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措施【摘 要】现浇楼板板底出现裂缝是混凝土施工通病之一。裂缝的成因也比较复杂,有设计、施工、使用等因素,也有材料、温度变化等方面的问题。文章通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混凝土现浇楼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1 引 言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楼面体积较大,受力复杂,所以混凝土的结构主体有非常多的质量问题存在。其中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对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裂缝是一个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 裂缝的成因分析与防
2、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 在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诸多原因中,设计因素占相当大的比例,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楼板的强度。对于设计中配筋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楼板设计负筋设计一般平行于楼板四边,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会影响楼板转角对角线方向上的整体受力,可以在楼板的四个角落位置加强配筋设计,采用双层、双向的配筋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建筑结构外墙变形对楼板产生的拉应力影响,可以有效防止 45斜角方向楼板裂缝的产生。 2.2 施工方面 (1)混凝土质量 当前在房屋建筑中,楼板施工普遍已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现浇。在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设立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抽检制度,对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商品
3、混凝土坚决不予以进场。同时,在预拌商品混凝土订购时,应针对不同施工部位的具体要求,对混凝土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可按下式计算: s(t)=s,(1-ae-bt) (1) 式中:s,实验室标准条件下的收缩终值; a,b实验常数; t收缩时间。 (2)施工进度的影响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进度之间的矛盾。一般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 67d 一层,有时甚至 23d 一层。有的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的 24h 以内,就忙着吊装钢筋,进行大规模的钢筋及模板作业。由于大开间楼板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大,收缩应力往往在约束力薄弱处(即在跨中 1/3 范围内)集中释放,
4、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更容易引起不规则的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结构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有: 施工进度是当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房屋建筑尤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与质量之间总有不能完全协调的问题,工程需要赶工,很多项目 23 天就能完成一层楼的施工,这就为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虽然现在有很多外加剂可以缩短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但混凝土在终凝会仍会经历一个徐变过程,在这个阶段混凝土内多余水分会蒸发、碳化,加之大面积楼板总收缩值比较大,收缩产生的应力往往集中在约束力薄弱处释放。很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
5、一天后就在楼板上进行大规模的钢筋吊装及模板作,楼板受到重力荷载和冲击引起不规则裂缝。而且这种裂缝属硬伤,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永久性裂缝。对于这类型的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混凝土 24 小时以上的养护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后 24 小时内可以进行定位、放线、测量等准备工作,但不允许进行钢筋、模板的吊装,24 小时以后才可以分批吊装钢筋进行绑扎,但不可集中堆放,要分散施置,并且要做到轻放轻取,降低对楼板冲击振动力。到 72 小时以上才可以进行大批量的钢管吊卸和模板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同样不能集中堆放,减少楼面静载。对大开间部位的材料吊卸堆放区域的模板支撑在搭设前,就应预先采用加密
6、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 800mm)和格栅等措施,以增加模板支撑刚度及抗冲击振动能力,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模板加以保护,使上部应力及时扩散,防止裂缝的发生。 (3)预埋管线的影响与防治 在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管线的集散处是楼板裂缝密集产生的地方。在高层建筑中随着住户用电量的增加,在楼板施工中预埋管线的直径也越来越大,在开间宽度大、管线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受拉方向,加之预埋管线处混凝土截面少,楼板就相对薄弱。当混凝土产生收缩徐变时,楼板内部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楼板裂缝。所以,在进行管线敷设施工时应采用放射形分布,管线尽量避免平行排列或立体交叉穿
7、越;对于多根管线的集散处,要增设垂直于管线的抗裂钢筋网。确保管线底部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密实。 (4)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护及养护措施 楼面钢筋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防止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变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有合理的保护层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楼板下层的钢筋网主要是靠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来确保保护层控制。由于楼板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在各工种交叉作业及浇筑时,容易因施工人员踩踏等因素造成弯曲、变形、下坠。在上下层之间设置小撑马(马蹬)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在实际施工中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施工时应要
8、求:下层钢筋必须设置混凝土垫块,且保证纵横向间距1m,梅花形放置;双层钢筋之间必须设置小撑马(马镫) ,其纵横向间距700mm,特别是对于 8mm 一类的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600mm,才能保证现浇楼板的质量。 2.3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是最常见的病害,也是最难控制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在养生期内部温度升高较快,而混凝土表面散热条件好,热量可以快速释放,温度上升较慢。内部和外部温度一旦产生变化,混凝土就会随之变形。若变形受到约束,则在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力强度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即产生裂缝。 3 裂缝产生后的补救措施 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完全避免确实很难
9、做到,但只要做好每个施工环节还是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裂缝产生时应先分析裂缝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再采取相对应的补求措施。 3.1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1)表面裂缝 在楼板裂缝中,一般小于 0.30.4 mm 的不活动浅裂缝是不会影响结构安全的,这种称为表面裂缝,也可以视为无害裂缝。这类型的裂缝只会影响到外观和美观,所以采用环氧水泥砂浆或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进行表面涂刷封闭处理即可。 (2)非贯穿裂缝 非贯穿缝通常是指宽度大于 0.5mm 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对非贯穿裂缝应采用磁感仪检测板中受力钢筋配筋情况,检测表明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
10、要求。采用填充法修补,具体做法是沿裂缝将混凝土凿成 U 或 V 形槽,槽宽和槽深分别不小于 15mm 和 20mm,然后用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填充,并粘贴纤维复合材以封闭其表面。如凿开后发现钢筋已锈蚀,应先将钢筋除锈并作防锈处理后再做填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钢筋混凝土楼板纵横向裂缝及线管裂缝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经过仔细分析开裂原因,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尽量防止这类裂缝的出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树立企业形象,维护住户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长.建筑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工业建筑.2009.7. 2 刘文挺,黄承速.混凝土现浇楼盖裂缝的成因和控制J.混凝土.2002 年,第 5 期. 3 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C,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