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罩面设计中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摘 要:本文针对多条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罩面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关标高调整、病害治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公路罩面技术调整病害处理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罩面工程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投资大的路面维修养护工程。如何处理好由于罩面所引起的路面标高的调整、罩面前原有路面病害的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对症有效、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则是路面罩面设计工作中首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罩面设计中常见的
2、几个技术问题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罩面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标高调整问题: 由于罩面导致路面标高的调整,以及由此而涉及到路缘(肩)石、防撞护栏标高的调整,上跨构造物净空的限制,桥面与路面在伸缩缝处的衔接,互通区收费站、服务区、主线收费站广场等衔接部位的处理,纵横断面的恢复与调整等。 2、原有路面的病害治理问题: 路面罩面之前,首先应对原有路面的病害进行综合治理,其中包括对路面内在的结构强度不足、水稳性恶化等路段的处理,桥涵结构物桥面铺装层病害的治理,以及各种路面病害的挖补处理等。 三、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案 1、标高调整问题的处理方案: (1)平侧石标
3、高的调整: 可考虑将原有平侧石拆除,其下铺设一定厚度(根据罩面层的厚度确定)的砂垫层。 (2)上跨结构物净空的限制: 上跨结构物净空的限制包括上跨分离式立交、互通区上跨匝道桥、龙门架式或单悬臂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电子警示屏等一切由于罩面可能引起的影响净空要求的结构物。对于上跨分离式立交、互通区上跨匝道桥等永久性结构物,可以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在满足最小坡长、竖曲线半径、长度等要求的基础上,将受净空影响的路段范围之内的原有路面适当铣刨之后,再铺筑罩面层。对于龙门架式或单悬臂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及电子警示屏等结构物,可适当调整其高度以满足净空要求,如在基座处设置垫块提升标高,或适当调
4、整标志牌的安装高度、位置等。 (3)桥面与路面在伸缩缝处的衔接: 原则上应对特大、大、中桥的桥头及桥面内原有的毛勒式伸缩缝的标高不进行调整,主要是考虑桥面铺装的加厚将引起桥梁恒载的增加,且拆除与安装伸缩缝的施工难度及对交通的干扰等因素。因此,就需要在桥头一定范围内采取顺坡的方式予以处理。 对于中、小跨径的结构物,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视恒载增加情况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关系而定。对影响不大的中、小结构物可考虑桥面铺装与两端路面统一顺接铺筑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对于计算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结构物,其桥面铺装应不再加厚,可考虑以桥头标高为控制点,在桥头一定范围内进行顺坡处理的方案。 (4)互通区收费站、服务区、主
5、线收费站广场等衔接部位的处理: 由于互通区收费站、服务区、主线收费站广场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范围一般不涉及这些区域,可只考虑在与其衔接的一定范围的路段内采取顺坡方式予以处理。 (5)纵横断面的恢复与调整: 对于纵断面,原则上应保持现有纵坡不变,以原有桥梁结构物毛勒式伸缩缝的标高为控制标高进行纵断面拉坡设计。在局部细节的处理上,如桥面与路面在伸缩缝处的衔接部位,受上跨构造物净空限制的路段,与互通区收费站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衔接部位,以及由于不均匀沉降、路面搓板、拥包、推移等引起的纵坡变化部位等,均可考虑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顺坡的方式调整纵断面。 对于横断面,原则上应保持原有路拱横坡及超高变坡方式不
6、变,在满足沥青混凝土罩面层最小铺筑厚度的基础上,将原路面的车辙隆起、推移、拥包等部位先行铣刨处理之后,再进行罩面层的铺筑。 2、原有路面的病害治理问题的处理方案: (1)路面结构性强度衰变路段的处理: 对于局部零星路段已出现路面结构性强度衰变的情况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从路基的稳定、水文地质状况入手,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的加固补强设计,如路基注浆、路面翻修等,以切实保证罩面层铺筑在一个坚固稳定、结构强度可靠的下承层之上。 (2)桥涵结构物桥面铺装层病害的治理: 虽然大、中型桥涵结构物一般不进行罩面层的铺筑,但如果桥面铺装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如车辙、推移、拥包、修补不良等透水性病害,
7、也必须在罩面设计中,将上述桥面铺装层病害连同路面病害统一进行彻底的挖补处理。为增强桥面铺装防水效果,亦可采取在桥面上全断面铺筑微表处等预防性养护措施。 (3)原有路面各种病害的挖补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22001)对沥青路面罩面的施工做有如下的规定: “对确定罩面的路段,在罩面前必须完成翻浆、坑槽、严重裂缝、沉陷、拥包、松散、车辙等病害的修复工作,并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罩面不应铺在逐年加厚的软沥青层上,也不应铺在和原沥青路面结合不好、即将脱皮的沥青罩面薄层上,应将其铲除,整平后,再进行罩面。 ” 因此,进行路面罩面设计时应考虑在罩面层铺筑施工之前,本着“彻底挖除
8、,不留后患”的处理原则,采取相应措施对路面现有病害进行有效的挖补治理: 裂缝:对于原路面的裂缝病害,应根据其宽度及两侧破损程度分别予以处理。对于两侧尚未出现啃边、破碎现象的裂缝,可采取开槽灌注密封胶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意应采用标准槽非帖封的方式,以防止罩面后出现“软弹”现象;对于裂缝两侧已经出现啃边现象的裂缝,应彻底清除松动的边缘部分,适当灌注稠度较低的热沥青后,再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入缝中并捣实;对于裂缝两侧已经出现一定宽度网裂破碎带的裂缝,应彻底挖除破碎带范围内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必要时还应挖除基层)后重新铺筑,为防止横向裂缝的反射,对于基层顶面的裂缝在开槽灌注稠度较
9、低的热沥青、沥青砂之后,再在裂缝两侧铺设一定宽度的玻纤格栅。若基层已出现松散破碎,则一并予以挖补处理。 车辙:对于车辙的处理,结合各高速公路以往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到车辙发展的速率和趋势,对目前发生明显变形的上、中面层采取挖补的方式予以处理,挖补宽度为一个车道宽;对于一般车辙路段则采取挖补上面层的方式予以处理,挖补宽度为一个车道宽。层间均匀洒布一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 网裂、沉陷、唧浆:对于已发生网裂、沉陷、唧浆的部位,其面层和基层往往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松散破坏。因此,应对该部位的面层和发生松散破坏的基层进行彻底的挖补处理,处理深度应保证彻底清除松散软弱夹层。对于小面积的基层挖补填补材料可考虑
10、采用贫水泥混凝土来代替原有的水泥稳定碎石,喷洒透层油后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局部性的坑槽、推移、修补不良、拥包等:对于发生此类病害的部位,由于病害产生和影响的深度较浅,考虑到挖补质量等因素,应将该部位一定范围的面层挖除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 桥头跳车:在铺筑罩面层之前,应将出现明显桥头跳车现象的局部路段路面进行适当处理。 四、结语 以上仅仅归纳总结了路面罩面设计中的两类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案,具体选用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总之,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罩面设计涉及面广、限制和影响因素多,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取长补短,进而发现和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