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353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研究内容摘要:为研究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FD)与居民消费差距水平(RC)的相关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该文首先从城乡贷款占有量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的时间序列图来反映 FD 和 RC 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 FD 和 RC 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解决或者有效应对我国金融非均衡性发展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为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找到一个有力又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最终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关键词:金融非均衡发展 城乡居民消费差

2、距 相关关系 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城带乡、城乡协调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越发顺利、合理。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1 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首要特点就是农村消费增长加快,城乡消费增量差距趋于缩小。但是,在解决城乡消费差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尽管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出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却仍存在一些难以在短期破解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增长相对量相对较慢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并存,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居民消费品制造业成本压力大与

3、创新能力不足、信贷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并存;三是城市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不尽规范与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并存,制约着消费市场的扩大,根本原因还是基础设施与金融支持的问题;四是诚信机制不健全与事后维权难度大并存,特别是在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服务不够全面、金融信息不够顺畅的背景下,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难题难以“化解” 。林毅夫等(2009)认为政府干预导致了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农业生产支持程度和农业贷款对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稳定。张军(2010)认为我国城乡家庭消费差距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根源在于收入增长的行业制约、设施建设投入的城乡分离、消费观念转变的养老制度约束。储德银等(2010)认为收入

4、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本文从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的角度,分析产生城乡消费差距的原因根源,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解决城乡消费差距难题提供参考。文章通过研究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现状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年扩大的相关关系,实证两者间相关关系显著性意义的有效性。基于金融视角下提出解决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难题、破解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难题的对策建议,从而最终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

5、距现状 本文首先对 1995-2011 年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和居民消费差距的存量和绝对差量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以分析两者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差距现状 通过对 1995-2011 年我国城乡金融贷款占比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乡金融贷款占有总量的差距明显。1995 年全国城镇金融贷款占有总量为 47518.9 亿元,而农村同期金融贷款占有总量仅为 3019.1 亿元,城市占有金融贷款是农村的 15 倍。而随着我国东西部、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速度差距的扩大,城乡金融贷款占有总量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从贷款占有量的差距看,1995 年至 2011 年的 17 年间

6、,城乡金融贷款绝对差距从 1995 年的 44499.8 亿元扩大到 2011 年的 459179.3 亿元,并呈现逐年扩大态势(如图 1 所示) 。 (二)我国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国 1995-2011 年的城乡收入水平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图(如图 2 所示) 。从城乡可支配收入看,呈现逐年上升态势。1995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283 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 1578 元,城乡收入差距为 2705 元,城镇收入为农村收入的 2.7 倍;而 2011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10 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 6977 元,城乡收入差距

7、为 14833 元,城镇收入为农村收入的 3.1 倍。总的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却并没有得到改善。 (三)我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变化的发展现状 根据对我国 1995-2011 年城乡消费水平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时间序列图(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我国城乡人均消费水平随收入水平呈现逐年递增态势。1995 年的城镇人均消费 4931 元,农村人均消费为 1313 元,城乡消费差绝对差距为 3618元,城镇消费为农村消费的 3.8 倍;2011 年城镇人均消费 17163.7 元,农村人均消费为 4882.7 元,城乡绝对差距为

8、 12281 元,城镇消费为农村消费的 3.52 倍。虽然从消费水平差距倍数看 2011 年较之 1995 年有所减少,但是结合收入水平的差距倍数来看,仍然显示出了我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现状分析,以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差距水平(FD)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水平(RC)为研究变量,以 1995-2011 年的时间序列为研究范围,分别以城乡贷差和城乡消费差距代表 FD 和 RC 的差距水平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编制相关性研究变量的时间序列表 根据现状分析,本文首先编制了我国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水平(FD)与居民消费差距(RC

9、)的相关性分析时间序列表。如表 1 所示。 (二)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 根据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差距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水平的时间序列发展现状,为了解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相关关系及金融资源配置变化情况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程度,本文对两者的发展现状变化情况进行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利用SPSS.16.0 对表 1 进行系统分析,输出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 (三)结论 由表 2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1995-2011 年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变化情况相关系数为 0.978,说明两者的变化情况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即城乡金融非均衡性

10、发展必然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存在影响,而且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程度越高,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越大;另一方面,从表 2 中我们看到 Sig.(2-tailed)置信水平小于 0.05,所以单纯的根据我国城乡金融信贷差距代表的非均衡性发展状况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状况的相关性系数来说明两者之间的高正相关水平是不全面的。 综合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分析和以上相关性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城乡金融贷款非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人均收入和消费的不均衡,并且成为造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内生决定了

11、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向城市行为。一方面,城市化发展,导致大量经济富裕的农民迁移城市,在增加了城镇消费增长的同时压缩了农村消费;另一方面,也在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一部分通过银行机构将农业剩余资金转移到城镇。这些均是造成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和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同时存在的重要原因。 基于金融非均衡发展视角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本文首先从城乡贷款占有量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的时间序列图来反映 FD 和 RC 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两者正相关度为 0.978 的高相关性。因此,要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特别

12、是限制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动力的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就必须抓住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动力源:金融发展。结合“二元论”核心观点以及哈罗德-多马模型相关经济增长理论,基于金融非均衡发展视角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机构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运作能力 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形成合作化、政策化和商业化相结合的分工合理、竞争适度的金融体系。使不同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体系内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加强金融机构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运作能力。 1.加强金融机构“资本创造”经济发展。发挥乡村、城郊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

13、度,促进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可以组建金融机构和乡镇单位经济发展“一对一”帮扶小组,不仅有利于加速资本的运动效率,防止农村部分农户资金长期闲置,监测农村资本运动方向;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运作能力的提升,紧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建立帮扶小组内金融机构与乡镇单位经济共同进步的评估体系。 2.加强金融机构“资本创新”经济发展。调整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除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外,还要加强对我国区域特色的多元化产业支持力度,以改善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运作能力,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和金融特色相互结合的政策性职能定位。如定位江西景德镇陶瓷金融

14、、赣州的稀土金融、南丰的蜜橘金融、鹰潭的铜金融等等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性金融政策性职能。 3.加强金融机构“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等具有农村边远地区先决优势的金融机构开办农村消费信贷品种,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供给。通过增加资本供给来实现金融机构运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城乡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城乡金融-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灵活性和方向性的能力 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政策体系。一方面,需要丰富金融工具特别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灵活性能力。另一方面,缩小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大力开发农村居民

15、生产信贷、消费信贷产品,提升消费、收入水平低下地区的综合消费水平,实现全国资本流动的健康合理发展,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方向性能力。 1.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灵活性。在传统的金融期货、期权、掉期及互换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开创如农产品远期合约、农业产业收益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在调整资本流动时更具有灵活性。其次,加强消费、收入水平低下地区消费信贷的有效供给。 2.完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建立多层次、互补型的金融-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方向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认知度

16、,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农户整体信用评级的提升。三是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落实好对文明信用农户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其授信、贷款、利率等方面的优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不良信贷主体进行信用控制,并且通过全国征信系统对其进行公示,以提高违约成本。实现金融机构资本流向优质资产,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三)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投融资平台的建设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民间资本流动活跃,在国家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背景下,各地区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积极探索,为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摸索出路。而在各城市投融

17、资平台飞速发展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农村特色的投融资平台建设,从而致使农村地区“相互抱团”组成生产合作组织,以提高农户生产安全性。但是这种合作组织形式在解决当前农村地区生产、销售和赢利的基础上却难以有效推动合作社每一位社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只有推动农业生产股份经营才是最终出路。因此,文章建议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和金融普及率的共同提高,须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促进城乡市场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这样一个投融资平台,需要实现社会资本流向农业产业部门的同时,更需要实现金融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一方面,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的

18、特点,把不同地区真正需要的金融政策、金融常识、金融业务知识及主要的金融业务办理程序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学会运用金融致富,利用金融改善生活,最终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关于“三农”优惠的“家电下乡” 、“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利用全国各地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投融资平台,推行“金融下乡”活动,实现金融机构城乡区域政策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以城乡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达到均衡,缩小城乡差距。(四)构建农产品-资本流动监管体系 构建农产品-资本流动监管综合体系,包括农产品流动信息、资本流动信息、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形成农村金融风险监测体系、风险损

19、失补偿体系、资本流动财政支持体系等,有利于实现区域市场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同步监管与发展。 对于农产品的监管体系。包括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农产品的效益监测。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是否实现投入产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产品监管体系的监测目标。 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体系。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对农产品的支持资本、农户的自有资本以及财政部门的转移支付资本监测。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只有恒久财富才会对社会货币流动量产生影响。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市场资本总量是由全社会国民收入决定的,从而为构建资本流动检测体系提供了可行性。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采取适度的货币信贷政策

20、和保险政策;对区域内的重点中心地区实施特殊发展政策,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采取优化城乡区域金融的产品结构、金融服务手段的更新、金融机构网点设备的覆盖以及金融人才城乡结构的优化等措施;构建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等措施,研究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为进一小缩小各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带来的不均衡影响,缩小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程度的同时,为扩大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鲁钊阳.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4) 2.贾健,徐展峰,葛正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非均衡发展关系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3) 3.朝正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7(1) 4.钱水土,程建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货币银行, 2011(8) 5.刘志仁,黎翠梅.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研究J.消费经济,2007(12) 6.林毅夫,陈斌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城乡消费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J.浙江社会科学,2009(4) 7.张军.我国城乡家庭消费差距问题研究基于 19982007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