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476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够么?摘要: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系统地体现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之中,以“高深学问”为基点提出了两大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在整个高等教育理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其哲学思想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笔者认为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而今看来高等教育似乎因此被引入歧途,忽视了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高深学问 中图分类号:G633.21 约翰?布鲁贝克(John Seiler Brubacher,1898-1988) ,美国高等教育哲学创始人,最为世人熟知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堪称经典,是作者一生所从事

2、的高等教育学实践工作的提炼与精华,对高等教育的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深刻的哲学见解。 本书以实际问题为写作出发点,即长期以来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实际问题,逻辑起点则是“高深学问” ,深入简出的探讨了高等教育姐最为关心的若干原则问题,给读者们呈现了一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构图。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最主要的亮点在于找到了能为高等教育理论界接受的哲学基础高深学问。布鲁贝克认为:“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在某种意义上,所谓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这种2程度在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以致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 ”高深学问是高等教育哲学的逻

3、辑起点,由此衍生了几个原则问题的讨论:一高深学问是否应该接受市场和政治的锻炼,从而能否得出两种哲学基础,认识论还是政治论?二高深学问的不断深入研究必定涉及宗教问题,那么究竟高深学问在社会中如何处理与教会宗教的关系。三学术行为是否应该由高校的教授掌握,从而引申至学术自由问题;四学生学习高深学问是以学习本身还是谋求职业为终级目标;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学习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究竟是为谁服务的;六高深学问的教材怎样规定,教学与课程的矛盾如何处理;七高深学问的学者是否能作为无阶级利益的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得整本书逻辑缜密,层次分明。 但我们不禁要对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提出了些怀疑,仅以

4、高深学问作为基点,够么?针对该疑问,各界人士发表理论不同的声音。如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教育也一样。他在论述什么是教育时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下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究竟什么才是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意义,高深学问为什么能够成为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这个最基本的假设也是值得考量的。如果我们从哲学意义上来深入分析次问题的话,则会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使得教育存在?当然教育起源于人,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教育的本源就是生命本身,高等教

5、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既然教育3的本源来自于生命,那么高等教育真的就可以以高深学问作为其哲学基础么?纽曼说过: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所大学要有学生?学生进入大学后被训练成科学奴隶,教师也成为科学的奴仆。人还剩下什么?一个带着科学王冠的消费者吗?教师已经失去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只有所谓科学的训练,仅仅是面对冰冷的数据,已经失去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缺乏一种对人的关怀和体察。教育成了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而不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因此,笔者认为仅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是远远不够的。 再者说,该书全部从认识论角度阐述“高深学问”这一起点问题未

6、免掉进理性主义的漩涡之中,将理性绝对化的架构于人类这一生命体之上,从而感性因素类似于情感等主观意志被这一哲学基本弱化到可有可无。其实真正成功的教育都是真实的针对人的教育,是对人的精神层面乃至灵魂层次的一种升华与净化。最后,笔者认为两个基本点似乎陷入了二元对立的境界,高等教育作为大教育的一个分支,其职能是多端的,当然其存在基本也不应该就是二元的即认识论和政治论的,这种阐述分析的方法在笔者看来是以偏概全的,势必引起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分歧,最终以至于失去自我,遗忘其最根本的本质工作。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

7、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与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那样的社会工具。 4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不够全面具体深刻的,是有待商榷的。而且他是第一次提出哲学基础这一基本问题,这一领域的若干学者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区不断完善这一课题,使得研究方向不断偏离“人本位” ,走向学术殖民方向,从而有遗忘人这一生命体的学术危险。 参考文献 1(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3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4赵军.:诠释与再诠释 ,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6 期。 5郭芳芳.高等教育应走向人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4 期。 6刘志文.知识的价值与高等教育哲学 ,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 4 期。 作者简介: 李莹,1989 年 6 月,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 级,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生事务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