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8687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我军新时期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破解国防生教育培养中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培养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国防生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部队工作适应能力,促进了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国防生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6-02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确立的军队人才建设重要发展模式,是我军干部培训体制的重大改革。从1998 年我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署联合培养

2、军队干部协议书,到如今全国共有 117 所地方高校成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的签约高校,国防生这个新兴群体业已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直以来,学校瞄准我军新军事变革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开展国防生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本文拟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改效果及努力方向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改革 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国防生队伍到部队后能否适应部队、发2挥效能。如何充分利用地方院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适应我军新军事变革的新型军事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增强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

3、性,提高培养质量,我校在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中实施了以下教学改革。 1.制定了国防生专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部队迫切需要“既能献身基层部队、又能带兵” 、 “既能驾驭新武器装备、又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使国防生同时具备过硬的军政素质和部队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成为国防生培养的努力方向。为此,我校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构建“军政素质及管理能力培养体系”和“国防生多学科基础及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 ,解决国防生军政素质不够硬,军味、兵味不足及传统单一专业培养造成的国防生多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不足的问题。并按照构建“两个体系”的指导思想,

4、制订国防生人才培养计划。 2.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突出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化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优化国防生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传统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得学生学术视野狭窄、知识基础不宽泛、缺乏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为克服这一缺点,根据国防生任职岗位多学科基础的要求,结合我校国防生专业实际,打破专业藩篱,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在国防生的培养计划中增开课程,强化国防生计算机操作使用和编程能力的培养,让其初步具有编程和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针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开设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方面的课程,加强国防生信息处理能3力的培养,使其

5、初步具备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能力。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 3.除将军政理论课程纳入国防生人才培养计划外,紧密结合国防生任职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开设部分选修课程,如军人心理学、部队公文写作、音乐欣赏(军歌) 、篮球裁判等,学以致用,增强国防生综合素质,提高其适应基层部队工作生活的能力。 4.加强学科大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继续学习、深造能力,建设学科大类核心基础课程群。适当加大核心基础课程学习要求,优化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考研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5.为适应我军

6、转型建设大量新型装备列装部队的需要,我校以提高国防生对新装备的驾驭能力、保障维护能力、改造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国防生机、电等工科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按机电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培养,降低理论设计要求,增强实践应用内容,突出实际动手和应用操作能力。 6.针对国防生不同地区生源的差距,在个别主要基础课实行分级教学,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如在英语教学方面,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班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教学班以正常的大纲要求组织教学,通过了四、六级的同学则以

7、强化英语听说、写作、交流能力为重点,强调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4二、教学管理 1.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组建后备军官学院,集中管理招收、选拔的国防生,制订国防生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国防生的教学组织、学籍成绩管理及教学研究、军政教育及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则主要由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教学规律、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 2.国防生采取“公共课、军政课、学科基础课等相对集中教学,专业分流”的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二年级期间由学科大类、专业相近的原则统一培养,统一管理,增强国防生的自我管理及服从意识、集体意识。在这两年内,聘请学术水平高

8、、教学经验较丰富、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任课,采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两年学习结束后,从第三学年起分别进入各自专业学习。3.建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教、管、学”三方的有机结合,及时了解、掌控教学动态,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4.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管理中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按照总政治部关于国防生“成绩优良”的培养目标,学校对国防生提出严格的学籍管理要求。国家英语四级、国家计算机二级、体能训练成绩及学生每学期必修课程正考合格率均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相关要求将予以淘汰处理。 三、教改效果 1.学习成绩逐年提高,普遍优于全校

9、水平。首先,2004 级到 2008 级5毕业国防生中,各年级必修课程成绩优良、学分绩点在 2.5 以上的比例超过 60%,2008 级达到了 70%以上,不合格率均为 0,无一人因成绩原因被淘汰。其次,重要公共基础课程统考成绩一直排名学校前茅。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课程统考中,04 到 08 级国防生平均成绩、合格率均排名全校前三名。再次,考研率逐级提升,考上优秀军事院校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大。从 2004 级到 2008 级我校国防生考研上线率分别为 10%、21.82%、29.46%、28.26%和 32.14%,考上军校研究生比例分别为:0、15%、34%、38%、48%,呈现出

10、逐年上升趋势,五届学生平均考研率为 26%,超过全国重点大学 22%的平均考研率。最后,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高于全校水平。国防生 2006-2008 级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为 83.7%、89.1%和 92.9%,计算机通过率分别为 96.9%、96.4%和94%,高于全校。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兴趣逐渐变浓。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从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习氛围根本好转,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蔚然成风,对全校其他同学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好转。 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高。国防生在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学术、学科竞赛

11、等第二课堂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从 2004级开始,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创新等比赛中共 45 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2005 级国防 2 班获得了教育部、共青团“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 部队、军校对我校国防生的反响普遍较好。在我们发出的多份6问卷调查及调研中,部队用人单位反映,我校国防生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善于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部队实际工作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很好地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四、结语 我校招收培养国防生以来,在探索地方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我军新型军事变革的国防后备人才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路和突破,但是国防生

12、人才培养教育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机电类工科专业按照机电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学分课时偏多,还需要更好地做好课程的整合,优化设置;国防生所学专业知识或多或少存在知识陈旧,与部队新型装备所需要的新知识、新理论脱节的问题,还需有效克服;国防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待建立等。我们只有总结经验、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才能进一步做好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切实提高国防生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国发(2000)9 号 Z 国发(2000)9 号,2000,(5) 2赵琪等空军国防生人才培养特点研究一以西华大学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10) 73空军与湖南大学.关于加强空军国防生培养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6 责任编辑:雷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