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T91 区块蒸汽吞吐开采规律研究摘要:该文对 T91 块蒸汽吞吐井在不同生产周期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认识了 T91 块单井周期吞吐规律及区块周期递减规律,并针对吞吐变化的情况,结合蒸汽吞吐理论,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为提高稠油开发效果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蒸汽吞吐 递减规律 0 引言 T91 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扶余三号构造雅达红高点东南翼,构造上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砂组发育较好,、砂组一般不发育,主力油层为 2+3+4 小层;地下原油粘度为 51 毫帕?秒,原油相对密度 0.897 千克/立方米,原油凝固点 1926,含油饱和度63.6%。 自 2008 年投入开
2、发,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截止到目前,累注汽22.5181 万吨,累产油 24.4953104 吨,累油汽比 1.08,共实施蒸汽吞吐 54 井次,其中有 10 口井进入 2 周期以上,本文就周期吞吐规律进行了研究。 1 周期吞吐规律分析 1.1 单井周期吞吐规律 油藏内部油井吞吐生产符合一般弹性开采类型热采规律,其动态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1 随着吞吐周期增加,排水期延长 统计发现,后期投产的新井排液期较短,一般在 1-3 天,吞吐周期在四周期以上的老井排水期在 7-9 天左右。排水期增加,说明随着油井吞吐周期的增加,近井地带采出程度不断升高,含油饱和度逐渐降低,使开抽后排
3、水期延长。 1.1.2 随着吞吐周期增加,峰值产量不断下降 吞吐初期产能高、统计前两周期所有注汽质量达标的井,油井峰值产量平均都在 10 吨以上,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峰值产量呈周期性递减,平均周期递减率约 31.0%。 1.1.3 随着吞吐周期增加,吞吐峰值时间减小,递减快 对 08 年以来开井的不同生产周期的井进行统计发现,峰值期稳产时间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峰值生产时间是逐渐减少的(图 1) 。 1.1.4 随着吞吐周期增加,周期产油量是下降的 统计发现,单井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产油量是逐渐递减的,如图 2 为 K92-4 井的周期产油曲线。 1.2 区块周期递减规律分析 1.2.1
4、老井(08 年前投产)递减规律分析 T91 块总井 68 口,2008 年以前投产的老井有 14 口,其中进入二周期以上吞吐的井有 11 口,占总井数的 79%。T91 块井前二周期的开采规律为:1-2 周期产量较高,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总体趋势是随着周期数的增加,日产油水平呈递减趋势,使得稠油周期生产效果变差。 1.2.2 新井(08 年以后投产)递减规律 32005 年以后投产的井共有 38 口(包括 6 口加密井) ,进入二周期以上吞吐的井只有 8 口,占总井数的 21.6%,其它井都处在一周期注汽,由于吞吐周期短,产量递减规律不明显。 2 吞吐注汽动用情况分析 2.1 加热半径小 根据
5、稠油热采有效动用半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分析,蒸汽吞吐热采井的有效开采半径只有 10-30m,最大不超过 50m。通过录取 D66-11 井的焖井压降资料,可知 D66-11 井油层加热半径为 24.3m,而 T91 块稠油井距在 150-200 米左右,大于吞吐有效加热半径,这使得井间存在原油滞留区,造成剩余油大量富集,50%地质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动用。 2.2 新井静压大于老井静压 2008 年对 T91 块实施井网加密,调整新井 38 口,由测压资料可知,新井静压约在 3.6-4.4MPa 左右,而邻近的老井静压在 2.5MPa 左右,说明稠油单元由于温度低时原油流动性差,使得老井周围压降
6、范围小,也说明了老井吞吐动用半径小。 2.3 新井老井生产情况分析 分别对老区加密新井及周围老井进行统计,新井总井 6 口,开井 5口,日液水平 6.9 吨/天,日油水平 1.0 吨/天,平均含水 86.5%;而周围老井目前开井 8 口,日液 3.2.2 吨/天,日油 0.5 吨/天;加密新井的产量要高于周围老井产量。 由以上三个方面均说明,T91 吞吐半径小,井间储量没动用。 3 几点认识 4(1)对于多周期吞吐作业,需增加注汽量,以扩大加热范围。但是,实际统计中,设计注汽量一般保持在 1500 左右,设计注汽量并没有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增加,建议增加注汽量,以扩大加热半径。 (2)随着老井进入高吞吐轮次阶段,使得稠油周期生产效果变差,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呈指数递减规律不断下降,从最初的平均 8.1t/d 逐渐下降到目前的平均 4t/d。因此,建议继续对 T91 区块老井实施井网加密,以提高井间储量动用程度,改善稠油开发效果。 (3)多轮次吞吐后期,采用汽驱和吞吐相互补充是稠油开采的必要手段,建议加快实施 T91 由吞吐转汽驱的进度。 参考文献 1陈月明,注蒸汽热力采油,石油大学出版社,山东东营,1996 2张 锐等,稠油热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作者简介:孟繁强,男,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采油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