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景写哀”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494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乐景写哀”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乐景写哀”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乐景写哀”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乐景写哀”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乐景写哀”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以乐景写哀”辨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句话揭示了“以乐景写哀”和“以哀景写乐”两种诗歌中情与景关系的表现手法,特别是“以乐景写哀” ,常常被引用来鉴赏古典诗词。由乐到哀的感情发展变化,是人之常情。在周易中就有“泰极生否”的思想,意思是指事物在顺利到了极点时,就会产生不顺利的情况。 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人情乐极生悲,自属寻常” , “转乐成悲,古来惯道” 。 “诗言志” ,把这种感情表现在文学

2、作品中,自然成就了“以乐景写哀” 。 “以乐景写哀”这种表现手法的存在是无疑的,但认为它是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的写法则不然,常见的倒是对“以乐景写哀”的误解。这种误解甚至可以追溯到提出这种表现手法的王夫之那里,有论者指出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并非“以乐景写哀”的写法,因为“杨柳依依”并非“乐景”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参考书认为北宋词人晏殊蝶恋花中的“燕子双飞 , 明月穿户 ,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 ”有人认为“燕子双飞” , “明月穿户”并非“乐景” , “实乃哀景” 。究竟如何才能正确理解“以乐景写哀”呢? 笔者认为对“乐景”的辨析是正确理

3、解“以乐景写哀”的关键。 2有人说“所谓乐景,指容易使一般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 。不少读者欣赏诗词时,在了解全诗感情基调是“哀”之后,一看到诗句中有“月” “花” “红” “青山” “芳草”等“赏心悦目”的美好景物就以为是“以乐景写哀”的写法了,这是对什么是“乐景”没有正确的理解的缘故。 我觉得“乐景”不仅仅是可乐之“景” ,而且是作者“乐”情的流露。一是从景与情的关系来看,有乐“景”必有乐“情” 因为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景中有情。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

4、情中景、景中情。 ”在唐诗评选中评岑参的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一诗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王夫之将情景化二为一,非常强调情与景的内在结合。近人王国维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由此看来,乐“景”中必含有乐“情” 。如果只是客观的一般人都感觉到的“乐景” ,而作者主观心理上并不“乐” ,那么即使是读者眼里心上的乐景,也算不上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 对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 ,有人这样分析:“可以想象,鲜花绽放,小鸟欢唱,这是多么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是您看,绽放的鲜花泪聚眼角,小鸟也只是惊啼,这就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切,而读者也不得不为之动

5、容。诗歌运用简练的文笔,采用以乐写哀的手法起到倍增其哀的效果,让读者的心灵在短时间内受到巨大撞击。 ”这两句3有两种通行的解释,一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伤心;一是拟人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事,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不过前者是触景生情后者是移情于物,并非“以乐景写哀” 。杜甫的登楼诗中有“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分析:“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 ”这里也不过用一个“花”字,虽然花是美的景物,一般给人带来快感,但在诗人这里却并没有快感,诗人的感情并非完全

6、受制于外界的景物,在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中,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 ,人永远是处在主动地位的, “物皆着我之色彩” ,诗人会使景物为我所用,诗人表现的是自我感受,是在情绪的控制下目光与景物相触瞬间的心灵感受,在心绪烦闷悲愁时,会觉得满目春光都是恼人的,一看到花就伤心了,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欣赏花的美,没有产生享受美的心理过程。这是触景生情,并非“以乐景写哀” 。 谢灵运登池上楼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被贬谪到离京城很远的海滨,心里充满苦恼和忧愁,甚至病倒,冬天闭户独居,不知春天来临,直到有一天,久病初起,打开窗子,突然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

7、岖?。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跳入了诗人的眼帘,他惊愕了,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特别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写初春景色的名句中的“生”字“变”字,让人感到作者心里强烈的喜悦之情。那池塘边已无声无息地钻出了满地的绿色小草,园内,迎风飘舞的4柳枝上,有各种小鸟在欢快婉转地啼叫着。这乐“景”中含有诗人的快乐着的“情” 。但诗人的喜悦很快又被内心的哀伤所替代,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诗人目睹春光春色,联想起“采蘩祁祁”和“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不由得倍感离家飘零不得归的凄苦和哀伤。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这两句更加突出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怆痛。这就是“以乐景写哀”中的

8、“乐景” 。 二是从情与情的关系来看,有“乐”情才能“倍增其哀” 要取得“一倍增其哀”的表达效果, “乐景”就必定要有“乐”情。因为增加一倍的是诗人之哀“情” ,而不是“景” ,这“景”虽然读者觉得是可“乐”的客观存在,但是作为抒情对象的诗人如果不觉得“乐” ,怎么能说是“一倍增其哀”的“乐景”呢。哀景哀情和乐景乐情中抒情对象的感情没有变化是不增不减的,乐景哀情中抒情对象的感情是由乐到哀的变化,眼前景物带来的快乐却无法抹去内心的哀伤,怎能不让人更加哀伤呢?王夫之说:“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而已矣。天物何其定哉!当吾之悲,有迎吾以悲者;当吾之愉,有迎吾以愉者焉;浅人以其褊衷而捷

9、于相取也。当吾之悲,有未尝不可愉着焉;当吾之愉,有未尝不可悲者焉;目营于一方者之所不见也。 ”“故吾以知不穷于情者之言矣:其悲也,不失物之可愉者焉,虽然,不失悲也;其愉也,不失物之可悲者焉,虽然,不失愉也。 ”这里的“不失物之可愉者焉” ,说的是外在景物带来的内心的愉悦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分析“是以乐景写哀。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5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

10、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诗中只不过说“花” “红” ,不能说一说到“花”字,就认为是快乐的,这不过是客观景物,却说是“乐景” ,似乎太过牵强了,且这句只不过采用拟人的手法, “红”字前面用了“寂寞”来修饰,从移情于物的手法来说,不可能有“乐”情,所以这并非“乐景” 。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六句写“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作者在字里行间和所写的画面中流露出的愉悦心情是明显的,但是由于这是作者将要离开美丽的家乡京城到宣城去任太守,心情是苦闷郁郁而哀伤

11、的,所以这六句蕴含着愉快心情的景物描写,就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 所以是不是“乐景” ,首先要看诗人在所写景物中有没有“乐”情,即使是客观上是可乐的景物,如果没有“乐”情,也不能说是“乐景” 。“乐景”应该是使诗人感到快乐并且已经从心里快乐着的自然景物,但必须是以哀情为底色的,是被哀情笼罩下的乐景,这样的“乐景”才是“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 理解“以乐景写哀” ,还要注意“乐”之“景”不仅指自然景物,还有壮美的景象。壮美景象的特点是巨大雄阔,壮美感给人的不是一般的6愉快,而是比较强烈的愉快,是一种兴奋,是一种惊喜。这种壮美的景象和作者的哀情基调联系起来就成了“以乐景写哀”中的“乐景

12、” 。 杜甫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写出一种壮阔的景象,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诗人看到眼前辽阔壮大的夜景,必会壮怀激烈,从内心里产生雄壮昂扬的喜悦之情,浦起龙说“开襟旷远”就是这个意思。刘开扬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确实面对这样壮美的景象,诗人这是喜悦的。但从前后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漂泊途中,写外界环境的壮阔,是显出自己的孤独无助,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景色越辽阔壮丽,就越反衬出诗人孤寂悲愤的心境,这里是“以乐景写哀” 。 写壮美景象的千古名句不少,但并非写壮美景象的诗句都是“以乐景写哀” ,如堪与杜甫这两句媲美的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写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山逐渐消失,眼前一望无际的低平原野。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天空寥廓,境界高远,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但是诗中并没有离情别绪,沈德潜说“诗中无送别意” ,整首诗并没有流露哀伤的感情,所以这两句虽写出了壮阔的景象,也不能说是以乐景写哀情,而是乐景乐情了。 作者单位:广东化州市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