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在快速建设的当中,结构设计是重要的一个专业,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对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要求更高。本文就抗震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是目前建筑业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家围绕各种抗震结构的分析阐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观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平时,没有灾难时,看似无关紧要,但是一旦震灾来临,就面临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把正视建筑物设计的抗震问题,端正态度,积极主
2、动地探索减震措施。 1 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中抗震概念设计一般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不被传统的、盲目的计算机数据验算分析所拘泥,而是依据当地的地震灾害资料以及长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经验而形成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相应的总体布置以及一些部分构造,从而来确定分析的过程。建筑结构中抗震概念设计展现了设计人员对于地震知识以及当地地震的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同时,这也凸显了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时的创新能力。 2 抗震设计的原则 每一个东西的设计都需要遵循它的要求以及原则,所以,抗震设计也应该遵循它独特的要求以及原则。同时它是一种
3、细致但模糊的设计过程,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所以在对于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2.1 选择场地 在选择工程的场地时,应该先了解、掌握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以及地震的相关资料,这样在选择工程的具体位置时,把工程要求同当地的地质资料以及地震的相关资料相结合,从而做出安全的、稳定的判定,合理的选择工程的场地,避开那些地质条件不好的场地。若场地中的地质条件不能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并且还不能避免时,相关人员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2.2 选择建筑布局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要尽量避开那些比较复杂的平面布局,建筑的平面布局整体性要求较强,并且还应该对称、简单等。建筑平面
4、布局的形状变化一定要均匀,尽可能的避开形状突变现象的发生。 2.3 选择抗震材料 选择抗震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同施工质量都要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抗震材料的性能指标一定要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4 选择建筑结构中的抗震体系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它能使地震荷载的传递路径较为明确。对抗震体系进行明晰的计算,能从一定程度上掌握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同时,抗震防线的设置应该层次分明,各个防线都应该拥有相应的耗能以及变形能力,从而避免因为局部的破坏而破坏建筑结构的整体。对于那些薄弱的环节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防范。 4 如何设计抗震 4.1 结合建筑物构造 建筑使用的混凝土是根据钢筋砼构件的截面高度比取值
5、的,所以混凝土最小配筋率受控以承重柱的受压比。所以,由此限制房屋的高度与层数,或者在纵横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者是必要的防震缝等可以达到抗震的目的。又如把建筑构造柱延伸到建筑物顶部,和顶部的梁接在一起,能大大增加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对建筑本身也产生巨大作用。 4.2 结合结构性能标准 建筑物通常在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时通常都存在一定高度安全性,这是结构抗震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所以,结构抗震通常以施工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地震强度作为设计施工的标准。同时,有些建筑也许会受到风力的影响,风力给了建筑细小的水平振动,是建筑结构发生细微改变,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有较完善的结构性能标准,这
6、样建筑才能满足更高的抗震要求。 4.3 结合施工地点和计划设计抗震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貌特征,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需要根据当地的施工场地来确定设计方案。这样建筑就会有较好的基础。另外,考虑周围的建筑密度以及相对邻楼的距离也会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5 抗震方法 5.1 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不光能减轻地震对建筑物上部的损坏,而且能对室内的设施进行保护。隔震有很多种,按照隔震层位置不同可分为地基隔震,基础隔震,层间隔震,悬挂隔震等几种。下面将对几种技术进行分析。 (1)地基隔震 地基隔震通常隔震层设置在基础以下的地基中。历史上采用过糯米垫层或砂垫层,也有通过使用一层软粘土、一层土工布、一层砂土的方
7、法来吸收和减弱地震波,是地震波的能量得到衰减。但是这样的方法容易受到自然条件或者是时间变更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而造成抗震性能降低。现代已经有通过设计使用改性沥青阻尼隔震垫来减弱地震波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抗震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是通常隔震层设置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通过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来减弱地震的影响,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规则或者是低层或中层建筑结构,但是对于的高层的效果较差。基础隔震通常包括粘弹性隔震,滑移隔震,摩擦摆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形式。通过这样的方法,减震效果通常可达 8%60%。 (3)层间隔震 层间隔震一般用于旧房加层或
8、者是抗震加固。一般通过利用原结构的加层或者是隔热层,适当改建,从而达到减震目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在原结构上安装由质量和隔震装置组成的系统,地震发生时,通过该系统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达到减震的目的。 (4)悬挂隔震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质量一般是承受在地基上,通过悬挂减震,将主体的质量全部或大部分转移到悬挂装置上,地震能量对建筑主体产生不了惯性力,这样就可以起到隔震的作用。一般我们看到的大型的钢筋悬挂体系就是这种装置的应用。一般的悬挂机构分为主框架和主结构,主框架和一般的框架结构大致相同,主结构采用钢索或吊杆悬挂,用以承受主体的质量,减少地震作用的传递。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桥梁,火电厂
9、的锅炉架当中,在城市中的楼层也可用这种方法,成功的案例是香港的汇丰银行的新大楼。 5.2 消能技术 消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建筑结构的附加阻尼来减少地震的反应。这种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从新建筑的设计到旧建筑的加固,都可以使用。这种技术不光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更适合钢结构,高耸结构。对于上述所说的对建筑上部结构不适用隔震方法,这种技术能产生很好的弥补。 通过用特殊的设置构件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相对于传统的完全依靠结构本身或是通过节点的延性耗散来消耗能量,先进了不止一点。这种消能装置的消能效果往往与消能装置的种类有关,摩擦阻尼器,塑性消能器磁流变阻尼器等都是效果不同的阻尼消能装置,依据不同的建筑结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结构。 6 结束语 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是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也是涉及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 必须把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 参考文献: 1 郑建杨. 建筑物结构抗震若干问题探讨J. 科技风, 2010( 6) 2 李若冰.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措施探究J. 建筑技术,2010( 2) 3 陈庆金. 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抗震措施的应用J. 科技导刊, 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