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494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摘 要:本文以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革与实践构建“引产入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岗位人” “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对接。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珠三角地区的“改结构、促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引产入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经过 5 年的改革

2、与实践,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我校实现了零距离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以模具制造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从事模具加工、装配、调试及维修能力的生产第一线中高级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的内涵突出技术性,是一门高技能性和经验性的专业,因此如何缩短就业的适应期,实现零距离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 2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在办学实践中,提出了多种培养模式,如“1+2 零学费” “半工半读”等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工

3、学结合”理念,但是没有更好地解决如下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零距离就业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二是职业素养的零距离对接。要达到零距离就业,必须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才能掌握岗位的要求,才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解决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办学成本问题,并非是每所中职学校都有大量财政资金确保运作。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目前国内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瓶颈没突破,因此学校要主动出击,建立先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筑巢引凤” ,引进企业、引进项目、引进技术人员,大胆地探索“引产入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4、养模式。引产入教,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既能实现就业的零对接,又能解决教学成本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三方互动,三方共赢办学局面。 二、 “引产入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结合“2.5+0.5”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健泰实业有限公司、朴田精密模具厂和悍高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校企融合的“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示意图” ) 。引产入教,就是到教学中引入典型产品加工,以产品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做到生产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教学3内容与工作任务、教学工具与生产工具、育

5、人与创收“六个合一” ,实现“零距离”上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工学结合,学生参加短期的生产实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达到企业认知和理论与实践的交替效果。我校与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和悍高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外的生产线,在第三个学期安排六周的生产实习,了解企业,加深企业的认知。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中级技能证考核后,参加产品加工,除了正常的生产性实训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及寒暑假进行产品加工,实现勤工俭学。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进入准就业阶段。实践证明,三个环节的生产实习有利于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及技能培训。 三、对接职业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模

6、具制造技术岗位群任职要求,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来整合课程内容,以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三对接”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343”课程结构。即 30%理论教学+40%的实践教学(含理实一体化教学)+30%生产实习(含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 ,课程结构中的实践教学占了主要位置,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见下表。 引产入教,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借助引产入教,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整合课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开发方案,引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实施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如引入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朴田模具厂

7、和健泰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 60 多种产品作4为载体,开发了数控车、数控铣、五金模具制造和塑料模具制造四门主干课程,四门课程的考核采取中级考证和产品加工相结合形式进行综合考核。数控车/铣采用 3 周仿真教学+5 周机床实训+2 周产品加工,模具制造课程按照模具工作流程整合了设计、绘制二维图、加工、装配和调试五部分内容,采用 10 周理实一体化教学+5 周产品加工实训。数控铣课程已建设为佛山市精品课程,并开发了校本课程CAXA 基础与实训教程工程师 2008 。 通过引产入教,整合课程,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数控车/铣及模具制造课程中加入产品加工环节的生产性实训,采用中级考证与产品加

8、工相结合的考核,使学生具备了中级技能水平和实际产品加工的能力,而且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增强了产品质量意识和对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岗位技能的零距离对接,实施了“零距离上岗”培养工程。示意图如下: 四、对接工作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施“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先进性,要按照“对接工作环境”的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做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实训教学与生产、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实训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四对接” ,做到“入校如入厂、上课如上岗” 。目前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 6000 多平方米,设备总值 1600

9、多万,建设了模具设计实训室、数控车间、电加工车间、模具装配车间、模具调试车间、模具测量车间等完整的模具生产车间。能满足 1.5 米以下的五金模具及塑料模具的生5产要求,提供了 300 多个生产性实训岗位,确保了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分为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共建共享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难事,我校在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下,依靠学校资金逐年投入方式建设而成,但是要把基地运作起来,要完成技能实训和生产性实训任务并且还要进行盈利,这可是一个难题。企业主导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一定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难实现学生的实训任务,意义不大。大部分的生产

10、性实训基地因为在技术、财务和激励制度等方面跟不上,一般会承包出租给企业进行经营,这样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发挥不了大的作用。我校目前以学校主导,引进企业共同经营,校企各方派出代表组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层,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健全完整的业务、报价、财务、激励等制度,各部门有空间但也有牵制,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基地的成功运作离不开校长的办学理念及智慧,更加需要一个有市场意识又要有专业知识的基地负责人。 引产入教促进专业发展,彰显专业特色。通过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引进企业项目,来料加工,促进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科研水平,目前 80%教师为技师及高级技师,100%教师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教

11、学,真正做到教师与师傅的合一。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并开发了校本教材 13 本,其中 10 本已经正式出版发行。 目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已经建设成为省重点建设专业,成为本地区6的示范专业,并承担了国务院课题顺德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办学改革试点课题的子课题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每年根据企业的需求,组建了“康宝班” “健泰班”等定向培养班和各种“订单班” ,随着订单规模的逐年扩大,近两年通过“订单”就业的学生占我校毕业生总数一半以上,毕业生就业率 100%,专业对口率 80%以上,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 号 ). 2隋秀梅,刘宏伟,李国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 (29).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