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摘要:“发散思维“是指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在思维内容上具有求异性和变通性,它对推广原问题、引伸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94-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2、如果教师只让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单一训练,而忽略由彼及此、由外到里的发散思维训练,就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缺陷性和片面性,造成思维过程的思维定势。而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和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智能的潜层开发有深远的影响。 1.发散思维的含义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发散于不同方面,即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式的创造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使人的思维不受原有的知识、规则和常识的限制,允许对问题的思考标新立异,在方向上可以“海阔天空“、“异想天开“,从2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表现为依据定义、
3、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不局限于即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向和途径。近几年各类中考试题中开放性探索命题的出现,为发散思维的培养注入了活力,势在必行。 2.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这些特征: (1)流畅性: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这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2)变通性: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
4、消极定势的约束,能产生新的构想,提出不同的新观念。(3)独特性: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3.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1 把准研究兴趣的激发点。教学中,巧妙抓住学习主体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感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喜爱和感悟,调动学生研究的兴趣,是圆满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1)创境激趣。新课开始,教师通过音乐、图画等教学手段,创设良好情境,营造研究氛围,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2)竞赛激趣。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3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竞赛,
5、可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3)成果激趣。教学中,可展示他人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学有榜样。 (4)评价激趣。有效的评价,可对学生产生激励和鼓舞作用。但要注意评价的时效性、主体性、深刻性,这里就不再赘述。 3.2 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一道数学题,往往由于审视的方向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经常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尽可能地提出不同的新构想,追求更好、更简、更巧、更美的解法,这不仅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纵横联系和沟通,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公式、法则在教学中的逆向应用。在学生能够熟练地
6、正向应用公式、法则后,还要培养学生逆向应用公式、法则的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因式分解要比学习整式的乘法困难多些,不具备逆向变形能力。思维不能迅速由正向过渡到逆向,是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之一。为此,在整式的乘除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熟悉了整式的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后,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逆向练习。 3.4 一题多变。发散性思维又是流畅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表面看来一般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的问题,是一个可以发展和发掘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精心策划、设计、组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去。教师要尽力施展自己潜在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纵、横向的拓展,使之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发散源,让学生在一
7、题多变中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在变化条件、发散结论、改变形式、转换背景、4适时引申中使题目具有开放性和幅射性,通过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发散中求异“,在“发现中求同“。既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领略解一题,有多法,做一题懂一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5 不可忽视数学基础教学 。我们提倡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绝对不是要拔高,不是让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去凭空乱想,而是在重视数学基础能力的教学上去做到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而且要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握形式和实际的关系。如果在基础的知识点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那么当思维向多
8、方面发散时便会时时受阻,处处遇卡。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这样,他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才会做出各种途径的探索和思考。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展示和发展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探究它的内在联系,向“纵、横、深、广“拓展,向“少、精,活“探索,这样学会一例,驾驭一类,既能提高运算速度,又能有目的地把各类知识串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文芳.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蔡亲鹏,陈建花.数学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4李安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数学作业J.北京教育,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