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2结构域: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结构域。 3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凝固: 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若将 pH调至等电点 ,则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再溶
2、于强酸或强碱中,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二、填空题 1.人体蛋白质约占人体干重 _,根据化学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 _和 _两大类。 2.多肽链结构通常把 _写在左边, _写在右边 ,其结构具有 _性。 3.单纯蛋白质由 _、 _、 _、_、 _、 _等元素组成,常根据_的含量来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为 _ 和 _。 . 5.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即 _,其连接键为_;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单元有 _,_,维持其稳定的键为 _;维持三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 _, _, _,另外 _也很重要;四级结构即 _,维持其结构均为 _。 三、选择题 1.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3、: A. 胱氨酸 B. 谷氨酸 C. 瓜氨酸 D. 蛋氨酸 E. 丝氨酸 2. 下列哪种氨基酸为非编码氨基酸: A. 半胱氨酸 B. 组氨酸 C. 鸟氨酸 D. 丝氨酸 E. 亮氨酸 3. 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无 L型与 D型氨基酸之分: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亮氨酸 D. 丝氨酸 E. 缬氨酸 4. 天然蛋白质中有遗传密码的氨基酸有: A. 8 种 B. 61 种 C. 12 种 D. 20 种 E. 64 种 5. 测定 100 克生物样品中氮含量是 2 克,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大约为: A. 6.25% B. 12.5% C. 1% D. 2% E. 20% 6. 蛋白质分子
4、中的肽键: A. 是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 -羧基形成的 B. 是由谷氨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形成的 C. 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D. 是由赖氨酸的 -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 -羧基形成的 E. 以上都不是 7. 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 CNCCNCNCCNCNCCNC- B. CCHNOCCHNOCCHNOC- C. CCONHCCONHCCONHC- D. -CCNOHCCNOHCCNOHC- E. -CCHNOCCHNOCCHNOC-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A. 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 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
5、 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D. 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E. 分子中的共价键 9. 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盐键 B. 氢键 C. 疏水键 D. 二硫键 E. 肽键 10. 蛋白质分子中 -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 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B. 靠盐键维持稳定 C. 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D. 多为左手螺旋 E. 以上都不是 11.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 A. -螺旋 B. 双螺旋 C. -片层 D. -转角 E. 不规则卷曲 12. 维持蛋白质分子中 -螺旋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是: A. 肽键 B. 氢键 C. 疏水作用 D. 二硫键 E. 范德华力 13. 主链骨架以 1
6、80返回折叠,在连续的 4个氨基酸中第一个残基的 C O与第四个残基的 N H 可形成氢键的是: A. -螺旋 B. -折叠 C. 无规卷曲 D. -转角 E. 以上都不是 14.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 具有三级 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活性 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 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5. 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是: A. 二硫键 B.盐键 C. 氢键 D.范德华力 E. 疏水作用 16.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是:
7、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7.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亚基间不存在的化学键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8. 下列哪种蛋白质具有四级结构: A. 核糖核酸酶 B. 胰蛋白酶 C. 乳酸脱氢酶 D. 胰岛素 E. 胃蛋白酶 19. 不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A. 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 B. 一定有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的亚基 C. 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 D. 一定有种类不同,而数目相同的亚基 E. 亚基的种类,数目都不一定 20. 对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发现: A. 只有一个自由的
8、-氨基和一个自由的 -羧基 B. 只有自由的 -氨基,没有自由的 -羧基 C. 只有自由的 -羧基,没有自由的 -氨基 D. 既无自由的 -氨基,也无自由的 -羧基 E. 有一 个以上的自由的 -氨基和 -羧基 21. 蛋白质的 pI是指: A. 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时溶液的 pH值 B. 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时溶液的 pH值 C. 蛋白质分子不带电荷时溶液的 pH值 D. 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 pH 值 E. 以上都不是 22. 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A. 分子不带电荷 B. 分子带电荷最多 C. 分子易变性 D. 易被蛋白酶水解 E. 溶解度增加 23. 已知某蛋白质的等电点为 6.8
9、,电泳液的 pH 为 8.6,该蛋白质的电泳方向是: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C. 不能确定 D. 不动 E. 以上都不对 24. 将蛋白质溶液的 pH 调节到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 A.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 B.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 C.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 D. 可使蛋白质表面 的净电荷减少 E. 以上都不对 25. 已知某混合物存在 A、 B 两种分子量相等的蛋白质,A的等电点为 6.8, B的等电点为 7.8,用电泳法进行分离,如果电泳液的 pH值为 8.6 则: A. 蛋白质 A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B. 蛋白质 A向负极移动, B 向正极移动
10、 C. 蛋白质 A和 B都向负极移动, A移动的速度快 D. 蛋白质 A和 B都向正极移动, A移动的速度快 E. 蛋白质 A和 B都向正极移动, B移动的速度快 26. 当蛋白质带正电荷时,其溶液的 pH: A. 大于 7.4 B. 小于 7.4 C. 等于等电点 D. 大于等电点 E. 小于等电点 27. 在 pH8.6的缓冲液中进行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质分为 5 条带,从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 、 、 A B. A、 、 、 C. 、 、 1 、 A D. 、 、 、 A E. A、 、 、 28. 蛋白质变性后将会产生下列后果: A. 大量氨基 酸游离出来 B. 大
11、量肽碎片游离出来 C. 等电点变为零 D. 一级结构破坏 E. 空间结构改变 29.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蛋白质一级结构破坏 B. 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D. 辅基的脱落 E. 蛋白质水解 30. 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 破坏 B. 失去原有生物学活性 C. 溶解度增大 D. 易受蛋白水解酶水解 E. 粘度增加 31. 关于蛋白质变性后的变化哪项是错误的: A. 分子内部非共价键断裂 B. 天然构象被破坏 C. 生物活性丧失 D. 肽键断裂,一级结构被破坏 E. 失去水膜易于沉降 32. 关于蛋白质变性叙述正确的是: A.
12、 只是四级结构破坏,亚 基的解聚 B. 蛋白质结构的完全破坏,肽键断裂 C. 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沉降的蛋白质也不一定变性 E.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而沉降的蛋白质一定变性 33.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 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 粘度下降 C. 溶解度增加 D. 颜色反应减弱 E. 原有的生物 活性丧失 34. 蛋白质变性时,被 -巯基乙醇断开的化学键是: A. 肽键 B. 疏水键 C. 二硫键 D. 离子键 E. 盐键 35. 蛋白质分子中引起 280nm 波长处光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 丝氨酸上的
13、羟基 B. 苯丙氨酸的苯环 C. 色氨酸的吲哚环 D. 半胱氨酸的巯基 E. 肽键 36. 有关蛋白质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溶液的 pH调节到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容易沉降 B.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蛋白质沉降 C. 蛋白质变性后,由于疏水基团暴露,水化膜被破坏,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透折的方法将小分子杂质除去 E. 在同一 pH溶液,由于各种蛋白质 pI 不同,故可用电泳将其分离纯化 37. 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蛋白一定凝固 B. 蛋白质凝固后一定变性 C. 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D. 变性蛋
14、白一定沉淀 E. 变性蛋白不一定失去活性 38. 下列不属于结合蛋白质的是: A. 核蛋白 B. 糖蛋白 C. 白蛋白 D. 脂蛋白 E. 色蛋白 B: A. 赖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脯氨酸 E. 亮氨酸 1. 碱性氨基酸是: 2. 含巯基的氨基酸是 : 3. 酸性氨基酸是: 4. 亚氨基酸是: 5. 含非极性侧链氨基酸的是: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超二级结构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6. 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7. 是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8. 是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和相互作用: 9. 是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15、: A. 蛋白质的等电点 B. 蛋白质沉淀 C. 蛋白质的结构 D. 蛋白质的四 级结构 E. 蛋白质变性 10. 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相等时的溶液 pH值是: 1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其生物活性称为: 12. 蛋白质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 A. 亚基 B. -转角 C. -螺旋 D. 三股螺旋 E. -折叠 13. 只存在于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的是: 14. -角蛋白中含量很多的是: 15. 天然蚕丝中蛋白含量很多的是: 16. 在 脯氨酸残基处结构被破坏的是: 17. 氢键与长轴接近垂直的是: 18. 氢键与长轴接
16、近平行的是: A. 四级结构形成 B. 四级结构破坏 C. 一级结构破坏 D. 一级结构形成 E. 二、三级结构破坏 19. 亚基聚合时出现: 20. 亚基解聚时出现: 21. 蛋白质变性时出现: 22. 蛋白质水解时出现: 23. 人工合成多肽时出现: A. 0.9%NaCl B. 常温乙醇 C. 一定量稀酸后加热 D. 加热煮沸 E. 高浓度硫酸铵 24. 蛋白质既变性又沉淀: 25. 蛋白质既不变性又不沉淀: 26. 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 27. 蛋白质变性但不沉淀: 28. 蛋白质凝固: A. 氧化还原作用 B. 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C. 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 D. 紫红色 E. 紫蓝色
17、29. 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的功能是: 30. 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是: 31. 与蛋白质功能活性 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32.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 33. 蛋白质和氨基酸与茚三酮试剂反应呈: C: A. 甘氨酸 B. 丙氨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 属于 L- -氨基酸: 2. 非极性氨基酸: 3. 有利于 -折叠的形成: A. 蛋白质变性 B. 蛋白质沉淀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4.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可引起: 5. 紫外线照射可使: 6.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 pH 值,使其达到 pI,可引起: 7.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可引起: A. 色氨酸
18、B. 酪氨酸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8. 蛋白质对 280nm 波长紫外光吸收依赖于: 9. 核酸对 260nm 波长紫外光的吸收主要依赖于: 10. 具有紫外光吸收能力的是: 11. 5 位羟化后脱羧可生成神经递质的是: A. 变性 B. 复性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2. 加热可引起蛋白 质和核酸: 13. 退火又称为: 14. 变性、复性在蛋白质中: 15. 变性、复性在核酸中: A. 肽键 B. 氢键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6. 蛋白质一级结构含有: 17. 核酸一级结构含有: 18.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键为: 19. 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稳定的键为
19、: 20. 血红蛋白中: 四、问答题 1. 何谓蛋白质变性?影响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2. 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水溶性会降低? 3. 举例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1.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共价键断裂,天然构象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系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开,使其空间结构松解,但肽键并未断开。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一是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2. 三级结构以上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主要靠疏水键和其它副键,当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
20、下变性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疏水键、二硫键以及其它次级键断裂,空间 结构松懈,蛋白质分子变为伸展的长肽链,大量的疏水基团外露,导致蛋白质水溶性降低。 3. 牛胰核糖核酸酶溶液加入尿素和巯基乙醇后变性失活,其一级结构没有改变。当用透析法去除尿素和巯基乙醇后,牛胰核糖核酸酶自发恢复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此例充分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第三章 酶 一、名词解释 1. 酶: 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 2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用透析或超滤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的辅助因子。 3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方法将其除去的辅助因子。 4 酶的特异性:
21、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常将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 5.必需集团: 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 6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中彼此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特定空间区域。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7酶原: 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质称为酶原。 8 酶原激活: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9同工酶:是 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 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10全酶:由 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11变构调节:体内一些
22、代谢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调节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构象变化并改变其催化活性,对酶催化活性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12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以调节代谢途径,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13可逆抑制: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此种抑制采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恢复酶的活性。这种抑制称为 可逆性抑制。 14 Km值:是 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15最适温度: 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16 最适 pH: 使 酶催
23、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 pH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 pH。 17激活剂 :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18 抑制剂 :凡能有选择地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但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做酶的抑制剂。 19酶的 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的正常底物结构相似,抑制剂与底物分子竞争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 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20 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其他位点可逆地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催化活性降低。此种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同时酶与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这种抑制
24、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21酶的 国际单位: 是 指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 1 mmol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亦称国际单位。 四、问答题 二、填空题 1.酶与疾病的 _ 、 _和 _有密切关 系。 2.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酶浓度成 _关系,而与底物浓度呈现 _关系。 3.竞争性抑制是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 _部位,这种抑制可以通过增加 _来解除。 4.酶对 _的 _性称为酶的专一性 ,一般可分为 _, _, _。 5. _、 _、 _、 _ 是酶促反应的四个特点。 *6.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 _关系 ,此时酶促反应属于 _ 级反应。 *7.酶被底物所饱和
25、时 ,酶促反应表现为 _ 级反应。 *8.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酶与其结合后 ,使酶底物的 Km 值 _,但 Vmax 不变。 9.白化病的发病是缺乏 _ 所致。 三、 选择题 A 型题 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有辅酶 B酶的催化作用与其空间结构无关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酶不能在 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2对于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酶对底物都有绝对特异性 B有些 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作用 C酶的催化活性都与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D所有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E酶只能在中性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3关于酶催化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具
26、有高度特异性 B催化反应所需要的条件温和 C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D催化效率极高 E催化作用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4 下列哪种酶属于结合酶: A脲酶 B核糖核酸酶 C胃蛋白酶 D脂肪酶 E己糖激酶 5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A酶蛋白形式存在 B辅酶形式存在 C辅基形式存在 D全酶形式存在 E酶原形式存在 6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单独存在时酶无催化活性 B二者形成的复合物称全酶 C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D辅助因子可以是有机化合物 E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 7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化学本质不同 B免疫学性质不同 C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D理化性
27、质不同 E生物学活性不同 8全酶中决定酶催化反应特异性的是: A全酶 B辅基 C酶蛋白 D辅酶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酶活性中心的构成 B决定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 C包括辅酶和辅基 D决定反应的种类、性质 E维生素可参与辅助因子构成 10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 A高度特异性 B高度催化效率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改变化学反 应的平衡点 E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11对酶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合基团在活性中心内 B催化基团属于必需基团 C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 D空间结构与酶催化活性无关 E底物在此被转变为产物 12酶催化作用的机制是: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反
28、应的自由能 C降低产物的热能 D增加底物的热能 E增加反应的自由能 13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 A降低反应的 自由能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D升高活化能 E升高产物能量水平 14酶的特异性是指: A与底物结合具有严格选择性 B与辅酶的结合具有选择性 C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D在细胞中有特殊的定位 E在特定条件下起催化作用 15乳酸脱氢酶只能催化 L-型乳酸脱氢,属于: A绝对特异性 B相对特异性 C化学键特异性 D立体异构特异性 E化学基团特异性 16加热后,酶活性降低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酶水解 B酶蛋白变性 C亚基解聚 D辅酶脱落 E辅基脱落 17含有唾液淀粉酶的唾液
29、透析后,水解能力下降,其原因是: A酶蛋白变性 B失去 Cl- C失去 Hg2+ D失去酶蛋白 E酶含量减少 18全酶是指: A酶蛋白 -辅助因子复合物 B酶蛋白 -底物复合物 C酶活性中心 -底物复合物 D酶必需基团 -底物复合物 E酶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复合物 19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具备: A酶分子结构完整无缺 B酶分子上所有化学基团存在 C有金属离子参加 D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团 E有辅酶参加 20酶催化作用所 必需的基团主要是指: 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位于活性中心,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 C与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 D维持酶空间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E构成全酶分子所有的基团
30、 21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 A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碱性基团 D酸性基团 E疏水基团 22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可以没有活性中 心 B都以 -SH或 -0H 作为结合基团 C都含有金属离子 D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E以上都不是 23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 80时, Km等于: A S B 1/2 S C 1/3 S D 1/4 S E 1/5 S 24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速度的 25时, S等于: A 1/4 Km B 3/4 Km C 2/3 Km D 1/2 Km E 1/3 Km 25当 Km 等于 1/2 S时, v等于: A 1/3 Vmax B 1/
31、2 Vmax C 2/3 Vmax D 3/5 Vmax E 3/4 Vmax 26同工酶是指: A酶蛋白分子结构相同 B免疫学性质相同 C催化功能 相同 D分子量相同 E理化性质相同 27 Km 值是指: A v 等于 1/2 Vmax 时的底物浓度 B v 等于 1/2 Vmax 时的酶浓度 C v 等于 1/2 Vmax 时的温度 D v 等于 1/2 Vmax 时的抑制剂浓度 E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8酶的 Km值大小与: A 酶性质有关 B酶浓度有关 C酶作用温度有关 D酶作用时间有关 E环境 pH 有关 29酶的 活性中心内,能够与底物结合的基团是: A结合基团 B催化基
32、团 C疏水基团 D亲水基团 E以上都不是 30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 A诱导契合学说解释 B中间产物学说解释 C多元催化学说解释 D表面效应学说解释 E邻近效应学说解释 31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 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结构的关 系 B B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空间结构的关系 C酶促反应速度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D酶促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E不同酶分子间的协调关系 32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的条件是: A底物被酶饱和 B反应速度达最大 C酶浓度远远大于底物浓度 D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E以上都不是 33 v Vmax 后再增加 S, v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A部分酶活性中心被
33、产物占据 B过量底物抑制酶的 催化活性 C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所饱和 D产物生成过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E以上都不是 34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 A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 C酶的结合部位全部被底物占据,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D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 E形成酶 -底物复合体增加 35关于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在短时间可耐受较高温度 B酶都有最适温度 C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降低 D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快 E以上都不是 36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 A直线 B矩形双曲线 C抛物线 D钟罩形曲线 E S形曲线 37
34、关于 pH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与酶蛋白和底物的解离无关 B反应速度与环境 pH 成正比 C人体内酶的最适 pH 均为中性即 pH 7左右 D 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E以上都 不是 38关于抑制剂对酶蛋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酶变性而使酶失活 B使辅基变性而使酶失活 C都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D除去抑制剂后,酶活性可恢复 E以上都不是 39化学毒气路易士气可抑制下列那种酶: A胆碱酯酶 B羟基酶 C巯基酶 D磷酸酶 E羧基酶 40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中毒属于: A不可逆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可逆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反竞争性抑制 41可解除 Ag2+、 Hg2+等重金属离子对酶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A解磷定 B二巯基丙醇 C磺胺类药 D 5FU E MTX 42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可结合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 A 丝氨酸残基的 -0H B半胱氨酸残基的 -SH C色氨酸残基的吲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