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488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为他者”: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摘 要】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形成了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才能推动民主化、开放型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对于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构建这样的关系,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很有启迪意义。在学校,教师之于学校校长,就是“他者”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关怀,需要做到“为他者” 。 “为他者”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尊重差异,接纳“他者” ;其二,审视价值,摒弃矮化“他者”存在的操控;其三,体察“相遇” ,实现伦理视野里的“面对面” 。 【关键词】他者 为他者 伦理 教师关怀 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威权”管理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官本位思想不时闪现,民主平等的上下级关系还仅仅停留

2、在口头。在教师看来,校长具有绝对的权威,校长往往被称作“老大” 、 “老板”等。校长们通常按照自身的标准,试图把教师打造成和他们相似的人群,即“同者” ,并将这一标准奉为学校管理的标准、真理。这种“威权”管理显然与现代学校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在控制、强制的管理中难以体认学校的人文关怀,很难形成完整、独立的教师人格,这势必直接影响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方式教师对学生同样也会实施“威权”管理。可见,校长“威权”不去,对教师谈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很难有真正效果的。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形成了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才能推动民主化、开放型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2对于我们构

3、建这种关系的思考和行动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他者”是相对于“自我”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自我”是为了“他者”而存在的伦理主体。通过选择和确立“他者”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确定和认识自我;一个主体若没有“他者”的比照将完全不能认识和确定自我。在勒维纳斯看来,两者之间的关联一是“同一”的逻辑。 “他者”是“我”的一种变形,是“他我” 。 “他者”面临着被“同一”和“同化”的命运。二是“差异”的逻辑。 “他者”是相异于“我”的独立存在,不是“我”的镜像,且这种相异性不可消除。在学校,教师之于校长,就是“他者” 。学校管理中缔结民主平等的“上下级”关系,实施教师关怀,需要“为他者”

4、 。 一、尊重差异,接纳“他者” “他者”是“我所不是” ,是绝对的“他者” ,这个“他”是终究不能还原到“我”的。勒维纳斯认为,差异逻辑推崇的“他者”暗含着与“我”的相异性,由此促成世界及栖居于世的存在者因摆脱了“同一”的樊篱而呈现出无限的精彩和可能。所以,校长只有强调对“他者”的这种相异性、外在性的认同尊重,才可能对教师实施真正的人文关怀。 1.除了“同一”还有“相异” 。 学校无小事,因此学校管理行为离不开一定的标准(或称规范) ,标准是一种客观存在。有的学校为了更好地推行规范化管理,专门设计制定了员工手册,几乎涉及教职工日常工作中所有的常规要求,大到安全规范、师德规范,小到员工穿着,都

5、有明确的标准,要求教师遵照“手册”行动。这种对教职工“同一”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将细节做到极3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除了“同一” ,还应有对“相异”的关注。 如,对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作“大一统”的要求。有的校长喜欢上课有激情声音洪亮,表情生动,语调生动,但不必也不能把这些作为对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判的标准。因为人的相异性,每个教师对课堂风格的追求也必然是有差异的。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与窦桂梅老师的课堂风格显然很不相同,但他们一样深受大家好评。如果校长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每个老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的个性必将受到极大的压抑。反之,校长如能倡导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发展,除了体现个人对作为“他者” (教师

6、)的相异性的尊重,更能体现出自身较高的管理水平。 2.除了“相异”还有“选择” 。 学校领导如果官本位思想作祟, “威权”管理下的教师是很难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的。认同、尊重“他者”的相异性,应该给“他者”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否则,事情的结果往往会远离我们的初衷。像我们学校,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早日成才,特地请了三名教学顾问对他们的课堂进行指导。顾问的指导很有成效,教师们似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同一年级组的教师经常参与听课,形成了积极的教研风气。但没多久有些年轻教师反映,学校请了学科专家给大家谈学科教学,自己常常听得云里雾里,不是专家讲得不好,实在是自身还没有达到那一步,所以觉得参加这样的活

7、动很浪费时间,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多备一节课。 反思上述情形,是我们忽略了教师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忽略了他们的原有起点,我们急于把这些“他者”变成我们期待的人,导致他们备受压力而心生厌倦。于是我们建议顾问把指导的速度放慢,先做好4“打底”工作,同时让教师自行选择是否参加这样的指导活动。学校的菜单式选修举措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出台的。事实证明,认同教师的相异性,并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的手脚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解放,他们才更乐意参加这些学术层面的活动。 3.除了“选择”还需“平台” 。 差异是一种可贵的资源,资源的价值需要开发才能体现,开发资源自然离不开相应的平台,而这些平台一定是为“他者”

8、量身定做的。所以,做好对每一位教师的情况分析对于一位优秀的校长来说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基于教师发展的需要来设计相应的平台。如,对于需要学习的骨干教师,学校提供高规格的外出培训学习的平台;对于对课题研究有兴趣的教师,学校则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对于素质高、有干劲的年轻教师,学校提供“成长联盟”的平台,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引领。 但是,对“他者”相异性的关注,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如,暑期来了,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可谓遍地开花。有关部门还专门开展了假期培训的专项活动,并将参训教师的名额分配到每一所学校。如果利用网络来一场无记名投票教师乐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吗?“早上六点半起床,下午六点到家,又累

9、又饿” , “一听就是三天” , “听报告听到想吐” ,教师抱怨学校不够人文关怀。教师暑期被安排参训,体现了“同一”的逻辑,因为教师要服从学校的标准和领导的权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针对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提醒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面对存在客观差异的教师,这句话似乎同样适用没有也不5可能有抽象的教师。所以,认同并尊重差异,是对“他者”存在的接纳。二、审视价值,摒弃忽视“他者”存在的操控 “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 ,这句话不错,但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校长的自我中心感。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校长常常忽略了“他者”对“自我”的彰显,认为学校办得成功全是校长的功劳。有的学

10、校实行的管理依然是操控式的。因此,对“他者”的价值审视,能够使校长自觉摒弃忽视“他者”存在的操控,采取“为他者”的实际行动。 1.校长与“他者”是彼此的参照。 校长在日常管理中的主体性一定是通过 “他者”的主体性彰显出来的。这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成就教师的精彩是一样的道理。优质学校评估项目中对学校团队学术水平的考评常常通过论坛或答辩的形式进行,学校相关的行政人员悉数参加。考评中,如果出现了校长一个人垄断了话语权的情况,评估组的成员最多只会评价校长的学术水平高,而不会评价学校团队的水平高。反之,大伙踊跃发言,且充盈着思想的火花,那么,人家赞美的就是整个团队的学术水平了。团队的学术水平高了,校长还会

11、弱到哪儿去吗?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评估活动,校长一定要放大“他者”的存在, “他者”的精彩才能凸显你的精彩。切记, “他者”就是一个与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参照。 2.尊重“他者”体现校长对“自我”的反思。 有位教师曾经给一位校长写下这样的话:“领导把我当牛看,我把自己当人看;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看。 ”可见尊重的重要。校6长对“他者”的尊重,是对“自我”反思的结果,是对相异性和外在性的认同与接纳,同时意味着对强权意识的摒弃。 “同一”是强权意识的外在表征。校长的强权意识是自我意识的极端张扬,主要体现在,以强权控制,不能接受或容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强权管理下的学校必然产生强权意识

12、的教师,这将造成学生的被操控。因此,校长对“他者”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对“他者”相异性和外在性的接受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像上述提到的暑期培训,如果多安排几个教师,半天一轮岗,教师还会觉得不人文吗?如果有,那就是教师本身的原因了。因此,尊重“他者” ,体现了校长对“自我”的反思,对自身行为的把握。 3.凸显“他者”利于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 认同理解了“他者”的相异性和外在性,学校才可以据此出台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1)因人而异。它的计划目标设定不再强求人人都搞课题研究,也不会强求人人都写教育教学论文,更不会搞一刀切的教师培训,而是请喜欢这些工作的人先参与进来。 (2)优

13、势发展。 “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项目”寻求发展。有些教师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那就以此作为自身的优势寻求发展方向,成效自然显著。有些教师有艺术细胞,那就把学校的演出舞台交给他们,再交给他们一群孩子和一群老师,他们会还给学校以惊喜。 (3)自主选择。马克思曾指出:“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自意识(即自觉性) ,他认识到自己就是人类的一个成员,而且根据这种认识来生产。人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 ”作为和常人无异的7“他者” ,教师从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问题上,学校最好能放任自流,取消职评之类的考评活动。但是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走向专业化。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成为社会人,对

14、于谋就了教师一职的人来说,社会人的特质必然更加明显,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但是,把问题想得更周到些,把事情做得更符合人意些,这并非不可能做到。不妨信任他们信任是最好的人文关怀,并给以自主选择的权利。 “他者”一旦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一定会根据深远的需要开展工作。因为大多数教师具有“自意识” 。 4.依靠“他者”彰显分权管理思想。 集权意味着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它是以领导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分权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是以下属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分权的管理思想是现代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这种管理思想尤其适合规模较大的学校。近

15、年来,由于学校的撤并,许多学校的规模都较以往有所扩大。集权管理不利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分权管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校就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小学,共有 54 个班级,两千四百多名学生,近三百名教职员工。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仅靠几个校级领导来实施管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领导们整天只要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就够呛,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去搞教育科研?因此,学校大胆推行了单元管理模式,将学校分设成两级单元,一级单元为校长和职能部门,二级单元为几大级部;分层管理,实施二级单元负责制,级部主任被认定为学校8中层正职。这种依靠“他者”实施管理的举措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种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得以走到前台参与学

16、校的管理,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往往是通过“做事”达成的。因此,依靠“他者” ,利用学校层级机构,实施分权管理,将权力下放到每一个层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管理中“做事” ,管理者的手脚才能从事务性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得以去做更重要的工作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术研究等。 我们不难发现,校长对“他者”相异性的尊重、信任、理解以及保护的态度,正是一种伦理态度,体现了伦理视野中的教师关怀,从而使上下级关系变为了同伴关系、伙伴关系。 三、体察“相遇” ,实现伦理视野里的“面对面” 传统伦理学以自我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并以此界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与他人的关系。但是,自我的自主性不能成

17、为伦理的中心,勒维纳斯把“他者”置于首位,并认为“他者”对于自我的限制才是伦理的真正起源。 “他者”是勒维纳斯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他者”以“面孔”向“我”呈现出来的存在。 “我”与“他者”的关系是“面对面”的伦理关系,也被称作“相遇”的伦理关系。在勒维纳斯看来, “面孔”具有极端的脆弱性和权威性。这种弱小又强大的特征要求“我”必须做出伦理性的回应,这种回应使“他者”得到帮助和保护,也使“我”成为道德性的存在。对“相遇”伦理学内涵的体察,有助于理解“他者”的双重性。 1.“威权”下显示出“弱强”两面。 9就校长的权威性而言, “他者” (教师)的身份毫无悬念地体现出弱者的一面。他们慑于校

18、长的权威,服从学校的工作标准(又称“学校规章制度” ) ,听从学校的工作安排,作为校长的回应就是承担伦理责任。校长应该认识到,在规范的制约下,工作的单调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因此,校长最好的“承担”就是在“他者”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失误的时候给予宽容,而不是简单的控制。 “他者”强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压力的抵触抱怨,对校内看似不合理的现象的消极反对。比如,学校拟定了一项新的评价机制,并交教代会代表讨论。如果“他者”对新评价机制大抵持赞成的态度,多半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建议。但是“他者”如果觉得不合心意,没法接受,就会保持沉默,要不干脆就是言语相争 2.伦理视

19、野中体认“相遇”与“帮助” 。 基于“他者”身份产生的这种双重性,从“相遇”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校长如果作为道德性的存在,面对“他者”强大的一面,会体认这种强大是“他者”作为学校成员对学校工作的帮助和提醒,有利于校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校长还是从自身身份的权威角度来看待这类问题,就会排斥“他者”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操纵和控制在所难免。可见,校长与“他者”的关系应是“相遇”和“帮助”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同伴关系、伙伴关系。 但是日常工作中,教师在认识上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工作都是为校长做的。这是把自己当做劳动的机器和工具,没有意识到双方的同伴关系、伙伴关系,也忽略了自身是具有“他者”

20、性的。所以,教师10本身也要提升“他者”的意识,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建构起“相遇”和“帮助”的关系。如果教师能这样想,他们对“教师关怀”的期待标准就不见得会背离实际。如何实现教师“他者”意识的提升呢?一要营造适宜的舆论氛围,让教师认识到提升“他者”意识的必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宣扬,唤醒教师争先创优的意识。 二要在日常工作中渗透教师职业教育,激发教师对这一职业的热情,从而获得对职业的认同工作除了谋生,还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而不是褊狭地认为工作只是为他人奉献。 三要加强师德教育,倡导教师做道德底线上位的人,让教师因具有了“他者”意识而成为“为他者”的道德主体,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也是对教师的终极关怀。试想,这个时候,学校再安排教师参加类似于上述的假期培训,教师的“自意识”是不是会增强了呢?我想是会的。 综上,在我看来,勒维纳斯提出的“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的优先性,强调“为他者”的精神,似乎与“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在现代学校中,对于教师而言,校长就是服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服务。这应成为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样,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民主和平等的关系也将成为现实,教师也必将获得真正的长久的人文关怀。换个视角来看, “为他者”也是“为己”的一种表现。总之,勒维纳斯的这一伦理说为学校管理者实施教师关怀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