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248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劳动价值的虚拟性与实体性摘要:广义劳动价值系自然劳动价值。狭隘劳动价值包括物质劳动价值和精神劳动价值,主要指人为的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实体价值和虚拟价值相结合的“二性一体”或“二位一体”的价值存在和运动形式。研究劳动价值,特别是研究虚拟劳动价值抑或精神劳动价值,是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劳动价值;虚拟性;实体性;广义虚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45.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3)03-0023-06 一、引言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反复佐证了一个真理:实践是人的本质。显然,人的劳动(包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是实践的表现形态。

2、从这一意义上理解,人的实践价值便是劳动价值。劳动价值亦有广义与狭隘之分。广义劳动价值系自然劳动价值。如人们收藏的硅化木,往往看不出任何人的劳动价值之痕迹,但实际上,它却在历经了上亿年的“物化”劳动後,成为了现代人的精神享受品。这种“物化”劳动形成的价值,当属广义劳动价值范畴;狭隘劳动价值,主要指人为的劳动价值。人的物质劳动实践和人的精神劳动实践,均属人的劳动价值范畴。 显然,劳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存在于所有物类,甚至包括一切精神领域。因此,将劳动现象价值化,劳动价值概念化和观念化,则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行为。广义的劳动价值,无疑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现象及其效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

3、价值并不是人类特有的专利。人类确证劳动价值这一基本事实,并且使用“劳动价值”这个概念,则是从威廉配第作出“劳动为财富之父,土地为财富之母”的论断开始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即劳动价值到底是实体价值,还是虚拟价值,却从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其实,片面地强调劳动价值仅仅是实体价值,或仅仅是虚拟价值,都是错误的。 林左鸣先生认为:在“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价值理论的出路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生活对象化才是人类活动的最一般图式,劳动对象化只是生活对象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重新梳理和确立科学的研究立场,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研究“新经济” ,重新界定价值的概念、源泉及实现方式,使价值理论能够

4、贴近和指导实践人绝不只是以劳动,而是以自己的全部生活来与世界进行交往的;人也绝不只是以劳动,而是不断将自己生活的全部价值要素来与世界进行交换的。价值不仅是劳动所创造的,而且是社会生活过程所赋予的,价值的本质既是狭义范畴的劳动一般,也是广义范畴的生活一般,财富是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的结合,财富本质是对象化于一定形式上的人类和谐生活的一般性,人类和谐生活对象化的凝结不仅仅表现为物化的,而且表现为非物化的形式。受此启发,本文认为,研究劳动价值,特别是研究虚拟劳动价值抑或精神劳动价值,是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劳动价值是实体价值和虚拟价值相结合的“二性一体”或“二位一体”的价值存在和运动形式

5、,而且,从人类所需的效用与价值视角考察,劳动价值最重要的特征,还是它的虚拟性。 二、劳动价值从虚拟到实体的客观存在 (一)广义劳动价值的自然虚拟本性 自然广义的劳动价值的最早起源,是从虚拟价值开始并演进为现实的劳动实体价值,再转化为劳动虚拟价值的。这一事实可以从史蒂芬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即由一个半径为零的质点,爆炸而形成一个宇宙得到证实。同时,对于这一理论,欧洲人用强子对撞机,在地下实验室试验成功,并进行了可靠的确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再追及宇宙以上的自然情境,即自然的形而上学领域,情况也必然如此。这就表明:广义的劳动价值,在自然本质和自然本性上是虚拟的。这就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证

6、明的:物自体不可知。也就是说,只不过我们对价值的物自体并不知道而已。当然,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则用“尚未知”来表述更为合适。 (二)狭义劳动价值的价循环链 那么,狭义的人类劳动价值情形又如何呢?同样,人是自然的产物。即是说,人也是被自然创造出来的万物之一种,是被创造者。一方面,人必然和万物一样,从自然起源的无中生有(实际上是从隐有到显有)而来。亦如道德经所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法则,看不见,即是无。那么,反过来,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居于“道”之上,是“道”的创造者。并且,前者是价值的分折性,後者是价值的综合性。另一方面,人必然又是一个

7、实实在在的现存实体。亦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样,没有人的物质实体存在,劳动价值则无以依附和寄托。所以,我们观察和认识劳动价值,也就必须遵循劳动价值自身的内在法则。 第一,虽然劳动价值的自然历史起源是从无到有,即从虚拟而来。但是,人的现实劳动价值,首先必须存在于劳动者这个实体上:一是作为劳动价值的物自象即物现象,也即人,是一个事实上的现实价值主体。这个价值主体,本身就是自然广义和抽象劳动价值人格化的产物。同时,这个自然劳动价值人格化的产物。一方面,它自身作为自然产物的必然价值结果,既是一个现实的价值实体,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再生价值和传承代际价值的实体;另一方面,它还是一个可以用内在价值力外部化

8、,作用于自身以外的对象的价值实体。这种价值实体所产生的“力”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价值。二是作为人的劳动价值所发挥的作用,即作用于劳动对象所显现的效用即价值,也和万物一样,仅仅是从自我保存原则出发的价值自利行为。离开这一价值自利行为,劳动价值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包括我们每个人,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是自我封闭的一个价值运动圆周,其价值的支出和收入最终等于零。这就是史蒂芬霍金的“一个封闭的宇宙自身的能量为零”的“宇零定理” 。劳动价值亦如是。起源于虚拟,表现于实体,回归于虚拟。 第二,虽然人的劳动价值既是自然产出的价值,又是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效用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却不能无中生

9、有。也就是说,当自然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万事万物及其价值以後,在万事万物自身的价值再生产,以及该价值的效用作用于它的对象时,它不能从无到有的,而只能从有到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自然的创造才能从无到有,被自然所创造出来的万事万物,自然并没有赋予这种能力。这就是说,被创造者没有创造功能和创造力量,不能替代创造者。当然,对于人的劳动价值来说,也必然如此。一方面,人的劳动价值实体即人,是由人的连续不断的产出而代际繁衍的。没有这一代际繁衍,人的劳动价值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链条必然断裂,甚至劳动价值根本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价值力或作用力,也即效用力,从其自身的有限性的整体上看,是

10、不可持续的。但是,从劳动者生命周期的劳动过程看,事实上它又是可持续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上游的价值供给。比方说,一个人能够通过劳动,使用自身的效用力,即价值力去耕田种地,是因为他吸收了早先的粮食的营养价值。这种上游供给的营养价值,又是人在此前将种子播种到地里,种子在土壤中吸收肥料、空气、阳光所致。这些要素,就是上游的价值。从下游看,人所吸收的营养价值,一部分转化为再劳动的价值力,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有机肥料,而成为再生产农作物的养料,并再生产出粮食。这样,劳动价值也就构成了一个现实的、从有到有的、自我封闭运动的价值循环链条。 三、劳动价值从实体到虚拟的转化 既然人的劳动价值只能有中生有,

11、而不能无中生有,为什么它又能从实体价值转化为虚拟价值呢?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绝对性孕育了相对性,在外延上包含着相对性;但事物的相对性却又依存于绝对性,反过来在内涵上又包含了绝对性。所以,一方面,从广义的自然劳动价值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过程来看,劳动价值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有、终至从有到无。但是,从我们人类对自然劳动价值的历史起源和未来终结的“尚未知”来说,我们所直观到的、现实劳动价值的运动现象,从有到有是无可置疑的。当我们从自然劳动价值的广阔视角,变换为缩微视角来观察人的具体劳动价值时,就会看到:劳动价值的本质作用或效用,就是将劳动对象的自然形式,改变为人工形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 第

12、一,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存在和延续,必须是从有到有的实体,而劳动价值的释放和支出,必然是从有到无的虚拟。前者如上所述。後者作为劳动价值的支出,从物理学的意义上说,是能量的消耗;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是价值的消费;从二者结合的意义上说,物理价值的是耗费,价值耗费掉了,也就没有了。例如,我们从劳动价值的实际支出情况看:一个人去摘苹果,从家里走到苹果树旁,人移动了自己的身体,但以“力”所体现的劳动价值却被耗费了,不见了;然後,人爬上树摘下苹果时,他所耗费的劳动价值也不见了;继而,他把苹果摘下来拿回家,所耗费的劳动价值同样不见了,最後,剩下的还是树上那个一模一样的苹果,唯一的改变,就是苹果从树上移到了家里。我

13、们再回到经济学的意义上看,就会直观地感觉到:摘苹果的劳动效用力,即价值力,确实被劳动耗费了,而苹果本身却没有任何改变。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从苹果的身上,看出半点劳动价值的影子。这就表明:劳动价值只是一种“动力价值” 、 “工具价值” 。耗费了就成了虚拟价值,不具有实体性。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劳动价值仅仅在于改变事物在空问中的位置,改变事物在时间中的延续。前者是劳动价值作用的外部性,即外直观;後者是劳动价值作用的内部性,即内直观。所以,从其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说,劳动价值是虚拟价值。 第二,劳动价值在劳动对象上被耗费後,只能无影无形地凝聚在劳动的产品中。而且,并不能增加劳动对象,即劳动产品

14、的任何效用和价值。特别是经过反思,就会看到,在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这一概念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在商品交换中,价值才以交换价值的形式起作用。因为,价值是效用的代名词。当然,劳动价值必然也是劳动效用的代名词。同时,又因为它天生是为产品交换服务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证明:在一个完全不发生交换的时代,人们压根儿就不会想到价值这个概念。因为,人们需要的是效用,而非价值。价值是因为人们的劳动效用加入到劳动产品之中,并且不可直观,但又必须体现。同时,在产品偶然变成商品的交换中,人们又无法计算其效用。于是,才不得不使用“价值”这一虚拟概念,并用它来替代已经耗费掉的劳动实体效用。于是, “

15、劳动价值”也就应运而生,并衍生出价格,用劳动时间通约来计算其价值量。而且,因为这一价值习惯的逐渐通行,也就引起了单个劳动价值与单个劳动价值量,作为商品价值的根据而广泛地进行交换。这时,产品中自然物质要素的实体效用即价值,反而被忽略了。这就证明:价值一方面是对效用的替代,另一方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对此,我们将其扩展到广义的自然劳动价值,即万事万物的运动价值来看,价值是对效用的替代,劳动价值是对劳动效用的替代,也就不言自明了。 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他说:“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置若无睹时,商品体就只留下一种性质了,那就是,它们都是劳动生产物。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商品体的使用价

16、值”是什么呢?很显然,这是指人工产品的自然属性,即自然效用和自然价值。他又说:“表现在商品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上的共通物,便是它们的价值。我们的研究将会说明,交换价值是价值之必然的表现或现象形态。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特别是“现象形态” ,是抽掉了商品自然价值即自然效用这个自然属性,以及自然形态,即单纯的劳动价值即劳动效用,及其人工形态。劳动产品生产出来了,劳动价值也就消失了。尽管它已经凝聚在产品或商品中,但此时的产品或商品,除了原始形态被移易或被改变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劳动价值的痕迹。这样的劳动价值不是虚拟价值又是什么呢?所以,劳动价值从劳动者本身价值的实体性,通

17、过劳动而消费,并最後产生出劳动成果而成为虚拟价值,是劳动价值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以劳动的方式,通过发挥劳动价值的作用,对劳动对象的价值进行改造,使劳动对象的效用,即价值更适合于人的需要,这是劳动价值的本质。但人们并不知道,这是自然物质要素价值和劳动效用价值的共同增进,而不是单纯劳动价值的增加。这是问题的关健。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逻辑错误,即总认为,这只是劳动价值的单纯增进。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承认自然物质有价值。 一是对于我们人以外的他物,认为对我们有用的就有价值,无用的就没有价值。而没有看到,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价值,只不过是有我们可以利用的价值,也有我们不可以利用的

18、价值。我们不可以利用的价值,或是我们还没有利用的价值,也是自然创造的潜在价值。在自然和自然界,既没有无价值的事物,也没有无事物的价值。 二是对于劳动价值发挥作用所改变的劳动对象的价值,认为是劳动的创造。而没有看到,无论劳动如何改变劳动对象的价值存在形式,都仅仅只能改变其形式,并不能增加劳动对象半点儿价值。因为,劳动价值的作用就在于,仅仅是将劳动对象的旧要素,进行新组合,或者是进行新分化,使原有的自然价值形态得以改变。然而,投入多少劳动价值量,相应得到多少劳动对象的价值,从纯粹自然效用即自然价值的变化上看,完全与劳动价值无关。只是从我们人类对于自己需求有利性的增加,并且确实耗费了劳动价值这一基本

19、事实来看,才可以说增加了价值。但是,这种人为认定的价值增加,一方面是所耗费的劳动实体价值,转化为虚拟价值後的“幻相”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对象的实体价值,即各种要素价值结合後的实际增加。最终,全部都体现在劳动对象的实体价值上。 三是对于劳动价值的最终虚拟性和劳动对象价值的始终实体性,人们反而认为,只有劳动价值才是实在的实体价值,而劳动对象并没有价值。所以,人们常说,自然之物置之不用就没有价值,只有通过劳动生产和开发出来才有价值。关于这一点,只能说对于人有用或无用这一点来看,才是这样,而对于广义的自然万事万物来说,绝不如此。于是,人们也就纯粹从价值自利的立场出发,错误地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而不

20、是自然创造的。而且,主张和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更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并将这一观点强加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上。可是,他们并没有看到,马克思从来就没笼统地说过劳动创造价值,而是把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创造价值形式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形成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社会属性,早已分得清清楚楚。 四、辨别劳动价值虚与实的经济学意义 从劳动价值的承载实体,即劳动者这个基本事实出发来看,劳动者是一个价值实体。并且,也是实体价值。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劳动者通过劳动所释放的劳动效用,即劳动价值,也是真实的实体价值的支出,这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从劳动价值的效用看,当劳动价值作用于劳动对象以後,无论劳动价

21、值对劳动对象作出何种改变,劳动价值都不复存在,都没有增加劳动对象的实体效用即实体价值。并且,被改变了的劳动对象的实体价值,仍然只是劳动对象自然价值的变化。就是说,劳动价值的作用大小,虽然可以改变劳动对象的价值多少,但这只是劳动的虚拟价值和劳动对象的实体价值的相向增进,并不只是劳动价值的单方面增加。反之,则必然相反。所以,投入多少劳动价值,其价值发挥多大的作用,获得多少劳动对象的价值,是劳动价值和劳动对象价值两个因素的结合,即劳动价值推动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价值,劳动对象的价值被劳动价值所推动和改造。这是价值运动同一过程中的两种要素和两个方面,绝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分清劳动价值和劳动对象价值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这一基本事实,是对客观价值事实的正本清源,也是对被以往经济学混淆了的价值理论的辨别和澄清,具有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