午又高温低湿,活动也受一定影响。草原革蜱整个白天均见活动,但中午气温升高时最为活跃。亚东璃眼蜱也是全日活动型,在夏日炎热干燥的气候,为了寻找寄主动物,长时间地活动在荒漠上。软蜱的活动一般都在夜间,白天隐藏静伏。,蜱类的越冬场所因种类而不同。软蜱主要在寄生动物的居处越冬。硬蜱一般在自然界或寄主上越冬,如全沟硬蜱、草
8、原革蜱等;也有些种类在小型野生动物的洞穴内越冬,如草原硬蜱。越冬的虫态和方式也因种类而异。残缘璃眼蜱在华北地区以饥饿幼蜱在厩舍墙缝周围越冬,也有一部分以若虫期在寄主上过冬。全沟硬蜱的幼蜱、若蜱和饥饿成蜱的耐寒力很强,它们在林区雪被下的枯枝落叶层中度过寒冬。硬蜱各虫期对低温的耐受力是决定能否越冬的主要因素。残缘璃眼蜱的幼蜱不能耐受-20以下的低温,所以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与华北地区不同,它不能以幼虫期在自然界越冬,而全部以若虫期在寄主上越冬。全沟硬蜱未开始发育的卵在-20下经812小时全部死亡,所以在自然界不能度过寒冬。,二、形态简述,身体囊形,分为假头和躯体二部,无头、胸、腹之分(图4)。一般体长
9、2-10毫米,吸饱血的雌螨有的达30毫米(图5)。表皮革质,背面或具骨化的盾板。气门一对,有气门板围绕,位于第4对足基节前外侧或后外侧。第1对足跗节具一感觉窝,称为哈氏器。口器特化,由一对螯肢和一片口下板构成,后者具成列的逆齿。眼1-2对或缺。须肢可见4节,末端无爪。足分6节,末端有爪一对,或具爪垫。硬蜱与软蜱形态有所不同,分述如下。,假头,躯体,须肢,口下板,盾板,图4 篦子硬蜱雄性背面,图5 饱血后的亚洲璃眼蜱(雌性),(一)硬蜱,1. 假头 位于躯体前端。假头基背面呈矩形、六角形、三角形或梯形;其后缘两侧或具向后的角突,称基突。雌蜱假头基背面有一对凹陷的孔区,形状多为椭圆形或圆形,能排出
10、分泌物(图6、7)。假头基腹面较大;其前部靠近侧缘或具一对角突,成耳状突。须肢位于假头基前面两侧,共分4节,第1节很短,第2、3节较长,第4节短小,位于第3节端部的腹面(图7)。,图6 全沟硬蜱雌性背面,螯肢,基突,须肢,孔区,颈沟,盾板,缘沟,当蜱在寄主上吸血时,整个须肢起固定和支柱的作用。螯肢位于假头前方正中,为一对杆状结构,其末端具齿状的定趾和动趾,为切割寄主皮肤之用。每一螯肢外面有螯肢鞘包绕。口下板位于螯肢的腹方,与螯肢合拢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成纵列的倒齿,为吸血时穿刺与附着的重要结构。端部的齿细小,称齿冠。主部齿较大,在分类工作中,常以齿式表示其中线两侧的齿列数,例如3/3,即各侧
11、具3纵列,又如3-4/4-3,即前段各侧具4纵列,以后各侧具3纵列(图7)。,基突,须肢第3节,螯肢,孔区,图7 全沟硬蜱 雌性假头,腹面,背面,须肢第4节,口下板,2.躯体 背面最明显的结构是几丁质的盾板。雄蜱的盾板很大,覆盖背面全部。雌蜱及幼蜱和若蜱的盾板较小,仅占前方一部分。盾板形状一般为卵形或圆形,其上或句花斑。盾板前缘靠假头基处凹入,即缘凹;其两侧向前突出,形成肩突。有些种类具眼一对,位于盾板侧缘。盾板上布有点窝状的刻点。颈沟自缘凹后方两侧向后伸展,一般呈弧形。在盾板侧缘的内侧,通常有一对侧沟。有些种类在躯体后缘具方块形的缘垛,通常为11个。除盾板以外,有些种类背面体缘具有缘褶和缘沟
12、(图4、6)。,躯体腹面(图8)前部正中有生殖孔;其两侧为一对向后伸展的生殖沟。肛门位于后部正中,在肛门之后或肛门之前有肛沟,一般为半圆形或马蹄形。雄蜱在躯体腹面或有各样的骨板,在肛门两侧为肛侧板和副肛侧板。气门板一对,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后外侧。足共4对。各足由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等6节组成。基节通常着生1或2个距。跗节上有环形假关节。跗节末端有爪一对,爪基有发达程度不同的爪垫(图8 )。,图8 篦子硬蜱雄性腹面,基节,转节,生殖前板,哈氏器,股节,胫节,距,后跗节,跗节,假关节,爪垫,爪,生殖孔,中板,气门,侧板,肛门,肛侧板,肛板,假头基,幼蜱和若蜱的形态与成蜱相似,但无生
13、殖孔与孔区;盾板仅覆盖体背前部。此外,幼蜱只有3对足,无气门板。(见图9),图9 亚洲璃眼蜱的幼期,若虫,幼虫,(二)软蜱,假头位于躯体前部的侧面。假头基较小,一般为方形。须肢圆柱形,向下后方弯曲;由4节组成,各节均为长形。口下板不强,其上的齿较小。螯肢结果与硬蜱同。有些种类假头陷于体表的浅窝上,称头窝;在头窝两侧有一对叶状突,称颊叶。躯体无几丁质板,故称软蜱。表皮结构或为皱纹状或为颗粒状,或有乳状突或有圆陷窝。腹面前端有时突出,称顶突。多无眼,或具12对。位于腹侧第1、2对足基节外侧。生殖孔和肛门的位置与硬蜱相同。生殖孔在雌蜱呈横沟状,在雄蜱则为半月状,这是区分雌、雄的主要依据。躯体背腹面有
14、各种陷沟,后部体缘有背腹沟,在腹面有生殖沟,自生殖孔两侧向后延伸;肛前沟横走于肛门之前;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位于肛门之后。气门板小,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前外侧。足的结构与硬蜱相似。但基节无距;跗节和后跗节背缘或具几个瘤突。爪垫退化或缺。幼蜱和若蜱形态与成蜱相似,但生殖孔尚未形成,幼蜱也只有3对足。,三、蜱类标本的采集,(一)游离蜱的采集 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同时也要根据不同蜱种的生态习性,采取相应的采集方法。如全沟硬蜱一般栖息在针阔混交林景观的草地,可用人工拖旗法。即用白布或白绒布作成100X60厘米的一面布旗,窄端插入旗杆,在草地上拖动前行;如遇灌木丛,则手持旗杆在灌木丛上摆动即可。如亚
15、洲璃眼蜱喜栖于灌木丛,调查时可坐在灌丛间的地面上,手持木棍敲打地面,通过感受震动和感受人体的气味,蜱会朝着调查人员坐着的地点,从四面八方爬来,此时准备容器捕捉就可以了。,(二)动物体上采集 在大型哺乳动物体采集时,除采集肉眼观察到的以外,还要用手触摸动物的多毛部位,有时可查到动物毛掩盖下的蜱。从小型动物如啮齿类和鸟类体上采集时,应将捕获动物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白布袋子里,每只动物装一袋,扎紧袋口,带回实验室后检查并采集蜱类。(三)动物洞穴内采集 较大的洞穴可用一长柄的勺子采集洞中浮土,然后在土中采集蜱类标本,对较小动物的洞穴可用探蚤管采集。,四、有关种类介绍,1、全沟硬蜱 体长中等,未吸血虫体约2
16、.53.5毫米。须肢细长,圆桶状。躯体背面有缘褶。足基节具一细长的内距,雌的其末端达基节前1/3,雄的略超过基节前缘。假头基腹面的耳状突钝齿形。生活于温带的原始林区,在针阔混交林出现最多,为优势种。成蜱在春夏季(46)月活动,幼蜱和若蜱在温暖季节(410月)出现。一般3年完成一代,有时延长至4或5年完成一代。以未吸血的幼蜱、若蜱和成蜱在自然界过冬。寄主范围很广,成蜱寄生在大型哺乳动物,经常侵袭人,造成伤害;幼蜱和若蜱寄生在小型哺乳类和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和新疆;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该蜱是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不仅在越冬期能保存病原体,并能经变态期和经卵传递。(见图10、
17、11),图10 全沟硬蜱的背面,雌性,雄性,图11 全沟硬蜱的雌性,气门,跗节IV,足基节,假头背面,假头腹面,2、草原硬蜱 须肢粗短。假头基突缺如。耳状突短小如脊状。足基节I后内角细窄,但不形成距突。爪垫短,不及长爪长的1/3。生活在草原地区。主要寄生在旱獭、狐、獾等洞穴型兽类,在寄主洞穴内常发现。温暖季节(58月)发生最多。为古北区的广布种,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和西藏等地区;国外广布于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国家。(见图12、13)该蜱与鼠疫传播有关,病原体能经卵传递。,图12 草原硬蜱的雄性,腹面,背面,图13 草原硬蜱的雌性,跗节IV,跗节 I,气门板,腹面,假头及盾板,3、
18、嗜群血蜱 假头钝楔形,须肢后外角明显突出。雌蜱盾板近于圆形;须肢第2节与第3节的外缘几乎等长。雄蜱须肢顶端向内侧弯曲呈钳状;口下板齿式为6/6。为林区种类,多见于针阔混交林和沿河林。成蜱自春季至秋季活动,以5、6月数量最多。生活史周期约为二年。成蜱常寄生在大型哺乳类动物,也侵袭人。幼蜱和若蜱寄生于小型哺乳类动物及鸟类。常见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的林区;国外分布于日本、苏联、伊朗以及中欧、西欧一些国家。能传播森林脑炎、Q热、北亚斑疹热、鄂木斯克出血热等疾病。(见图13、14),图14 嗜群血蜱的雄性,假头腹面,腹面,背面,图14 嗜群血蜱,雄跗节 I,雌跗节IV,雄气门板,雌气门板,雌性假头及
19、盾板,雌性假头腹面,4、草原革蜱 盾板亚圆形,宽阔,其上珐琅彩明显。足转节背面的距短,末端圆钝。雌蜱足基节外距短小,末端不超出该节后缘。雄蜱气门板背突较直而短,达不到盾板边缘。为典型的草原种类,以干旱的半荒漠草原数量最多。成蜱活动季节主要在春季,以4月数量最多;幼蜱和若蜱在夏秋季出现。一年发生一代。以饥饿成蜱在自然界过冬。成蜱主要寄生在各种家畜和大型野生动物,也侵袭人;幼蜱和若蜱寄生在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型兽类。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国外记录见于蒙古、苏联。该蜱可以传播北亚斑疹热和布氏杆菌病。(见图15),图15 草原革蜱,雄性背面,雌性假头及盾板,5、亚东璃眼蜱 体型大。足粗壮,各
20、关节有明显的淡色环,背缘也有明显的淡色纵带。盾板上刻点稀少。颈沟长,呈斜沟形。雄蜱气门板呈烟斗状;盾板后中沟与后侧沟之间的细刻点稠密。雌蜱孔区中等大小,间距窄,等于或小于其短径的一半。生活在荒漠或半荒漠草原。成蜱310月均见活动,但春夏季出现最多。为三寄主型。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饥饿成蜱在自然界过冬。成蜱寄生在大型家畜和野生动物,常侵袭人;幼蜱和若蜱寄生在小型野生动物,分布于内蒙古和西北地区;国外记录见于蒙古、苏联。该蜱为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介,病原体并能经卵传递。(见图1618),图16 亚东璃眼蜱雄性背面,图17 亚东璃眼蜱雌性假头及盾板,图18 亚东璃眼蜱,雄性肛侧板,雄性气门板,雄性足基
21、节,雌性气门板,6、血红扇头蜱假头基六角型。盾板上刻点以细的居多。雌蜱侧沟长,延至盾板后侧缘。雄蜱肛侧板窄长,其内缘突角不明显,生活在农区或野地。为三寄主型。在华北地区,活动季节自5月至9月。以饥饿的成蜱在自然界过冬。主要寄生在犬上,也常寄生在绵羊和其他家畜上,在狐、野兔等野生动物上也有发现,有时侵袭人。为世界性广布种,在我国大多数省区都发现。(见图19、20)该蜱可以传播Q热和北亚斑疹热病原体。,图19 血红扇头蜱雄性,跗节IV,假头及躯体背面,气门板,肛侧板,图20 血红扇头蜱雌性,跗节IV,气门,足基节,假头及盾板,(7)波斯锐缘蜱 躯体卵圆形,前端不突出。口下板稍窄长,其顶端约达须肢第3节前缘。背面体缘呈小方格形,每一方格具一根小刚毛。须肢后毛长。气门板较小,肾形。常栖息于鸡窝、鸟巢及附近房舍、树木的缝隙内。主要寄生在家鸡和其他家禽以及麻雀、燕等鸟类。经常侵袭人,伤处红肿发炎,严重时引起恶心、发热等全身症状。昼伏夜出,寻找寄主吸血,但幼蜱的活动不受昼夜限制,除冬季外全年均见活动,以温暖季节数量最多。广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大多数省区也发现,以华北和西北地区最为常见。据报道,该蜱可传播Q热病原体。(见图2123),图21 波斯锐缘蜱雄性背面,图22 波斯锐缘蜱雄性腹面,图23 波斯锐缘蜱,雌性背面体缘,雌性侧面体缘,雄性假头,雌性假头,雌性跗节 I,雌性跗节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