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7906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内在机制研究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要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而发展农村市场是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就必须加快完善我国现代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有鉴于此,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以及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市场体系;流通;消费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21-02 消

2、费、投资、出口常被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地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经济增加一直都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消费对经济拉动的效果并不明显。然而,投资离不开消费,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只有实现收入提高扩大消费才有持续投资的能力;出口受进口国消费情况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消费市场萎缩,市场趋于饱和。可见,消费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核心动力。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消费都是经济的最主要拉动力。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具有很强的潜在购买力,居民的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

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3 以上,因此,要扩大内需,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需要,就必须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要,推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一、制约我国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 关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通常会想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增强农民的购买力。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底的问题确实是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原因之一,农村居民收入低导致农民的消费需求被抑制,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限制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保障民生、缩小城乡差距,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

4、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低、农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品需求增加。尽管如此,农村相对于城镇,居民消费需要仍有更大的挖掘潜力,不仅仅在于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还有一定的差距,更主要的在于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相比仍比较落后。我国农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多成分、多渠道、开放式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但仍存在农村市场网络发展并不健全、市场秩序管理相对混乱、农村消

5、费环境差等问题,使得农民“卖难” 、 “买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并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目前农村流通体系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1.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在面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采取优先发展城市和工业的策略,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政策偏向于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支持城市的发展。国家通过片面发展城市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农村的发展,从而形成城乡巨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政府关注三农问题,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

6、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依然远远落后城市,农村居民消费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例如供水条件、道路交通条件、供电设施、通信网络等不完善,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的提升,并且抑制了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消费配套设施的缺乏,影响着农民对冰箱、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制约着农村家电市场的扩大。并且由于农村市场商品配套服务系统不完善、缺乏现代化的商品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等问题,使农民对消费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顾虑重重,农民消费的热情受到抑制。 2.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和流通方式落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商品销售网点都集中在城市,农村

7、的销售网点较少。农民的消费的渠道主要以集贸市场为主,平日的生活用品则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式的便利店。农村市场经营的主体是个体工商户,大多经营方式落后、经营规范小、经营条件简陋。由于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的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经营的商品种类较少,不能承担起农村商品流通的任务,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导致农村的产品在加工、运输、经营及仓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阻碍了农村市场商品的流通,影响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发展。并且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缺少固定的商品销售网点,农村市场布局分散、缺乏合理性,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商品供应体系,农民“买难”的问题还经常出现,有些情况下农民要想买“大件”要跑到城里,再加上我国农村

8、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农民消费的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3.农村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 我国由于目前农村市场主要以集贸市场为主,参与主体则主要是个体工商户。集贸市场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力的市场监管及整治、严密的商品质量检测及相应的商品检测设备、专业人员等,导致农村市场秩序混乱。加上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通较底决定农民消费水平不高、自我权利保护意识淡薄,许多不法商人将农村市场当做“假货集散地” ,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进行非法倾销,致使近年来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掺假、使假屡见不鲜,严重危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而农村市场经营主体主要是个体工商户,

9、并且农村很多干部又重生产而轻消费,导致农村市场规模小、没有形成系统的销售服务体系。农民在购买产品时质量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得到保障,没有配套的售后维修网络,农村的售后服务体系与城市市场比相距甚远。大部分农村销售市场没有售后服务,即便有售后服务还存在维修费用较高、解决问题滞后等问题。农村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这些都会打击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举措 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农村市场,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那么,应该怎么加快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10、加快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市场商品的流通,不利于农村市场发展。我们应该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仓储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尤其是应该加强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不仅有助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还有助于促进更多种类的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完善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市场的商品流通。 2.加快农村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的转变 农村市场的流通方式要从集贸市场等传统方式向连锁经营、物流通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转变。这样可以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农民在农村市场就可以买到与城市市场同等价位且质量相当的商品,送货上门等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

11、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成本,满足了农民的消费需要,提高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3.培养农村市场新的经营主体 当前我国农村市场经营主体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这不利于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我们应该加快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店等农村市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并通过现代管理方式连接不同的零售网点使之形成一体化经营,以加强农村市场资金、商品、物流、信息等方面的融通。这样,可以增强农村市场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农村市场的服务能力。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系统化不仅可以扩大市场的经营范围,还可以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改善消费环境,让农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加快农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12、4.政府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 要想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不只要求农村市场本身要加快建设,而且要求政府也要健全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加快有关农村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出台,明确对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市场准入标准,完善监管体系,保证农民的生产安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制定相应政策扩大对农民的贷款,使农民有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相关举措J.改革与开放,2010, (8). 2 陆俞廷.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之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 (4). 3 钟劲松.基于扩大内需的农村市场建设J.江苏商论,2009, (9). 4 袁翠红.发展现代流通网络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J.现代商业,2010, (17). 责任编辑 王 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