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生态资源评价导向下的规划以校园规划为例(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以及人居生活环境理念的转变和发展,校园的自然生态资源合理规划成了校园规划的热点。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简要介绍了自然生态型校园的特点以及基于自然生态评下导向下的校园规划设计原则,第三部分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实现自然生态校园的规划做了探讨,以期能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自然生态 资源 评价导向 校园规划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表征:一是由于校园作为整体人群素质相对较高的密集地,不仅重视自然环境,而且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因此校园的生态
2、规划与其他地区的规划相比,效果相对较高;二是在相同的地域范围内,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因为其他人造环境的使用效率要低于校园的使用效率。在这种特征下,校园规划要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其中,基于自然生态资源评价导向下的校园规划,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1 自然生态型校园的特点 校园是进行文化学习、文化交流的空间,兼顾了教学与生活,因此,为了让广大师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型环境进行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在对校园进行规划时,要以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充分结合实际状况,依托校园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在规划中,以植物造景为主,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建筑物、道路以及各种植物,实现校园生态
3、化规划的目标。自然生态型校园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一个自然生态型的校园,首先,其建筑布局、道路布局以及植物布局,都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例如功能分区明确;校园道路的系统便捷、合理、完整,道路使用效率最大化,步行以及非步行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得当;栽种的植物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各种生活娱乐设施配套合理,方便教师与学生的生活购物以及休闲放松。 第二,绿色。从建筑材料上看,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尽量采用各种无公害的建筑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的材料;从校园污染上来看,例如噪音、污水排放以及垃圾等等,都要实现绿色处理,使校园形成一个优美、宁静、干净的生态系统,使师生在一个生
4、态友好型的环境进行工作和学习。 第三,循环。一个生态校园的内部绿化,要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循环的功能,使之自成网络系统,实现循环存在,始终发挥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的作用。 2 基于自然生态评下导向下的校园规划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以人作为主体的,因此,在校园的自然生态资源评价的导向下,校园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中,要结合师生的文化素质、年龄特征以及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和生理需求,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教师与学生工作、学习、交往、观赏以及锻炼的需要。例如,根据不同的年龄需求,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根据审美习惯以及文化特征,合理设置各种园林山水景观以及其他设施布置,要
5、注重材料的质感应用。2.2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在校园内也不例外。以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结合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在校园内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与布局,同时可以加强对植物空间层次的划分,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数量,使采用的植物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营造出一个健全、稳定、和谐的生态型校园。 2.3 人文景观与时代特征结合的原则 由于校园的文化特性,因此在进行校园的自然生态规划中,对校园内的人文景观以及时代特征,要提高重视度并加以表现。第一,要结合自身校园文化以及各学科特点,在校园景观中加以展现,两者融会贯通,使校园文化更加突出;第二,注重与时代的结合,校
6、园内的植物选择,要注意植物的阶段性,以确保校园四季色彩丰富,同时建筑的风格与植物的配置等,要做到多种有一,一中有多,人文特性与时代特征和谐相融,协调一致。 2.4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要完成自然生态资源导向下的校园规划工作,可持续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点。通过实现功能区单元的弹性生长,以保证自然资源得到应用的保护,同时循环利用能源,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最终实现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如何实现自然生态校园规划 3.1 构建整体生态网络 校园规划,既包含了校园空间结构,也包含了校园氛围。因此,规划生态校园,就是构建一个整体生态网络,使校园空间结构富有特色,校园氛围良好,有感染性。构建整体生态网络一方
7、面作为校园规划的一个整体指导思路,对校园规划的方向起着指引的作用;另一方面构建整体生态网络又是一个需要实实在在去实践才得以实现的规划想法,所以应该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以及校园投入应用以后制定的校规中,得到保证。例如,校规规定不可以在校园内行驶大型机动车辆,不仅减少了噪音影响,也减少了校园空气污染,对校园的整体氛围以及校园生态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合理利用土地 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使土地空间实现格局的最优化,其主要理论依据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其中,这个理论被认为是生态学上最优的景观格局。因此,在校园的规划中,应该加强对校园土地的集中与分散的规划。例如,为了保证大型植被的完整,使其
8、美化功能、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的应用与发挥,在校园规划的方式选择中,就应该采取集中使用土地的方式;在某些人群活动较为频繁和密集的区域,应该以小型斑块的形式或者廊道的形式,在相应的区域植入斑块,例如在滨水区或者宿舍区用做休息的斑块植入。在规划中,加强人工斑块与自然斑块的结合,可以提高斑块抗干扰的能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型植被保留与小型斑块植入,既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也美化了校园,提高了校园的生态观赏性。 3.3 注重构建校园绿地系统 校园绿地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包括了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块状地绿化、建筑周边绿化、水面绿化以及屋顶绿化等等。这个具有整体性的绿化系统,所包含的植物物种也是多种多样,因此
9、,在规划生态校园、进行校园绿地系统的构建时,要注重保护物种、景观的多样性以及异质性,以恢复、建立某些生物群落,维持校园生态的稳定性。同时校园以人的活动为主,因此在规划中,还要注重其功能性。例如,注重构建一个适合休息、学习的空间;注重对校园生态质量的管理,保护各种植被;实现整体系统的参观、游览趣味性。 3.4 建筑实现生态化 自然生态资源导向下的校园规划,必须实现建筑的生态化。第一,提倡节能建筑。某些校园进行规划时,由于迷信所谓的“风水”而随意改变建筑的座向,极大的浪费了各种资源。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校园的地理位置,采取正确的座向,保证光照的充足,开窗面积要适当,以提高建筑的通风、采
10、光作用,减少空调、光管的使用,减少能源的浪费。第二,提倡建筑功能的适当混合。结合校园的人文特征以及自然特征,一方面保证建筑适应自然、保护自然,一方面又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最终通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实现建筑的生态化;第三,提倡有机利用以及有机更新。校园内的有价值的老建筑物以及其他废弃的建筑物,可以通过修复或者改造,重新实现功能利用;在修复和改造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态技术,使温度适宜,同时提高校园的绿化率。结束语 在自然生态资源评价的导向下,对校园进行规划,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我们应该结合校园特点,根据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原则,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从而实现生态型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梅.生态优先导向下的山水城市新区规划以靖西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9) 2 黄净萍.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