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511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三、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新课程改革对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001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新课改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一致的人才

2、观、目标价值理念与教育取向,只不过新课改基于教育、教学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心理层面。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关系。 1.有共同的教育观。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发展,都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核心理念可表达为三个“关注”:(1)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关2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与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发

3、展性理念相一致。二者同样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与激发为核心。 2.有共同的学生发展观。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坚持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着的人,并主张:(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者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而健康地成长的。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需要指导与辅导的。 (4)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尊重差异性与独特性,

4、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3.有共同的师生关系观。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建立基于人性化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都强调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在师生关系中,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友” ,是“平等中的首席”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教师是“知己”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这种“人本主义” 、 “生本主义”新型理念促成教师角色功能上的转变。教学相长、平等合作的辅导模式代替旧有僵化的师生关系而逐渐成为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鼓励、接纳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依存与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新课改3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所

5、关注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无一例外地需要依托人的心理发展去实现,而这些反过来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坚持“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与新课改的“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活动体验领悟”的内在机制与新课改重视过程体验的理念异曲同工;新课改中的评价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过程性评价和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也是相吻合的。正因为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动态下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所以新课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这十余年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心理健

6、康教育也为新课改的顺利实践提供了师生心理基础层面的有力支撑。 (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呼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支持 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在以下方面对新课改的推进助上“一臂之力” 。 首先,它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在当代教育视野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体发展的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潜能开发的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它坚持学生是自己认识、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4使学生成为自

7、主自动的能掌控自己心灵世界的“思想家” (布鲁纳语)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真正体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新课改说到底是一项开发人潜能的工程,特别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些理念为新课改所追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提供心理观念层面的依托,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奠定基础。 其次,它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当代教育视野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具有人性又具有教育性。在师生关系中, “人性”的内涵包括真诚、尊重、同感、无条件积极关注。换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倡导并强调师生

8、间的合作式、民主式的人际关系,注重师生间的真诚、亲密、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教师多持移情性学生观,多持非批评性态度,更多地扮演学生的朋友、 “参谋”乃至“同伙”的角色,但也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纵。在这种关系中,教育性和人性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教育的精神。毫无疑问,新课改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了这样一种心理背景的师生关系。 第三,它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当代教育视野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成长路径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助人自助” ,学生先是受助者,后是助人者,终成自助者。这一过程中, “活动体验领悟”是其内在机制,即以学生参与各种活

9、动为载体,以体验为中介,以领悟为目的,并引导相互间的心灵开放。新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主成效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心理健康5教育的这些技术性原理可以借鉴到教育教学中,以此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研究性和探索性方向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从而既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质量” ,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的特殊载体,新课改的推进应牢牢“绑定”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极具价值的载体;而心理健康教育应抓住新课改持续推进的机遇,在教育功能、管理模式、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10、 四、德育改革的深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近十年来,中小学德育改革卓有成效并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发展。随着德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将得到深化。 (一)德育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近十年来,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已为教育界、学者及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如今, “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共识。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互补又相融,二者存在着互动关系。 1.教育目标层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

11、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 ,都是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进行的,也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两者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寻找人生的意义,培养健康人格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学生6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涉及学生心理结构中的非智力因素,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2.两者关系层面。其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相对独立,不是完全的隶属关系或完全的重叠关系,它们在理论基础、具体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二者不能相互替代,都是

12、学生素质全面培养不可缺少的基础。其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也不是“等圆”关系,而是一种交叉重叠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除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外,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在狭义的德育方面,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二者在工作方式上也密不可分。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来解决,而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才能排除。 3.操作途径层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类似的教育途径。在操作途径上,它们都要通过课程、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家

13、校配合等实施。因此,虽然两种教育在操作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具有共通的运行“模式” 。两种教育都是一种教育活动,都是一个教育过程,都要遵循一些共同的教育规律。譬如,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坚持教育性,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的发展,正面教育为主,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7开展,等等。特别重要的是,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际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又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的。 正因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所以两种教育始终在相互促进中互动发展。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坚定不移地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借助德育实践拓展自身

14、的操作途径。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始终坚持德育的“视野” 、方向、精神与原则,无论是政策的出台、文件的制定还是对发展进程的科学指导,都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都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结果。二是采用德育的“思想方法” ,主动地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可持续的后劲。三是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实践不仅能考验学生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及

15、思想境界,还能从学生的道德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锻炼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德育不断地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汲取有益的成分,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为己所用。具体地说,一是德育真正将学生心理品质、健康人格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看作是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合理的扩展与延伸,使德育工作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二是德育工作者更新了德育8观念,能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了一点说教和灌输,多了一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了良好的心理背景的支持。三是不断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作

16、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譬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知识;借助心理测验及其他测评工具来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采用会谈、价值澄清训练、角色扮演、沟通分析等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方法,服务于德育工作,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不断为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实现道德内化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二)德育改革的深入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 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德育改革愈来愈多地融汇了新时期教育发展和德育发展过程中的先进元素,如“情感” 、 “活动” 、 “体验” 、 “生命” 、 “审美”等主题和内容。

17、这些主题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新时期德育改革的深入需要也必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第一,德育更强调以生活为基础,更突出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它强调德育要面向生活实际,回归生活世界,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来培养德性。它主张德育应回到个体生命之中,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显然,无论是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模式,还是关怀生命的德育发展方向,德育改革都在依循一条人本路线。因此, “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将需要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9心理健康教育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扎实

18、开展并做好生活辅导与生命教育工作,毕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已被视为一种生活教育,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 第二,德育更尊重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教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德育的绩效取决于德育的内化程度,而这种内化是德育信息通过个体心理素质,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分化、融合、顺应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德所要求的各种观念、道德、品德、行为规范等形成的内化过程中,主体的自我意识、情感及性格等心理素质是内化的决策性机关和重要的调控器。因此,将新的道德要求变成主体的素养、品德和行为,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还得靠心理素质的调节活动才能完成。这种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育,

19、不是靠德育自身,而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的。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将为德育的实效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德育更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传统德育更多时候是自上而下,是“教育与被教育” 、 “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新时期德育改革更注重平等对话、心灵交融、互动成长。从心理学角度看,德育工作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或态度能否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的双方是否具有和谐相融的心理环境,这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做实,

20、能在帮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上达到预期成效,就确实能为有效地实施10德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四,德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中小学生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德育改革更加关注此类问题的研究,如指向消费主义、新娱乐、大众传播文化、生态危机等所引起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同样,新时期的德育要在解决青少年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上取得实际成效,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跟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加关注新时期中小学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费辅导、休闲辅导、网络行为辅导等,就能与德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责任编辑:朱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