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841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球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球化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球化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球化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概念题 (每题 5 分,共 50 分 ) 1、元素的丰度值 2、类质同象混入物 3、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 4、地球化学障 5、八面体择位能 6、戈尔德斯密特相律 7、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8、 Ce 值 (列出计算公式并说明 ) 9、同位素分馏系数 10、衰变定律 二、问答题 (每题 8 分,共 40 分 ): 1、当以下每种物质形成时,其氧化电位是高还是低? (1) 陨石; (2)煤; (3)海底锰结核; (4)钒钾铀矿; (5)页岩中的黄铁矿; (6)鲕绿泥石。 2、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 K 的配位数经常比 Na 的配位数大? (离子半径: K的为 1.38A,Na的为 1.02A, O

2、2-的 1.40A)。 3、研究表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 18O/16O 比值,例如岩浆 岩中石英一般比钾长石具有更高的 18O/16O 比值,试阐明控制矿物 18O/16O 比值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4、用 Rb-Sr 或 Sm-Nd 法对岩石定年时,为什么当岩石矿物中的 87Rb/86Sr 或 143 Sm/144Nd 比值差别越大结果越好? 5、试分析下图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中各个曲线可能代表的岩石类型及造成分配型式特征的原因。 三、论述题 (任选 1 题, 10 分 ) 1、试述稀土元素数据的处理步骤和表示方法。 2、要获得准确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

3、么? 答案: 一、 1.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 ,占自然体总质量 (或自然体全部化 学元素总质量 )的相对份额 (如百分数 ),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 2. 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质点 (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 )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由类质同像形式混入晶体中的物质称为类质同像混入物。含有类质同像混入物的混合晶体称为固溶体。 3. 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 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有时总体中的含量。富集矿

4、物是指岩石 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4、地球化学障指地壳中物理或化学梯度具有突变的地带,通常伴随着元素的聚 集或堆积作用。即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时,介质中原来稳定的元素迁移能力下降,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这种地带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5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 ,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 .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 (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 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6在自然条件下,矿物常形成于一定

5、的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并在此范围内保持稳定。因此, F 2,据吉布斯相律, F K 2,有 K ,即平衡共存的矿物数不超过组分数,即为戈尔德斯密特矿物学相律。 7相容元素 (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 的微量元素;不相容元素 (In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 .也称为湿亲岩浆元素 (hygromagmatophile). Ce 或 (Ce/Ce*)。是表征样品中 Ce 相对于其它 REE 分离程度的参数 .Ce 除了三价态外 ,氧化条件下可以呈四价态而与其它 REE 发生

6、分离 . Ce Ce/Ce* 式中CeN,LaN,和 PrN 均为相应元素实测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值 . 同位素分馏系数值:指含有相同元素的两种分子同位素重 /轻同位素比值的比值。设有同位素平衡分馏反应: aA1+bB2a A2+bB1 式中: A、 B 为含相同元素的两种分子, a、 b为系数, 1为轻同位素, 2为重同位素。分馏系数 (A 分子重 /轻同位素比值 / B 分子重 /轻同位素比值 10.放射性衰变速率定律: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的放射性母体原子数成正比,或衰变速率正比于现存母体原子数。设某自然体系现在的母体同位素原子数为 P,在自然体系形成时的母体同位素原子数

7、为 P0,体系形成到现在的时间 间隔为,式中: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 二、 1、 (1)陨石; (2)煤; (3)海底锰结核; (4)钒钾铀矿; (5)页岩中的黄铁矿; (6)鲕绿泥石。 答:高,低,高 ,高,低,低。 2、 答: K 和 Na 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 1.38A 和 1.02A(Krauskopf et al,1995)或 1.59和 1.24A(Gill,1996)。以与阴离子 O2-结合为例, O2-离子半径 1.40A(Krauskopf et al,1995)或 1.32(Gill,1996), 根 据 阳 离 子 与 氧 离 子 半

8、 径 比 值 与 配 位 数 关 系 , K+/O2- 0.9857, Na+/O2-=0.7286,由于等大球周围有 12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的减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 ,在硅酸盐矿物中 K 的配位数经常比 Na的配位数大,前者与氧的配位数为 8, 12,而后者为 6,8。 3答:根据同位素理论,氧与阳离子的键强控制了矿物的 18O/16O 比值,一般 18O 富集于与氧形成更强键的矿物中。硅酸盐中硅氧键的键强比铝氧键强大,因此石英中的 18O 要比钾长石更大。 4 为了获得精确的等时线年龄,需要等时线的斜率尽可能地准确,只有数据点 沿着等时线较宽地分布才

9、能获得斜率的准确。很明显,也需要很精确地测定 87Sr/86Sr 或 143Nd/144Nd值。只有当岩石矿物中的 87Rb/86Sr 或 143Sm/144Nd 比值差别较大,且两对比值 (87Rb/86Sr和 87Sr/86Sr)和 (143Sm/144Nd 和 143Nd/144Nd)都能够精确测试时。才能获得精确的87Sr/86Sr 和 43Nd/144Nd 初始比值和精确的年龄值。 5答: A.熔岩流中源自地幔的橄榄岩捕掳体 .呈比值为 1 的近水平线 .代表未经大的分异的原始地幔; B.大洋中脊玄武岩 ,所有 REE 增大 ,LREE 与 HREE 之间没有更大分异 (T-过渡型玄

10、武岩 ); C 和 D.流纹岩和花岗岩。 LREE 偏向增加表明分异作用明显。有明显的 Eu 异常,与富 Ca 斜长石的分离 有关; E.斜长岩。强烈富集 Eu,表明斜长石强烈富集 Eu; F.漫长地质时间形成的由火成岩和沉积岩反复分异的北美页岩。 三、 1. REE 组成模式图示:对样品中 REE 浓度以一种选定的参照物质中相应 REE 浓度进行标准化,将样品中每种 REE 浓度除以参照物质中各 REE 浓度 ,得到标准化丰度,然后以标准化丰度对数为纵坐标 ,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作图 .两种图: (1)曾田彰正 -科里尔 (Masuda-Coryell)图解:浓度标准化参照物质为球粒陨石 .由

11、曾田彰正和科里尔创制;图示的优点 :可以消除由于原子序数为偶数和奇数造成的各 REE 间丰度的锯齿状变化 ,使样品中各 REE 间任何程度的分离都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为一般公认球粒陨石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之间不存在分异。 ( 2) 用所研究体系的一部分作参考物质进行标准化。 稀土元素总量 - REE 为各稀土元素含量的总和 ,以 ppm 为单位 .多数情况下指从 La 到 Lu和 Y的含量之和 .有些学者用火花源质谱法分析稀土元素含量 ,其 REE数据不包括 Y. REE对于判断某种岩石的母岩特征和区分岩石类型均为有意义的参数 . LREE/HREE(或 Ce/ Y):为轻和重稀土元素比值 .这

12、一参数能较好地反映 REE 元素的分异程度以及指示部分熔融残留体和岩浆结晶矿物的特征 . Eu(或 Eu/Eu*): 表示 Eu 异常的程度 .一般稀土元素大多呈三价态 ,但 Eu 特殊 ,既可以呈三价 ,也可呈二价 .三价态时 ,Eu 和其它稀土元素性质相似 ,二价态下则性质不同 ,固地质体中 Eu2经常发生与其它三价 REE离子的分离 ,造成在 REE 球粒陨石标准化丰度图解的 Eu 位置上有时出现“峰” (Eu 过剩 ), Ce 或 (Ce/Ce*):是表征样品中 Ce 相对于其它 REE 分离程度的参数 .Ce 除了三价态外 ,氧化条件下可以呈四价态而与其它 REE 发生分离 . 2.

13、 答: 放射性母体及其子体有一定丰度,并有可靠精确的测定方法; 已知衰变常数和半衰期,并且半衰期应和矿物或岩石的地质年龄的数量级近似。 放射性母体 (如 40K、 238Pb 等 )除了放射性衰变外没有丢失和增加; 放射性成因子体(如 40Ar、 206Pb 等)除了放射性衰变来源外,没有别的来源,同时也没有丢失。即要求放射性衰变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完成。 2009-2010地球化学考试试卷 一、 概念题 (每题 5 分,共 50 分 ): 1、浓度克拉克值 2、元素的地 球化学亲和性; 3、元素的共生组合 4、 类质同象 5、元素的赋存状态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7、科尔任斯基相律 8、总分配

14、系数 9、 18O 值 10、 衰变定律 二、问答题 (每题 8 分,共 40 分 ): 1、下列矿物键的类型是什么 ? (1)所有键都是离子键 ; (2)所有键都是共价键 ; (3)部分键为离子键 ,部分为共价键 : (a)磷灰石 ;(b)黄铜矿 ;(c)萤石 ;(d)自然砷 ;(e)尖晶石。 2、 为什么 U、 Th 在花岗岩中比在超基性岩中更为丰富? (离子半径, U4+(6 次配位 )为0.97A,U6+(6 次配位 )为 0.80A,Th3+(6 次配位 )为 1.14A,Th4+(6 次配位 )为 1.02A,Fe2+(6 次配位 )0.78A,Fe3+(6 次配位 )0.64A,

15、Mg2+(6 次配位 )0.64)。 3、多数稀土元素在花岗岩中比在玄武岩中更为丰富,但是 Eu 却在玄武岩中更为丰富,为什么? 4、下列岩浆岩: 形成过程中仅与岩浆水发生了相互作用; 形成过程中广泛地与大气降水发生了相互作用。试回答哪一种岩浆岩 D/H 比值和 18O/16O 比值更高? 5、用 Rb-Sr 或 Sm-Nd 法对岩石定年时,为什么当岩石矿物中的 87Rb/86Sr 或 143Sm/144Nd 比值差别越大结果越好? 三、论述题 (任选 1 题, 10 分 ) 1、试论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试述亲石元素、亲铜元素、亲铁元素和亲气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其在地球各层圈间的分配特

16、征。 答案: 一、 1、 指某元素在矿床中的最低可采品位作为它在该地质对象中的平均含量,计算它与克拉克 值的比值,即为该元素的浓集系数。 2、 在自然界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性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 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它是控制元素在自然界相互结合的最基本的规律。 3、 共生 组合:具有共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元素常在特定的地质体中形成有规律 的组合,称为元素的共生组合。 4、 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质点 (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 )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 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

17、 5、 也称为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迁移形式等,指元素在其迁移历史的某个阶 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与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 6、 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 以及 空间位移的作用称为地球化学迁移。 7、在一定的 T、 P 及活性组分化学位的条件下,相互平衡的共存矿物数不超过惰性组分 数。 K。就是柯尔仁斯基相律。 8、在岩浆体系中,无论是分异结晶作用还是部分熔融过程,元素一般是在多种矿物和熔体之间进行分配。所以就需要能描述元素在矿物集合体与熔体间的总体分配系数。总分配系数( D)可按下式计算得出: 。 式中: n 为含元素 i 的矿物数, W

18、I 为每种矿物在集合体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KDi 为元素在每种矿物与熔体间的简单分配系数。上式表明某一体系 i 元素的总分配系数 D为元素 i 在所有矿物中的简单分配系数加权和。 9、 值指样品同位素比值( Rsa)相对于标准样品的同位素比值( RSt)的千分差,表示式为: 10、: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的放射性母体原子数成正比,或衰变速率正比于现存母体原子数。设某自然体系现在的母体同位素原子数为P,在自然体系形成时的母体同位素原子数为 P0,体系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间隔为式中 : 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 . 二、 1、 答: (a)磷灰石:离子键,共价键;

19、 (b)黄铜矿:共价键; (c)萤石:离子键;(d)自然砷:共价键; (e)尖晶石:离子键。 2、 答:这与 U、 Th 的离子半径和类 质同象置换有关。 U 和 Th 的离子半径较大,U4+(6次配位 )为 0.97A,U6+(6次配位 )为 0.80A,Th3+(6次配位 )为 1.14A,Th4+(6次配位 )为 1.02A,而 Fe2+(6次配位 )0.78A,Fe3+(6次配位 )0.64A,Mg2+(6次配位 )0.64),因此二者不能进入早期结晶的镁铁矿物中,而富集在淡色的残余岩浆内。 U4+广泛地与 Th4+,Zr4+,REE3+以及 Ca2+呈类质同象置换。 3、答:大多数稀

20、土元素都是呈 3价出现,而 Eu 是变价元素,有 2和 3两个价态,Eu2与 Ca2的离子半经 比较接近,可以置换斜长石中的 Ca,因此与大多数稀土元素在花岗岩中比在玄武岩中更为丰富不同, Eu 在斜长石含量较高的玄武岩中更为丰富。 4、答:形成过程中仅与岩浆水发生了相互作用的岩浆岩 D/H 比值和 18O/16O 比值更高。 5、 答:因为 87Rb/86Sr 或 143Sm/144Nd 比值差别大,则衰变形成的87Sr/86Sr 或 143Nd/144Nd 值的差别也大,只有这样,才能在 87Rb/86Sr 或143Sm/144Nd 与初始值的图解上拟合相关系数较好的一条直线,由此得到较好

21、的等时线年龄。否则可能使数据集中而拉不开等 时线。 三、 1、 围绕原子在地质环境中多方面的变化结果及其地质意义的分析,形成了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研究地球和地质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包括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含量在空间、时间及不同产状地质体中的变化,即为元素的平均含量 (丰度 )和分布分配问题。研究元素在地球及各层圈(地壳、地幔、地核)中的平均含量丰度问题;研究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含量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岩石、矿物和矿床中的变化,亦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 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共生组合:具有共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元素常在特定的地质 体中形成有规律的组合,称为元素的共生组

22、合。赋存形式(存在形式、赋存状态):指元素在地质体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常见的形式有: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等等)、类质同像混入物、机械混入物、包裹体及吸附物等等。元素的结合状态是地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剂,元素的存在形式具有成因意义 。 研究元素的迁移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或搬运:系指元素因其性质不同,在自然界的各种外界条件影响下不断结合、分离、集和、分散的运动。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是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元素的迁移历史与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历 史是一个有大量地质事件构成的漫长的时间序列,具灾变和渐变相间,分阶段循环叠加、总体单向发展的特征。对此,化学元素具有 “ 示踪作用 ”

23、 ,即元素和同位素的迁移寓于地质作用之中,作用于微迹元素和核素的地质作用的影响有可能越过后期叠加作用而被保留,通过微量元素或同位素的变异来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特征,称为微量元素或同位素 “ 示踪 ” ,这些元素或同位素称为示踪剂。 2、 戈尔德斯密特的分类 是以其地球的起源和内部构造的假说为基础的。他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各地圈内的分配之间的关系将元素分为四类:见图2.6。 亲石元素:离子 的最外电子层具有 8电子 (s2p6)惰性气体型的稳定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大于 FeO 的形成热,与氧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硅酸盐熔体,主要集中于岩石圈。 亲铜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 18电子 (s2p6

24、d10)的铜型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小于 FeO 的形成热,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于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 亲铁元素: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 8 18过渡型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最小,与氧和硫的亲和力均弱,易熔于熔铁,主要集中于铁镍核。 亲气元素:原子最外层具有 8个电子,原子容积最大,具有挥发性或易 形成易挥发化合物,主要集中于大气圈。 此外,戈氏还划分出 “ 亲生物元素 ” ,这些元素多富集在生物圈内,如 C、 N、 H、O、 P、 B、 Ca、 Na、 Si 等。 2010-2011 地球化学考试试卷 1.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答题要点: 1) 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

25、二级学科; 2)地球化学是地质学和化学、物理化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3) 地球化学既是地球学科中研究物质成分的主干学科,又是地球学科中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学科;地球化学既需要地质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作基础,又能更深刻地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形成和发 展历史,使地球科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 4) 地球化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仍不断与相关学科结合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5) 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 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

26、问题。 答题要点: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 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 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 规律和机理; 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答题要点: 研究思路 1)由于地球化学本质上是属于地球科学,所以其工作方法应遵循地球科学的思维途径; 2)要求每个地球化学工作者有一个敏锐的地球化学思维,也就是要善于识别隐藏在各种现象中的地球化学信息,从而揭示地质现象的奥秘; 3)具备有定性和定量测定元素含量及鉴别物相的技术和装置。 研究方法: 一)野外阶段:

27、 1) 宏观地质调研。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 2) 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 识地质现象; 3) 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二)室内阶段: 1) “ 量 ” 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 2) “ 质 ” 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 3) 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4) 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

28、和 研究方法 .答题要点: 1)太阳表层的物质成分可代表太阳成分:太阳是炽热气态物质球体,表面温度达 6000K,推断太阳物质通过热运动而强烈均匀化; 2)太阳表层的温度极高,原子处于激发状态,并不断辐射各自的特征光谱,即太阳是一个发光的宇宙体,可以用光谱分析技术。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 1)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丰度呈指数下降 ;原子序数 45的元素,元素丰度变化不明显;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元素丰度大于相邻的奇数元素; 3)元素氢和氦有极高的元素丰度;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 低;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29、 . 答题要点:按陨石中金属的含量分类:铁陨石;石 -铁陨石;石陨石,石陨石包括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无论何种陨石,都是由金属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矿物组成。陨石的研究意义:研究陨石主要从陨石的成分、年龄、成因出发,其研究成果对研究地球有重要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答题要点: 1)月球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辉长岩类,没有花岗岩和沉积岩,但有一种特殊的岩石(克里普岩),是一种含钾、稀土元素和磷的岩石; 2)月球没 有铁镍核,也没有大气圈和水圈; 3)与地球化学成分比较,月岩中碱金属和挥发性元素,富耐熔元素和稀土元素。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

30、作用?答题要点: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圈层组成。 地球化学组成具不均一性,不能用地球表层(如地壳)或某一研究区成分代表全球化学组成。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 答题要点: 一)分层研究法:分别获取地球各层的成分,按各层的相对质量百分比计算地球平均成分; 二)总体研究法: 1) 陨石相成分分类 ; 2) 地球相成分分类及不同相成分质量百 分比 ; 3) 据各相质量百分比计算地球平均成分 .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题要点: 1) 地球中含量大于 10%的元素有 Fe、 O、 Si、 Mg;大于 1%的元素有 Ni、 S、 Ga、 Al;其次为 Na、 Cr、 P

31、和 Mn;(参考教材 P38) 2) 与太阳系化学成分相比:地球富 Fe、 Mg、 S 和贫气态物质组分;与地壳化学成分相比:地球富 Mg、 Fe 和贫 Al、 K、 Na。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 答题要点: 1) 克拉克法 : 收集尽可能多的研究样品,进行系统的样品分析;将样品按种类和地区分组,求平均 成分;确定各类样品的权值;加权平均求地壳元素丰度。 2) 哥尔德斯密特法 : 3) 维诺格拉多夫法; 4)泰勒法; 5)黎彤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 答题要点: 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是最小元素的 10e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 82.58

32、%;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 98.13%; 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参考教材 P46-47) )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答题要点: 1)元素丰度对元素原子序数作图,可看出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 律与太阳系的基本相同;2)地壳元素丰度值最大的 10个元素与太阳系、地球的相比,其组成及排列顺序有差别: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答题要点: 1)为研究地球的形成、化学分异及地球、地壳元素的成因等重大问题提供信息; 2)确定了地壳体系的总特征; 3)元素克拉克值可作为衡量元素相对富集或贫化的标尺; 4)据元素克拉克值可获得地壳中

33、不同元素平均含量间的比值,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 答题要点: 1)作为区域内各种化学过程的总背景:可将区域地壳元素丰度作 为衡量地质体内元素相对富集或贫化的标尺; 2)可提供某些重要的地球化学作用信息; 3)是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重要手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 答题要点: 1)建立区域地壳结构 -组成模型; 2)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方法:( 1)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岩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2)按不同类型岩石在地壳结构层中的质量比,加权平均计算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 3)按区域地壳结构 -组成模型计算区域地壳元素丰度。 15.岩浆岩

34、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答题要点:从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1) Fe、 Mg、 Ni、 Co、 Cr 和 Pt族元素等含量逐步降低; 2) Ca、Al、 Ti、 V、 Mn、 P 和 Se 等元素在基性岩中含量最高; 3) K、 Na、 Si、 Li、 Be、Rb、 REE 等元素含量逐渐增高; 4) Ge、 Sb、 As 等元素含量分配变化不明显。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 答题要点: 1)主量元素变化规律:随物源不同而异; 2)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在页岩和粘土类岩石中富集; 3)Sr、 Mn 主要富集在碳酸岩石中。 第二章 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

35、式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答题要 点:电子结构、化合物稳定性 .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 答题要点: 1)若两种离子电价相同,半径相似,则半径较小的离子优先进入矿物晶格,即较小离子集中于较早期的矿物中,而较大离子集中于较晚期矿物中。 2)若两种离子半径相似而电价不同,则较高价离子优先进入矿物晶格。 3. 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 答题要点: 解释元素的分布规律、为地质找矿及环境研究服务。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 答题要点: 1)赋存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形式、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胶体吸附状态和 与有机物结合的形式;2)研究方法

36、:( 1)运用矿物学观察及 X光衍射法;( 2)运用电子探针: ( 3)偏提取法(一种部分分解实验)。 6. 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 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 Cd 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答题要点: Cd 的存在形式(形态)。 第三章 水 -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 答题要点:由于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变得不稳定,为了与环 境达到新的平衡,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自动解体,转变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结合方式,当元素赋存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和

37、元素组合变化的,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 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答题要点:活化(解体) 迁移(空间位移,一般无存在形式变化) 重新结合(沉淀、结晶)。 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 答题要点: 1) 矿物组合的变化 ; 2) 岩石中元素含量的变化(通过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或定量计算确定) ; 3) 物理化学界面 -氧化还原界面,压力释放带,温度界面, pH 界面等 。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的研究方法 . 答题要点: 1) 元素在岩石、矿物中的含量(分配) ; 2) 元素存在形式的研究 ; 3) 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4)实验研究; 5)建立成矿模型。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答题要点: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主要有: 离子(络离子)、分子;胶体;悬浮液。三者间可用滤纸和半透膜分开。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 答题要点: 1) 有利于成矿元素的稳定迁移(络离子不稳定常数 K一般较小,溶解度大) ; 2) 可用于研究矿床元素分带 ; 3) 可用于解释相似元素分异 .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 答题要点: 1) 过滤法 ; 2) 蚀变矿物组合法 ; 3)气液包裹体成分研究 ; 4) 实验模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